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减少普梳针织纱棉结杂质的技术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选配原棉,合理设置清梳工序各部隔距和速度;优化并条牵伸工艺;优选细纱工序纺纱器材;加强各工序温湿度管理和设备状态管理,使得普梳针织纱的棉结和杂质得到较大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2.
棉腈混纺精梳针织物具有腈纶手感温和,松柔丰满、色泽鲜艳、保型性好、保暖性好的特点,又保持着棉手感柔软、吸湿性强、穿着舒适的优点,因此目前棉腈混纺精梳针织纱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日趋看好,外商多用此纱作高档针织服装。我厂生产C/A70/30JK15.5tex棉腈混纺精梳针织纱(以下简称C/A混纺纱)质量优异,直接销往日本、香港等地,深受用户好评。近年来,由于原棉质量下降,如我厂C/A混纺纱使用原棉平均品级为三级,手扯长度29mm,成熟度系数1.56~1.73,细度1.52~1.65dtex,棉结较多,腈纶细度1.67dtex,长度38mm,因此两…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纱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特点,通过工艺试验和专题测试,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纱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工艺参数,为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腈纶纤维轻而富有弹性,保暖性好,染色鲜艳,和棉混纺可增加透气性、柔软性与吸湿性,做内衣时穿着感到舒适,广泛应用于针织运动衫。近年来由于腈纶染色性与弹性有明显的优势,针织品由内衣转向外衣,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热销产品。我厂生产腈棉混纺针织纱有较长时间,现就有关技术问题探讨如下: 一、色差与纤维混和不均匀混纺产品对纤维混和要求甚高,混和不均匀,即纱线横断面内混纺纤维含量比例失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特点 ,通过工艺试验和专题测试 ,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工艺等因素对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针织纱生产的影响 ,提出了合理工艺参数 ,为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精梳针织纱的质量,以CJ 14.5 tex针织纱为例进行了纺纱实践.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和有害疵点;对传统纺纱工艺要进行优化,选用新型纺纱器材,调整设备状态,重点改善成纱条干均匀度和控制棉结.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纺纱工艺成纱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纺纱工艺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7.
绢棉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 ,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蔽体御寒的原始要求 ,逐步发展到现在的追求舒适美观的环保理念。而单一成分的原料 ,用传统纺纱工艺生产出的产品其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 ,就要求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着眼于开发功能优异的新型纺织材料 ;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现有的原料 ,通过适当调整工艺技术 ,改善产品的服用性能。利用绢丝和棉这两种天然纤维混纺 ,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 ,生产出绢 /棉 5 0 /5 0 1 8.3tex混纺针织用纱 ,用其制成的织物和服装 ,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保形性、吸湿性和透气性 ,且染色…  相似文献   

8.
Polynosic纤维纯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ichcel — polynosic纤维生产的针织纱,能开发出手感柔软、滑爽、细腻、吸湿、排汗,具有极好的亲肤感和舒适感,同时又具有优良抗皱性、耐碱性、弹性和形态尺寸稳定性的针织面料。文章介绍了生产此类针织纱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麻赛尔纤维的性能特点,并对麻赛尔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各工序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了成纱质量,最终成功纺制了棉/麻赛尔50/5014.8tex的混纺针织用纱。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巴西棉单唛纺C 18.2 tex针织纱的质量,针对巴西棉含杂含糖较高,适纺性较差特点对棉花进行了消糖处理.调整了清梳联打手速度、尘棒角度工艺,梳棉机速度、隔距和并条牵伸工艺合理配置,粗纱采用重定量,细纱优选牵伸工艺,最终使C 18.2 tex针织纱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针织纱质量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针织纱质量的控制途径.针对针织纱终端用户需求,从配棉、生产管理以及针织纱重量、奈干、常发性纱疵、强力、疵点、毛羽等质量指标较全面地分析阐述了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科学配棉、控制异性纤维、实施质量内控标准、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并条采用自调匀整系统、运用先进测试仪器进行离线与在线检测、质量追溯管理等是全面控制和提高针织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讨立达R40型转杯纺生产线生产针织纱的工艺技术。以生产C 29 tex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该生产线的主要工艺配置要点,配棉主要控制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及有害疵点;混棉要合理平包;开清工序充分清除大而易落的杂质;梳棉工序重点清除与纤维粘附力强的杂质;并条采用两道并条,转杯纺工序优选阻捻盘、假捻器和转杯直径。最终使得生产出的转杯纺针织纱质量优于环锭纺普梳纱,并获得了立达公司的Conm foro认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有机棉与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质量达到要求,针对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确定了合理的纺纱方案,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的纺制采用并条混和的工艺路线;生产中针对有机棉比常规细绒棉含短绒多、成熟度较差的特点制定工艺,针对竹纤维抱合力差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优化工艺、加强管理,有机棉竹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纯棉精梳针织纱毛羽.结合生产实践,采取不同工艺设计、不同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纯棉精梳针织纱成纱毛羽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原料、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等,涉及从原棉到整个纺纱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指出:实际生产中适当增加落棉率;增加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提高粗纱的回潮率,在保证细纱工序不出"硬头"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可以偏大掌握;细纱工序合理配置纺专器材,可以降低成纱毛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亚麻纤维的特性.采用亚麻纤维、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线)时,首先亚麻纤维与涤纶纤维棉包混和制条,棉纤维制条,然后再在并条工序混和、纺纱.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铜氨纤维的特性,铜氨纤维与棉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的工艺方案是采用三道并条的工艺。铜氨纤维纺纱在开清棉工序以多松少打、多梳少落为工艺原则,为减少纤维损伤及打手返花,造成过多的棉结,适当降低打手速度,并跳过A036B型豪猪开棉机,减少打击点。  相似文献   

17.
特细号纱纺纱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采用新疆长绒棉纺制CJ 4.32 tex特细号纱,原棉配棉品级为1.33,纤维长度为37 mm.针对影响喷气织造效率和质量的原纱条干CV、单纱强力及单强CV等关键指标,运用系统工艺学原理,通过大量纺纱试验,在原料、工艺、设备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特细号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