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改善羊毛织物毡缩性能,运用低温等离子体与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整理后织物毡缩性能和强力的变化.应用SEM观察等离子体/蛋白酶处理对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应用红外光谱表征改性后织物表面分子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羊毛织物毡缩率不仅下降到5.4%,而且能基本保留羊毛织物原有的强力.由此得出,低温等离子体与蛋白酶联合整理可使羊毛织物获得良好的防毡缩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羽毛角蛋白助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以及角蛋白助剂与等离子体联合处理对羊毛条毡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整理方法均能有效降低羊毛条的毡缩球密度,提高防毡缩效果,而联合处理有较好的协同效应,防毡缩效果最佳.同时,优选出了合理的防毡缩整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蛋白酶和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并介绍了天然生物聚合物壳聚糖在羊毛防毡缩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羊毛染整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章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LTP)在羊毛染整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重点论述了LTP技术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和防毡缩性能的影响.LTP处理后羊毛染色的一些主要指标都有所改善和提高.等离子体处理羊毛可以降低毡缩率,再结合生物酶防毡缩处理,相比传统的防毡缩工艺,可降低化学品对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酶对羊毛的强力损伤.等离子体技术在改进羊毛染整加工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毡缩性能,运用低温等离子体与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毡缩性能和强力的变化。通过对染色性能指标的测试,主要探讨了防毡缩整理对羊毛染色性能的影响,应用SEM研究了等离子体/蛋白酶处理对羊毛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的表面形态和化学性能都发生了变化,不仅使羊毛织物毡缩率下降到5.4%,而且使羊毛的染色性能得以很大的改善,从而使羊毛的低温染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羊毛绿色环保防毡缩整理方面研究的进展,重点对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天然高聚物脱乙酰甲壳质处理、酶处理,以及各种绿色防毡缩整理的研究作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对比,并就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羊毛绿色防毡缩整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水性聚氨酯对羊毛织物防毡缩处理时用量过大而造成织物发硬、手感差和单独蛋白酶防毡缩整理时强力损伤严重的问题,文章将羊毛织物用蛋白酶Esperase 8.0L预处理后再经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WSPU)联合防毡缩整理。探讨了蛋白酶Esperase 8.0L最佳酶活,确定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最佳配比。以羊毛织物的面积毡缩率、强力为评价指标,优化出联合防毡缩整理工艺。该工艺整理后的羊毛织物满足国际羊毛局防毡缩技术标准和市场对机可洗产品的质量要求,整理后织物的柔软性和手感得到改善。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织物风格测试对整理前后织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毡缩性能,运用不同前处理与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整理后织物毡缩性能和强力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佳前处理方案。应用SEM研究不同前处理、前处理与蛋白酶共同整理对织物表面形貌的影响,探讨不同前处理对羊毛用蛋白酶处理防毡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毡缩率仅下降到11.4%,很难达到羊毛防毡缩的目的,LTP前处理对于其后进行的蛋白酶防毡缩处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毡缩率下降到5.6%,达到了国际羊毛局防毡缩标准。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羊毛的毡缩机制以及各种不同的防毡缩方法,如氯化法、氧化法、树脂法、生物质法和高新技术法等,重点论述了各种方法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效果,不同的防毡缩方法处理羊毛,羊毛防毡缩效果的改善有所不同,并且影响羊毛的其他性能,如强力、手感、光泽、透气性等,同时对各种防毡缩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对羊毛防缩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羊毛的毡缩机理,总结了低温等离子体在羊毛防毡缩整理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羊毛防毡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辉光和电晕低温等离子处理对羊毛表面性能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羊毛纤维表面处理上的应用,采用低温辉光等离子处理和低温射频单电极大气压放电处理2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对羊毛纤维进行了处理,比较了不同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处理后的羊毛纤维拉伸断裂强度、摩擦性能.应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SEM)对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不同条件的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理与化学刻蚀作用,纤维的表面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王春霞  邱夷平 《纺织学报》2007,28(11):89-92
