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A100TS天丝赛络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针对原料性能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适当降低各打手速度,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加强纤维梳理和转移;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合适并合,以利于条子牵伸;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小捻度工艺原则,改善粗纱条干均匀度;赛络纺工序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较小的钳口隔距,保证了纱线的条干均匀度;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张力,优化清纱工艺参数.实践表明,优化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并从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成纱质量不匀、条干不匀及强力不匀等质量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Outlast粘胶纤维纱的纺制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Outlast粘胶纤维的纺纱工艺。开清棉工序轻打少落成卷;梳棉工序适当降低分梳速度;并条工序进行防胶辊缠绕的同时提高纤维伸直度;粗纱工序采用较适合的捻系数、降低胶辊压力防止Outlast粘胶纤维中微胶囊损伤;细纱工序同样采用轻加压、小的后牵伸倍数、较大后牵伸隔距、小的钳口隔距等工艺配置;络筒工序适当降低络纱速度、加严电清参数设置、保证捻接强力。以上措施保证了精梳棉/Outlast粘胶纤维70/309.7 tex混纺纱和Outlast粘胶纤维14.6 tex纯纺纱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3.
开发Outlast腈纶混纺针织纱,纺纱前应添加一定比例的抗静电剂和水,以减少缠绕:开清棉工序应减少开清点的个数,降低打手速度,放大打手与周围机件的隔距.避免过度打击损伤纤维:梳棉工序易采用“低速度、高速比、低定量、大隔距、大张力”的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4.
精梳棉光催化竹炭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开发具有光催化效果的纺织品,分析了聚酯改性光催化竹炭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并在纺纱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工艺技术改进措施.通过使用开松机和自动喂给机组替代短流程清棉联合机组;梳棉合理配置隔距并增大锡林刺辊速比;并条合理配置牵伸工艺;粗纱采用较大的捻系数;细纱采用较大的细纱后区隔距与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结果成功纺制出精梳棉/光催化竹炭纤维50/50 18.5 tex混纺针织纱,达到了较好的质量水平,满足了光催化竹炭纤维产品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PLA纤维的特性,探讨PLA纤维与棉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纱工艺及在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开清棉“多松轻打、以梳代打”,降低打手速度;梳棉降低刺辊、锡林和道夫的转速,并保证锡林和刺辊之间有较大的速比;并条、粗纱、细纱适当降低前罗拉速度,放大罗拉隔距,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等等。结果表明:纱线各项质量指标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配棉含短绒量较高的情况在各工序采取了相应技术措施.开清棉工序以"多松少打、多梳早落"为原则,为减少纤维损伤,减少打击点,跳过一套A036B型豪猪式开棉机;梳棉工序降低刺辊转速,提高盖板速度;并条工序采用顺牵伸工艺,合理配置牵伸倍数;粗纱工序采用较小牵伸倍数,较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采取大后区罗拉隔距,小后区牵伸倍数的工艺原则,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顺利纺制Pindarl纤维纱,对Pindarl纤维进行预处理,开清棉采用多梳少打,以梳代打的工艺原则;梳棉工序采用较大的隔距,并适当降低分梳速度;并条工序采用配有自调匀整的单道并条机;粗纱工序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橡胶假捻器;细纱工序采用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及较低的速度;络筒工序采用低速度、低张力的纺纱工艺,最终保证了Pindarl 14.8 tex纱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8.
棉Modal锦纶赛络纺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包纤维为精梳棉、Modal,芯纱为锦纶长丝的赛络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锦纶丝、澳洲棉和Modal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工艺试验,针对原料性能,各工序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小后区牵伸和较大粗纱捻系数的工艺,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实践表明,纺制的精梳棉Modal锦纶丝赛络纺包芯纱为低弹纱,成纱质量良好.在纺制锦纶丝包芯纱时,选用的外包纤维细长、长度整齐度高,可以改善成纱条干和包覆效果,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过成熟原棉的成纱条干水平,减少成纱棉结,针对过成熟原棉细度粗、纤维整齐度差的特点,进行了纺纱工艺试验.开清棉工序要精细抓棉,减少打击点,各机打手速度偏小掌握;梳棉工序降低刺辊速度,增加盖板速度;并条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倍数,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粗纱工序采用较小牵伸倍数,较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采用附带压力棒的隔距块.通过调整工艺,选用新型专件器材,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使过成熟原棉成纱条干和棉结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赵博 《棉纺织技术》2007,35(8):31-33
为了顺利生产牛奶蛋白纤维氨纶包芯纱,对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生产前对牛奶蛋白纤维进行预处理,清梳工序采用低速度、大隔距、多梳少打、均匀混和、快转移、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并条采用顺牵伸,粗纱适当加大捻度、减少后区牵伸倍数,细纱采用重加压、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小钳口隔距等技术措施.措施实施后,成纱质量好,条干均匀.  相似文献   

11.
