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试了换装前军用保暖内衣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克罗值、导热系数、保暖率、回潮率、透湿量、透湿率和透气率7项指标,对照保暖内衣絮片类行业标准要求,分析差距的形成原因,并从新型纺织材料和织物组织结构两方面,展望新一代军用保暖内衣织物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选取织物透气率和透湿量两个指标,探讨了织物在不同拉伸状态下的透气和透湿性能,织物伸长对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舒适性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的伸长范围。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含湿率对针织面料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市面上常用于制作运动服装的5种针织面料作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含湿率下织物的热传导率、透气率以及透湿率,表征不同含湿率对织物的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含湿率变化对针织运动面料的热传导率和透湿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对针织织物的透气率影响较小,织物的透气率主要受不同织物的组织结构影响较明显;涤棉混纺的针织织物,在织物含湿后,有利于增加织物的隔热保暖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竹原纤维的舒适性和外观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得出:竹原纤维织物的透气率和透湿量高于纯棉织物而低于苎麻织物;保暖率和克罗值接近纯棉织物,略小于苎麻织物;传热系数接近纯棉织物,略大于苎麻织物;悬垂系数大于纯棉织物,而接近于苎麻织物;急弹性回复角和缓弹性回复角接近苎麻织物,略低于纯棉织物;织物的整理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压烫效果、褶裥保形性较好;湿膨胀率、延伸性能稍差;弯曲刚度较大,剪切刚度偏小;手感不够丰满。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集圈对织物性能的影响,以单面集圈织物为例,使用相同纱线、相同弯纱深度,通过改变集圈比例、集圈次数织制了9种集圈织物和1种纬平针织物,测试了织物的横密、纵密、厚度、面密度、透气性和保暖性等性能指标,分析了集圈比例、集圈次数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纬平针织物相比,集圈织物横密变小,纵密变大,厚度、面密度、透气性、保暖性增加;集圈次数一定时,集圈比例与织物横密、纵密、厚度、面密度、保暖率分别呈直线关系,与织物透气率呈二次函数关系;集圈比例一定时,集圈次数与织物横密、纵密、保暖率分别呈二次函数关系,与透气率呈二次函数关系或直线关系,与织物厚度、面密度分别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6.
防静电织物相关服用性能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嵌织导电丝类防静电织物的服用舒适性和外观性能.测试了4种防静电织物的表面电荷密度、透湿量、芯吸高度、透气率、折皱回复角、抗起毛起球性和悬垂系数,并运用织物结构理论分析了导电丝对嵌织导电丝类防静电织物相关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导电丝含量的增加大大降低了织物的透湿性;导电丝的分布状况对织物的芯吸能力有明显影响;但导电丝的配置有利于增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通过对主体原料的合理选择及织物结构的合理设计,在不增加导电丝含量的前提下可以使织物既具有优良的防静电性能又能获得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组织结构对吸湿排汗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织物组织结构对吸湿排汗机织物性能的影响,对不同经纬密度和织物组织的吸湿排汗机织物的性能,如吸水性、透气性、刚柔性及折皱回复性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纬密度对织物毛细效应、折皱回复性及刚柔性无显著影响,对织物透气率有显著影响,经密对织物吸水时间有显著影响,纬密对织物吸水时间无显著影响;织物组织对织物吸水性、透气性及刚柔性有显著影响,对折皱回复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织保暖内衣舒适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对当前市场上最热销的针织保暖内衣从结构,类型上作了比较系统的叙述,对其舒适性进行了对比和探讨,通过实验,认为一件保暖舒适的保暖内衣的三个指标的最佳配合是:保暖率要达到5%上,透气率控制在300mm/s-600mm/s之间,透湿量要大于3000g/m2/,日,同时,提出了保暖方式的选择意见,认为目前采用高科技聚氨酯涂层复合织物作为抗风层,絮片层采用超细纤维或复合纤维组成,其保暖,抗风,透气导湿效果最好,该结构能够满足人体最佳适合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人体皮肤与织物之间存在的衣下间隙对织物系统传热透湿性能的影响,利用出汗热平板仪测试织物系统的热阻和湿阻,并通过在热板与织物之间放置不同厚度的分隔板来模拟衣下间隙厚度,实现了定量测试皮肤—衣下间隙—织物之间的热湿传递。实验结果证明:织物系统的热阻和湿阻先随衣下间隙厚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在衣下间隙达到12 mm时出现下降,随后又进一步增加;虽然织物厚度影响着织物系统的热阻与湿阻,但衣下间隙对织物系统热湿阻的影响更为显著。综合服装的合体美观与舒适保暖性能,建议防寒类服装设计采用胸围放松量6~8 cm之间为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服装宽松量设计与服装隔热透湿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服装产品的舒适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服用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家好  张华  李俊 《纺织学报》2008,29(8):63-66
 观察并测定经液氨和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亚麻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液氨处理对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缩水率和抗弯弹性模量的改善是有限的,但经液氨和交联联合处理后,亚麻织物外观形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交联处理会降低亚麻的吸湿率、透气量和相对透湿率,但液氨/交联处理后亚麻织物的舒适性能仍然好于未处理亚麻。液氨作为预处理能够明显地提高交联处理亚麻织物的强力保持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纬密对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情况。采用不同纬密制织了二上二下方平织物和防撕裂格子织物,并测试了织物的厚度、经纬向撕裂强力、阻燃性能和透气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织物经纬密下,二上二下方平织物的厚度大于防撕裂格子织物厚度,其经纬向撕裂强力高于防撕裂格子织物,但防撕裂格子织物的阻燃性能和透气性能好于二上二下方平织物;纬密对两种组织织物的厚度及透气性影响都非常显著。指出:应根据产品使用要求,合理选择织物组织和纬密。  相似文献   

