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梳棉机工艺配置与生条短绒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探讨梳棉机工艺参数与生条短绒率的关系.分析了短流程清梳联中短绒率增加的原因,对短绒增加较多的FA221B型梳棉机的刺辊速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刺辊与分梳板隔距、刺辊与锡林隔距、锡林速度、盖板速度、锡林与活动盖板隔距、锡林与固定盖板隔距、出条速度进行了优化试验,优选出了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使生条短绒率下降了5.7个百分点,认为刺辊速度的增高和给棉板隔距的减小是短绒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刺辊转速、刺辊与给棉板隔距、锡林与盖板隔距等工艺参数研究了PTT纤维的梳理工艺,探讨了不同梳理工艺对生条棉结数量、短绒率及纤维长度不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不匀率随梳理工艺变化而显著变化,锡林与盖板间隔距对生条棉结数量、短绒率及纤维长度不匀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梳棉机上降低棉结的工艺措施.介绍了棉结形成的原因和配棉指标对成纱棉结数的影响.对梳棉机的分梳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只有合理配棉,加强锡林对刺辊上纤维的剥取作用,合理配置梳理隔距和针布号数,增大压辊和道夫之间的牵伸作用,保证开松梳理元件针齿锋利度和光洁度,才能有效控制棉结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成纱粗节,分析梳棉工序影响成纱粗节的因素;从优化梳棉工艺和优选新型梳理器材方面探讨梳棉工序降低成纱粗节的措施。指出:生条纤维分离度和伸直度差、束状纤维多、短纤维数量多是梳棉工序影响成纱粗节的主要因素;提高锡林和刺辊转速,适当减小刺辊—给棉板隔距和前、后固定齿条盖板针布隔距,重新分配前棉网清洁器和回转盖板花的落棉率,可减少成纱粗节;根据所用原料及所纺品种,优化梳棉工艺、选用新型梳理器材,能有效降低成纱粗节,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5.
竹纤维涡流纺纱流程中梳棉工艺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瑜 《棉纺织技术》2005,33(1):17-20
涡流纺纺制竹纤维纱生产中,梳棉生条质量对涡流纱结构和性能影响明显.针对竹纤维性能及涡流纺纱工艺要求,对梳棉针布配置、刺辊速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锡林与道夫速比及相对湿度等工艺进行了探析.通过提高生条中纤维整齐度,减少弯钩和棉结,可以提高竹纤维涡流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C60型梳棉机隔距参数设计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C60型梳棉机隔距参数设计理念.通过对比立达公司各型号梳棉机的主要工艺隔距,探讨了刺辊与给棉罗拉、除尘刀、分梳板、锡林间的隔距以及锡林与后固定盖板、活动盖板、前固定盖板、道夫等分梳元件隔距的选择方法.指出:在产量大幅提高的条件下,C60型梳棉机锡林与活动盖板隔距选择仍坚持"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设计思想.认为在工艺参数选择时,一定要坚持系统工程的理念,随着产量增加,锡林与道夫、刺辊间的隔距均应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清梳联与传统清棉机-梳棉机的刺辊工艺有区别,贯彻“梳理转移适度,结杂短绒兼顾”的工艺原则,根据原棉短绒等纤维性能以及棉纱质量薄弱环节,通过试验,适度增大锡林:刺辊线速比、刺辊至给棉板隔距,控制生条短绒率和精纱短绒率,有利于提高棉纱强力、条干均匀度、稳定棉节。掌握管纱与筒纱品质关系,将优质筒纱为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8.
探讨控制18.2 tex成纱棉结的工艺措施。分析了纺纱过程棉结产生的原因。选配成熟度和细度适中的原棉;通过工艺试验分析对比,选择适当的清棉各打手速度;采取梳棉盖板反转、更新梳棉盖板针布、优化锡林与刺辊速比及各部隔距;合理分配并条牵伸倍数;采用较小的粗纱后区牵伸倍数;细纱采用新型阶梯下销;络筒控制速度和张力等工艺措施,使18.2 tex成纱棉结得到了有效控制,棉结控制在230个/km左右。  相似文献   