竹纤维精梳棉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探讨竹纤维/精梳棉60/40 9.8 tex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竹纤维特性,对竹纤维进行人工开松预处理,并加3%的抗静电剂.提出了各工序选择工艺参数的原则,清棉工序应多梳少打,充分混和,降低各单机的速度;梳棉工序抬高给棉板位置,降低刺辊速度;精梳工序采用轻小卷定量,增大落棉率;细纱工序放大后区罗拉隔距,配置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小钳口隔距.经过不断的试验,提高了成纱质量,确保了满足喷气织机的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出具有阻燃效果的纺织品,针对阻燃抗熔融粘胶纤维具有阻燃、隔热和抗熔滴的性能,通过开清棉工序提高纤维转移率,梳棉工序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并条工序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粗纱工序防止意外牵伸,细纱工序采用重加压、较小后区牵伸、较大后区隔距、小钳口的工艺配置,并严格控制各工序温湿度,使所纺制的阻燃抗熔融粘胶纤维14.8tex纯纺纱得以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3.
探讨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技术。针对立达环锭纺纱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开清棉工序优选各部隔距及速度,降低了筵棉棉结的增长率及短绒;梳棉工序采取优化各部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增大锡林刺辊的线速比等措施,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艺配置中重点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合理设计牵伸分配和罗拉隔距;粗纱工序重点掌握好纺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粗纱内在质量;细纱采用"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并对前胶辊与中铁辊的中心距进行了优化,最终使所生产的C 14.6 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4.
DK903型梳棉机工艺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DK903型梳棉机纺棉和纺超细纤维为例,分析了针布、速度及主要隔距的配置情况,探讨了DK903型梳棉机工艺设计思想.DK903型梳棉机通过采用较重定量、配置Graf针布、增加固定附加分梳件根数与针布密度,配置三剌辊系统及采取较小梳理隔距,加强了纤维分梳,提高了梳棉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介绍了牛奶纤维的特性.针对牛奶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用牛奶纤维和撕断的精梳棉条进行棉包混和;在开清棉工序适当加重棉卷的定量;梳棉工序为减少棉条断头,生条定量偏重控制;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使用橡胶假捻器,提高加捻效率,采用较小的粗纱张力;为了与较大的粗纱捻系数相配合,细纱后区工艺采用大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前区采用小隔距,可适应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针对该纤维的性能特点和用户对成纱异纤的严格要求等条件,开清棉工序采取"小定量、低速度、勤抓取"工艺,以减少纤维损伤,保证成卷质量;梳棉工序采用"慢速度、多梳少打、勤转移"工艺,以减少棉结产生;并条工序采取"短流程、低速度"工艺,防止纤维条过熟;粗纱和细纱工序采用"低速度、小后区牵伸、大后区隔距"的工艺原则;络筒工序掌握"小张力、低速度"的控制原则。同时严格控制各工序温湿度和异纤,最终成功纺制出水溶性维纶11.8 tex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导湿涤纶甲壳素竹棉四合一混纺纱的生产工艺要点.介绍了导湿涤纶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的特性.优选了四种纤维混纺比例,确定了混和方案和纺纱工艺流程.梳棉采用"多梳、少落、轻定量、中隔距、小张力"的工艺原则;并条采用"低速度、中定量、大隔距、顺牵伸";粗纱和细纱采用"低速度、大隔距、中捻度"的工艺原则.实践表明,纺纱顺利,成纱质量稳定,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利纺制Taly 29.5 tex纯纺纱,保证成纱质量,针对Taly纤维的性能特点,对纺纱工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Taly纤维强力较低,长度整齐度较好,清梳工序要减轻打击、柔和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工艺,细纱和络筒工序要减少纱线毛羽的产生.各工序采取相关工艺技术措施后,成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