研究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对羊毛织物正反面染色性的影响,从而探索常压等离子射流刻蚀在织物中的渗透性。测定氦气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前后羊毛织物正反面染色性能,即通过比较染色后织物的K/S值来分析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工艺参数对织物正反面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在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织物过程中,处理时间、喷头与基体间距离以及基体运行速度对常压等离子射流刻蚀在织物中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和喷头与基体间距离影响等离子射流刻蚀在织物中的渗透性,而基体移动速度对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对羊毛织物正反面吸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研究了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对羊毛织物正反面吸湿性的影响.羊毛织物经氦气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后,测定未处理织物和处理织物正反面完全吸收水滴的时间,通过比较织物对水滴吸收时间来研究常压等离子射流对织物正反面的处理效果,阐述了在常压等离子射流处理羊毛织物过程中,功率、处理时间和气体温度对等离子体刻蚀在织物中渗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于佳  辛斌杰  卓婷婷  周曦 《纺织学报》2021,42(1):112-117
为研究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铜/聚吡咯/羊毛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拓展羊毛织物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利用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技术对羊毛进行去鳞片化处理,依次对羊毛织物预处理300、600、900、1200 s,然后在羊毛织物表面原位聚合构建聚吡咯膜层,并用磁控溅射沉积铜薄膜增强纤维表面的导电网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PLA)包覆相变材料的纳米纤维膜,为了改善其与普通织物间的复合牢度,首先对其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再同粘胶、羊毛织物进行复合,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复合织物前后及各材料之间在保温、透气透湿、拉伸强力和剥离强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粘胶/PLA/羊毛复合织物的透气性低于羊毛织物,处理前后的透湿量较羊毛/ 粘胶复合织物分别降低76.5%和62.5%;拉伸强力高于PLA/相变材料纳米纤维膜;粘胶/PLA/羊毛复合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克罗值比粘胶/羊毛复合织物分别提升了18.07%和17.78%;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粘胶/PLA/羊毛复合织物在剥离强力性能上较处理前提升了34.4%.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条件对羊毛针织物进行改性.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作为生物酶的前处理能够改善织物的抗毡缩性,蛋白酶对提高羊毛的抗毡缩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易引起织物胀破强度的下降,TG酶处理也能降低织物的毡缩率并提高织物胀破强度.低温等离子与生物酶联合改性使羊毛针织物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毡缩率下降明显,达到机可洗标准.DTA分析表明:低温等离子与蛋白酶和TG酶联合改性对羊毛α螺旋结构蛋白无影响;羊毛的热降解温度升高,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生  张瑞萍 《毛纺科技》2012,40(6):21-25
文章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蛋白酶联合处理技术对羊毛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等离子体和蛋白酶处理对羊毛抗毡缩性、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面:等离子体处理羊毛最佳工艺为:时间3 min、压强50 Pa、功率150 W,蛋白酶处理羊毛最佳工艺为:蛋白酶用量2%(owf)、时间40 min、温度50℃、pH值8,低温等离子体和蛋白酶联合处理使羊毛织物抗毡缩性能提高,能够有效去除羊毛表面鳞片。  相似文献   

18.
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工艺,等离子体处理纺织材料正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目前主要有三种等离子体例 技术被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1)等离子体刻蚀及注入处理;(2)等离子体引发聚合;(3)等离子体表面接枝处理。经研究棉毛经过处理后钭引起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同时对其染色行为也将起一定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棉毛织物的效果不同于酶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plasma treatment was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wool fabrics by partial removal of the scales and the lipid layer. The effects of low‐pressure pseudo‐discharge in oxygen gas on the dyeing properties of untreated and pretreated wool fabrics are discussed. Three dyes were used, namely acid dye, 1:2 metal complex dye and reactive dye. Different exposure times (1–5 min) of oxygenated plasma treatment were effected to improve the hydrophilicity, wettabillity, dyeability and the washing and light fastness properties of the dyed wool fabrics (which were in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plasma exposure time). Also, the washing and light fastness properties of the chitosan‐treated wool fabr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the presence of chitosan before or after the plasma exposure had no effect on the washing and light fastness properties of the wool fabrics.  相似文献   

20.
六氟丙烯等离子体处理丝绸和羊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丽  戴瑾瑾 《印染》2005,31(11):1-3
以六氟丙烯(C3F6)为气氛,对丝绸和羊毛织物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通过改变处理功率、时间和压力等条件,考察处理后的丝绸和羊毛织物表面的拒水性能。六氟丙烯等离子体处理后,丝绸织物的拒水性能明显增加,羊毛织物的拒水性略有增加。等离子体处理对真丝织物的白度影响不大,羊毛织物有泛黄趋势。两种织物经等离子体处理后断裂强度增大,而折皱回复角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