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伊通地堑二号断层几何学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伊通地堑二号断层是依通地堑一条重要的断层,分隔鹿乡断陷及岔路河断陷,断层两侧发育有梁家和五星两个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本文通过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二号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动态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认为二号断层不仅横切伊通地堑,而且具有控盆作用,向东与岔路河断陷的东部边界断层连为一体,其演化经历了早期张扭作用及晚期压扭作用,对两侧构造带发育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同时认为该断层是一条重要的油源断层,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䵼��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气运移的通道称为输导层或运载层。研究表明,伊兰-伊通盆地主要发育三种类型的输导管:储层砂体、基岩不整合及断裂。储层砂体、基岩不整合主要作为油气横向运移的通道,断裂既可作为油气的遮挡层又可充当油气运移的通道,这与断裂的性质和活动强度有关,作为运移通道时主要起着担当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或导致油气直接散失的作用。伊兰-伊通盆地可分为岔路河断陷、鹿乡断陷和莫里青断陷3个二级构造单元,上述三个断陷的输导体系存在着差异,并控制了其油气的运聚和分布:①砂体分布特征决定了莫里青断陷油气以近距离运聚为主,而断裂和基岩不整合面也为较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②双二段砂层是鹿乡断陷大南凹陷生成的油气大规模向五星构造带运移的优质输导管;③断裂在岔路河断陷中起垂向油气运移通道作用,对浅层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有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尔逊断陷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乌尔逊断陷盖层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断陷和反转两个阶段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具明显的幕式特征,铜钵庙组一大磨拐河组时期主要发育了张性基底断块构造样式,伊敏组时期则以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色;构造反转发生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断陷西北部的正断层普遍反转,同时全区抬升并遭受剥蚀。研究认为,乌尔逊断陷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演化、油气的运聚、油藏类型及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等明显受构造演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从构造、地层及生、储、盖组合特征出发,以含油气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划分和比较了乌尔逊、贝尔凹陷6个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根据各含油气系统的断陷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特征、油气藏类型和分布,总结出双断反转型、断超反转型、断超串型型、简单双断型和无机CO2型共5种类型的含油气系统模式,以此为依据预测了海拉尔盆地其它次级断陷的含油气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测录井、试油等资料,利用断面正压力法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控藏断层的垂向封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通过油气藏的埋藏深度、上覆地层平均密度、断层倾角等数据可计算出油气藏的现今断面正压力。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古近系油气藏的现今断面正压力值为13.3~56.0 MPa,成藏期断面正压力值为3.8~13.1 MPa,表现为“古开启-今封闭”的特征,因断层面所受压力越大,断层越紧闭,从而形成垂向封闭,反之则开启。②将研究区已知油气藏现今断面正压力值的最小值13.3 MPa定义为岔路河断陷垂向封闭的临界值,并进一步确定了控藏断层现今临界埋藏深度为2 262 m。③断面正压力与断层紧闭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控藏断层的垂向封闭临界压力值、临界埋藏深度和断层紧闭指数等参数可定量评价研究区控藏断层封闭性。④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又可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遮挡作用。岔路河断陷西北缘C43油气藏的控藏断层在成藏期表现为垂向开启,与油气大量生排烃时期相吻合,具有沟通油源、运移油气的作用;C43—C48井区的控藏断层现今处于垂向封闭状态,可有效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6.