12.
探讨利用水溶性维纶混纺开发纯棉普梳低线密度纱线织物的方法。采用水溶性维纶散纤维与棉卷混和一起喂入梳棉机以及三道并条混和的方法生产混纺纱,设计了两种组织的股线织物,测试了退维前后织物的表面结构、厚度、吸湿快干等性能。结果表明:开发生产的水溶性纤维普梳低线密度纱线织物经退维处理后结构完整,白度、光泽等外观有明显改善,厚度减小,干燥时间明显缩短,吸水性能显著提高。认为:该种混和方法混和均匀,退维后织物性能的变化与维纶含量、织物规格等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弧形织物与局部管状织物的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弧形织物和局部管状织物的特点、组织图及其形成原理,弧形织物在生产前需要特制专用的钢筘,利用钢筘上下移动而产生波形,纬向局部管状织物需要纬向局部管状组织与专用的送经机构来完成,经向局部管状织物只利用弹力纱作纬纱,配以经向局部管状组织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逼真模拟平纹织物,采用变化尺寸大小的锯齿形椭圆截面的纱线模型,结合B样条曲面造型技术,利用Peirce机织物模型构造平纹织物的几何立体结构.根据VC程序运行结果来看,该纱线模型结合捻度结构用于模拟平纹织物的效果逼真.  相似文献   

15.
探讨接结双层组织织物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接结点均匀与不均匀分布两种设计思路进行织物设计,并对样品进行了试织,总结出两种接结双层组织织物的织造要求、表里组织及接结组织的选择、纱线的排列、上机图的设计方法等.认为:利用双层组织表层和里层相对独立的特性,可设计出色彩更为丰富并具有独特结构及特殊效果的提花织物.  相似文献   

16.
探讨机织物纱线滑移规律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纱线滑移的形成原因,从织物组织设计、织物结构、微观受力等方面总结了纱线滑移的规律,进而从组织设计、织造参变数、织造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纱线滑移的主要因素,总结出解决纱线滑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认为:通过在以上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解决纱线滑移问题,改善布面风格;同时也可利用纱线滑移规律实现特殊的织物风格。  相似文献   

17.
探讨影响网格状稀疏织物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通过测试不同组织、不同纱线号数和不同经纬密的多种机织网格状稀疏织物的滑移阻力,并反复对比分析了组织、纱线号数、摩擦因数和经纬密对网格状稀疏织物滑移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纹组织织物的滑移阻力明显大于方平组织织物;在一定范围内,织物的滑移阻力随纱线号数和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经纬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认为网格状稀疏织物的滑移阻力测试分析结果为建立织物滑移阻力预测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3.3 tex涤纶单丝为间隔纱,8.3 tex涤纶和2.2 tex氨纶交织为表层,制备4种不同密度、厚度及间隔纱连接方式的纬编间隔织物。分析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工艺,并测试力学性能和热湿舒适性能,分析面料厚度、密度与各项性能关系,用数学模糊分析法对面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间隔纱连接方式对面料拉伸断裂性和顶破性有一定影响,对透气透湿性无明显影响;厚度、密度较小且间隔纱交叉连接的织物综合性能最好;选择床垫面料时考虑厚度、密度及间隔纱连接方式对面料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总结篷盖用立体机织物的设计及开发过程。以55.6 tex涤纶长丝为原料,以透孔组织和平纹组织进行组合,成功设计开发了三层组织结构的新型篷盖用立体织物。通过对织物的试织及实物效果分析,认为:生产该织物时应选用合理的结构参数和工艺技术措施。指出:开发的新型篷盖用立体结构织物中空层中形成辐射散热,减少了垂直辐射,在红外保暖与红外隐身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紧度组织配置下机织物的平面形态特点。选取两种不同紧度的组织配置成正方形方格织物,以组织松紧比、纬纱密度、区域宽度为变化因子,计算织物区域扩约系数,建立了各因子与扩约系数的相关曲线。结果表明:方格织物扩约系数随织物组织松紧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纬纱密度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方格宽度对扩约系数有明显的影响。认为织物紧组织区域向松组织区域扩约需克服纱线的抗弯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