9.
探讨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技术。针对立达环锭纺纱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开清棉工序优选各部隔距及速度,降低了筵棉棉结的增长率及短绒;梳棉工序采取优化各部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增大锡林刺辊的线速比等措施,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艺配置中重点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合理设计牵伸分配和罗拉隔距;粗纱工序重点掌握好纺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粗纱内在质量;细纱采用"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并对前胶辊与中铁辊的中心距进行了优化,最终使所生产的C 14.6 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降低A级和B级偶发性纱疵的工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降低A级和B级偶发性纱疵的工艺措施。在不同短绒含量配棉、不同含糖量配棉、不同刺辊与锡林速比、不同并条后区牵伸工艺条件下纺制出了C14.5 tex纱,对其A级和B级偶发性纱疵进行了对比测试,并对清洁工作和梳理、牵伸元件工作状态对纱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有效控制配棉的短绒含量和含糖量、优化梳棉刺辊与锡林速比、合理配置并条后区牵伸工艺及并条输出速度、强化清洁工作和梳理及牵伸元件工作状态的管理,能够达到有效控制成纱A级和B级纱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超细旦丙纶纤维的纺纱特性,对梳棉工序的纺纱工艺进行了研究。认为纺超细旦丙纶纤维时,应减少梳棉喂入量,降低刺辊分梳强度,增强锡林刺辊间的转移能力,增加道夫转移率,减少纤维的平均梳理时间并选择适宜的针布等。  相似文献   

12.
梳棉机加装梳针分梳板对涤纶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梳棉机刺辊下加装梳针分梳板对涤纶纱质量的影响。在梳棉机刺辊下分别加装小漏底和梳针分梳板,在820 r/min、1 054 r/min和1 290 r/min三档刺辊速度条件下,分别对其所加工的纱进行了条干和强力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刺辊下配置小漏底相比,加装梳针分梳板更有利于成纱条干的改善,对降低成纱千米细节效果较为明显,在刺辊速度为1 054 r/min时对成纱千米棉结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成纱千米粗节并没有改善作用。认为:加装梳针分梳板对成纱强力和强力不匀率在刺辊速度较低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梳棉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梳棉机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对国内外新型梳棉机的生条定量、出条速度、锡林直径、幅宽、刺辊、棉网清洁器、盖板根数等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由于锡林速度和机幅进一步加宽及弹性回转盖板系统等固有的限制,当今回转盖板梳棉机进一步增加产量将会十分困难。认为:开发高效能金属针布和重新设计回转盖板系统是梳棉机下一步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具有高效棉网清洁器和高效能固定盖板针布系统的全固定盖板梳棉机是梳棉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产梳棉机提高除杂作用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提高高产梳棉机除杂作用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影响梳棉机刺辊部分除杂及锡林盖板部分除杂的因素,并从工艺参数、工艺测试入手,研究了目前所采用的新技术措施的梳理和除杂作用及其对梳棉机落棉率、生条和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为提高刺辊部分的梳理除杂作用,可采用梳针刺辊和梳针分梳板、刺辊下安装吸风尘刀的方法,为提高盖板部分的除杂作用,可采用锡林盖板间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分梳板工艺对生条质量的影响,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对两档刺辊速度、三种不同刺辊与刺辊下分梳板隔距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刺辊下加装分梳板能提高生条中纤维平均长度,有利于减少短绒;在大多数情况下,加装分梳板能减少生条中的棉结和带籽屑棉结,但对杂质去除不利;在刺辊采用820 r/min速度、刺辊与分梳板采用1.0 mm隔距时,有利于全面提高生条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何远方 《国际纺织导报》2011,39(3):23-23,26,27
为了解后上罩板与锡林间的隔距对生条结杂短绒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不同的后上罩板与锡林间隔距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的生条.通过对这些生条的测试可知:后上罩板与锡林隔距的大小对生条质量影响明显,隔距放大后,生条中棉结、杂质降低,短绒减少,生条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型梳棉机梳理力的大小和针布的配套选用。概述了新型梳棉机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新型梳棉机梳理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试验对比了不同针布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选用国产常规针布时锡林速度和产量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影响梳理力较大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减小梳理力的措施,重新选配针布后,新型国产针布与进口针布加工的生条质量相差不大。认为:纺织企业一定要针对齿形参数进行优选国产针布,才能达到较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C51型梳棉机梳理长绒棉的合理工艺,分析了锡林~盖板隔距、剌辊速度、道夫速度和生条定量等工艺参数选择的依据,并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纺100%长绒棉的梳棉工艺为:锡林~盖板隔距0.20 mm、0.18 mm、0.15 mm、0.15mm、0.18 mm;道夫速度34 r/min;刺辊速度1300 r/min;生条定量20 g/5 m.  相似文献   

19.
梳棉机梳理和转移工艺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探讨梳棉机梳理与转移工艺。阐述了梳棉机梳理技术的基本原则以及正确处理梳理度、梳理强度与转移三者关系的途径,并对精梳纯棉品种进行了紧隔距强分梳、大速比增转移工艺的试验。指出:梳理元件的正确选型以及锋利度、平整度、粗糙度水平的提高是改进梳理工艺、提高棉纱质量的基础。紧隔距强分梳、大速比增转移工艺,是提高生条梳理质量,减少短绒增加,改善纯棉纱质量的有效工艺措施。化纤梳理加工中,易产生短绒,目前锡林与刺辊线速比普遍偏小,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