二连盆地边界断层的生长模型及其对含油气系统形成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断层连锁现象在裂谷盆地中十分普遍 ,断层连锁虽是短暂的过程 ,但该过程不仅改变了连锁前的沉积分布格局 ,同时对断陷的发育史存在控制作用。裂谷盆地半地堑边界正断层的生长可以划分为两种模式 :断层简单生长模式和断层生长连锁模式。根据对二连盆地典型断陷的构造、沉积发育和烃源岩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发现存在三种类型断陷 :阿北凹陷 ,受单一断层生长控制发育 ,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赛汉塔拉凹陷 ,受多条断层生长控制发育 ,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乌里亚斯太凹陷 ,受多条断层生长控制发育 ,形成多个含油气系统。因此 ,并不是所有断陷都仅发育一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 ,可能发育两个或多个含油气系统。断层连锁前的传递斜坡是砂砾岩体发育的重要部位 ,也是勘探地层 岩性圈闭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伊通地堑属佳—伊地堑的南段,是郯庐断裂带的北延部分,其内的岔路河断陷为一典型的地堑式断陷盆地.综合剖析表明,该断陷内的砂体主要为重力流性质的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内扇中的水下泥石流或垮塌堆积砂砾岩对油气具有封堵性,湖底扇的中扇砂体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内扇发育水下泥石流或垮塌堆积的湖底扇中扇砂体易于构成岩性圈闭.纵向上,此类断陷盆地具有广泛的含油性,易于形成多个含油层位;平面上,其有利勘探区带位于距控盆断裂一定距离的盆地两侧边缘区,特别是盆地盖层断裂有一定程度发育的边缘带,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油气勘探的目标主要为湖底扇中扇的舌状岩性油气藏和滚动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含油气系统特征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陆上油气勘探的一个新区,面积大,勘察程度低。最新勘探表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自海西期四大板块碰撞形成大陆后在其板内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中生代拉裂盆地群。该盆地群由单一的、彼此分隔的北东或北东东向箕状断陷组成。形成于株罗纪和早白垩世两个时期,相应形成了两套含油气系统。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分别介绍了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和下白垩统(?)含油气系统的地质基本要素特征及要素特征及地质作用过程,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含油气远景,指出了盆地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梁家浅层万昌组、齐家组以前一直是兼探层位,随着评价部署不断深入,相继发现了一批埋藏浅、效益好的油气藏。近两年开始全面开展梁家浅层研究和部署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区构造、沉积、储层与油气成藏关系基础上,认为浅层油气藏主要受断层、岩性控制;明确了主要目的层段万昌组一段油气同出、单纯产油、单纯产气、全区发育,齐家组一段以油为主、主要集中在星19-3区块的油气分布规律,确立了星19-3区块齐一段油层为近期可开发动用效益区块,对区块的全面开发及产能建设部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含油气系统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研究柴北缘断陷构造演化和地质结构的基础上,指出柴中断层发育的全过程,是控制柴北缘断陷中、新生界盆地的叠加与组合、中生界深层沉积构造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构造反转等形成的主要动力,进而阐明了柴北缘断陷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为并列型、在时间上为连续型的特征。在研究了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成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柴北缘断陷油气藏勘探的对策和建议,对该区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喀什坳陷的下-中侏罗统分别形成于两个沉积体系,即库孜贡苏-克孜勒陶走滑拉分断陷体系和山前断陷沉积体系,二者在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走滑拉分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巨大,其中的含煤岩系和深湖-半深湖相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其分布受到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的控制。山前断陷体系的侏罗系厚度相对较小,其中的含煤岩系在南天山山前和西昆仑山前局部构成比较好的烃源岩,源自下-中侏罗统烃源岩的油气分别在古近纪末和上新世初达到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针对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勘探应致力于后期改造相对较弱的构造部位,或者致力于寻找次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晚石炭世洋壳消减后进入陆相盆地演化阶段,是一个构造演化复杂、由多个含油气凹陷和凸起构成的构造带,其构造演化历史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裂谷—断陷盆地阶段、断—坳盆地阶段、陆内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结合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影响烃源岩的演化进程,控制着含油气系统的多期生烃和多期成藏,构成含油气系统的运聚、改造和后期保存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3.
东海盆地丽水西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亮  王毅  金强 《石油实验地质》2001,23(4):368-372
丽水西凹陷位于东海盆地台北坳陷西部,烃源岩、储集岩均属于下第三系明月峰组(E1m)和灵峰组(E1l)泥岩和砂岩.该凹陷被石油地质学家一致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作者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了全面分析,划分出深部E1y-E1l油气系统和浅部E1m-E1w复合油气系统,探讨了烃源岩生排烃与圈闭发育期的匹配关系,油气运移方式及通道,提出了油气富集规律以及油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热指标反演恢复表明,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古热流值在距今65Ma时达到最大值96.3mW/m2,同时平均地温梯度高达5.0℃/hm。盆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烃源岩从距今110Ma开始快速生气,在距今95Ma和75Ma出现了两次显著的生气高峰。火山岩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显示,徐深1井营城组天然气成藏温度为115℃~186℃。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层热演化史综合分析表明,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是距今103~60Ma,即成藏期出现在登娄库组盖层形成以后,这对该地区深层天然气的保存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程度较高的东营凹陷第三系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初步划分和评价。该凹陷发育两套有效烃源岩和多套储集层,存在沙四上—沙四上、沙二段(!)含油气系统和沙三段—沙二段、沙三段(!)2个含油气系统。断裂发育使油气纵向运移十分活跃,两个系统共享某些石油地质条件,具有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凹陷具有多个生、排烃中心和多期油气生成、聚集成藏过程,各洼陷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形成相对独立的油气系统。以生油洼陷为中心,以各洼陷的油气运移可能到达的最大范围为边界,将其分为4个含油气亚系统。在此基础上,以“藏”为核心,将东营凹陷划分为8个油气成藏系统。对各含油气亚系统和成藏系统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期末、伊敏期末和晚期(青元岗期后)。盆地的这种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特征控制了盆地内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决定了油气勘探的方向。伸展断陷发育时期,乌尔逊—贝尔凹陷为受NEE和近SN向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群,控制了盆地内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分布。中部走滑拉分时期,受近SN向和NEE向断裂控制,形成了乌北、乌南、贝西、贝中4个次洼,控制了乌尔逊—贝尔凹陷区域盖层的空间分布,并与上部坳陷盆地一起控制了下部烃源岩的成熟范围。3期改造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并决定了有利构造圈闭的空间分布特征。伊敏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此之前定型并受晚期构造微弱改造的构造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期末、伊敏期末和晚期(青元岗期后)。盆地的这种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特征控制了盆地内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决定了油气勘探的方向。伸展断陷发育时期,乌尔逊—贝尔凹陷为受NEE和近SN向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群,控制了盆地内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分布。中部走滑拉分时期,受近SN向和NEE向断裂控制,形成了乌北、乌南、贝西、贝中4个次洼,控制了乌尔逊—贝尔凹陷区域盖层的空间分布,并与上部坳陷盆地一起控制了下部烃源岩的成熟范围。3期改造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并决定了有利构造圈闭的空间分布特征。伊敏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此之前定型并受晚期构造微弱改造的构造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邮凹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具有三套烃源岩、九套储集层、三套区域盖层和多套局部盖层、七套有利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两种油气运移通道和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出E1f2—E1f、K2t1+K2c(!),E1f4—E2d、E2s(!)和K2t2—K2t1+K2c、E1f(·)三个含油气系统。研究表明,各含油气系统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众多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依-舒地堑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舒地堑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历程,与大的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形成了4个超层序、20个层序。母岩分布、古水流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方正断陷存在3个物源区,从新安村组至达连河组深湖相的沉积边界逐渐向沉积中心迁移,致使烃源岩层位不断变化,但总体赋存于强烈断陷期和初始断陷期。依-舒地堑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中仅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油气成因与成藏较复杂,对成藏期次与时间一直存在疑问.本研究应用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及相匹配的Kinetics软件,研究了该盆地典型Es3与Ed2暗色泥岩生烃动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油田油源区埕北凹陷与沙南凹陷生油岩生烃史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埕北凹陷Es3生油岩主体在5Ma后才开始明显生烃,目前C13+转化率已达0.65左右;沙南凹陷Es3生油岩生烃作用发生在2Ma以后,现今C13+转化率在0.24左右,这2个凹陷Ed2生油岩尚处在未成熟阶段.埕岛油田主体存在2个有效的油气聚集系统:潜山—东营组下段与东营组上段—明化镇组.结合这2套油气聚集系统地质与地化特征,研究认为:下部潜山—东营组下段油气聚集系统油气主要来源于埕北凹陷Es3生油岩早期生成的油气,上部东营组上段—明化镇组油气聚集系统油气来源于埕北凹陷Es3生油岩在较高成熟阶段生成的油气.沙南凹陷Es3生油岩可能对斜坡带潜山油气藏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