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上海合流污水物化法强化一级处理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介绍了污水物化法强化一级处理的特点及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中试研究,分析了单独投加铁盐、铝盐以及它们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铁盐、铝盐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强化一级处理是一种经济高效、适合于合流污水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回流污泥强化城市生活污水一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污泥的絮凝吸附作用,采用回流污泥絮凝吸附-沉淀-曝气再生工艺,改善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级处理效率。COD去除率达到689%,SCOD去除率为41%,BOD5去除率665%,SS去除率高达868%,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1%和242%,对氨氮基本没有去除效果,去除率只有42%  相似文献   

3.
加载絮凝沉淀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砂加载絮凝(Actiflo)、磁加载絮凝(CoMag)等加载絮凝沉淀工艺的技术特点与技术进展,分析了加载絮凝沉淀工艺的优缺点和研究热点,并探讨了加载絮凝技术与生物水处理系统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常规混凝沉淀给水处理工艺的强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机理分析和工程实例总结,介绍了强化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给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张文胜  孙巍 《给水排水》2020,46(2):45-48
调蓄池作为解决黄孝河合流制溢流(CSOs)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其设计参数的选取至关重要。黄孝河CSOs调蓄池是一座地下式调蓄池,工程设计对其容积、分格、冲洗方式、通风及除臭等进行了精心优化构思,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同时,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相似文献   

6.
混凝-沉淀系统改造为复合生物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深圳河和布吉河的水质,深圳市政府决定对布吉河水质净化厂原混凝-沉淀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工艺采用短水力停留时间的强化淹没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介绍了布吉河水质净化厂原混凝-沉淀系统改造工程的工艺设计参数、工艺特点、技术经济指标及设计经验.为污水处理厂的改造设计提供了一套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小城镇的水污染形势日益突出。为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势在必行。针对小城镇发展现状和污水的特点,分析比较了几种宜在小城镇推广的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并指出了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接触氧化-强化混凝法处理低温城镇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接触氧化-强化混凝联合工艺对城镇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温度低于12 ℃,CODCr 130~320 mg/L,氨氮20~45 mg/L,TP 2~4.5 mg/L时,其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8%、70%、95%,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强化混凝工艺能有效改善低温对接触氧化工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市小区雨水径流水质的污染主要为有机污染和悬浮固体污染,且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差,采用投加混凝剂同时加细砂的强化混凝沉淀实验,确定了小区径流混凝沉淀处理最适宜的混凝剂种类、最佳的混凝反应运行条件及最优的药剂和细砂投加量.实验表明:在混凝沉淀过程中投加细砂,不仅能提高混凝沉淀效果,而且能提高沉淀速度.小区径流强化混凝沉淀的浊度去除率达99.7%,COD去除率达92.6%,处理水的浊度1.66 NTU,COD 35mg/L两主要指标均优于杂用水水质标准.因此,投加细料的混凝沉淀是小区雨水径流处理利用及污染控制最简便易行且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民用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由此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对供水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针对目前大部分水厂仍采用混凝沉淀常规水处理工艺,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LAS的去除效果。以Al2(SO4)3,PAC,FeCl3,PFS为混凝剂,非离子PAM为助凝剂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对LA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而且有机物和LAS的去除有一定相关关系。但浊度与LAS的去除相关性较差。试验条件下对于LAS去除最佳混凝方案是投加量为40 mg/L的FeCl3。相同水质条件下铁盐混凝剂在除浊、除有机物和除LAS方面优于铝盐混凝剂。pH和水温对LAS的去除有一定影响,较低的pH和较高的水温均有利于LAS的去除。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特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合流制管道溢流废水的污染物来源、水质水量关系和水环境影响特征,分析了影响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特征的影响因素、常用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控制措施,以及旋流分离、沉淀等末端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管道沉积物的沉积、冲刷、污染释放监测与管道、截流井和排口净化技术的工艺组合,是控制我国合流制管道溢流污染的关键技术节点。  相似文献   

12.
合流制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CSO)控制是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一环,相关指标及标准制定尚显薄弱.基于技术的排放控制指标主要包括溢流频次、溢流体积控制率、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CSO效率及稀释度等,因这些指标缺乏对CSO水质水量控制效果的综合评价,进而提出雨季CSO污染负荷占比的指标;基...  相似文献   

13.
太湖B支流地表水受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体污染严重,水中有机物浓度和藻密度相对较高。常规的"混凝—沉淀—砂滤—加氯消毒"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铁锰、藻类等物质。采用高锰酸盐(PPC)-聚丙烯酰胺(PAM)联用强化混凝工艺对原水进行处理。高锰酸盐投量在0.45 mg/L和聚丙烯酰胺投量在0.07 mg/L条件下联用强化混凝的静态试验结果表明:PPC-PAM联用强化混凝对浊度、色度、铁、锰和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为90%、73%、92%、99%和38%。PPC在0.3~0.5 mg/L投量和PAM在0.05~0.10 mg/L投量下联用强化混凝生产试验的出厂水浊度、色度、铁、锰等指标,均比历史同期水平要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再生水厂混凝沉淀运行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沉淀的运行参数可以直接影响混凝沉淀的效果,针对某再生水厂的工艺特点与实际情况,通过L25(5)6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搅拌强度和聚氯化铝(PAC)投药量范围,并利用生产性试验验证,得到优化的混凝沉淀运行参数。将优化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运行,混凝沉淀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混凝—吸附联用工艺去除水中磷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控制富营养化,上海某在建大型景观湖总磷(TP)控制限值为0.02 mg/L。为达到处理要求,在项目现场进行了中试,对化学混凝和吸附联用工艺去除水中的磷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加药量条件下,化学混凝可去除水中大部分P,磷吸附剂则对PO43-有着极好的去除效果,处理出水可以实现PO43-几乎完全去除和TP达标;脱气塔的存在可以有效延长吸附剂的寿命;全套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用到盐酸和烧碱,操作和管理难度较大,能耗及吸附剂再生成本较高;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因此该工艺的工程应用需综合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6.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相似文献   

17.
应用PFS-EM组合工艺处理藻型富营养化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与具有“头领效应”的有效微生物群(EM)有机结合,对藻型富营养化原水进行处理。通过对PFS最佳作用条件的筛选,考察不同作用条件下对EM处理藻型富营养化原水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工艺组合,并进行较长期的稳定初试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即PFS为30 mg/L,VEM/V污水为5/10 000,曝气时间为HRT/2(HRT=5 d),水温为25℃,pH为中性时,原水中叶绿素a,TP,COD,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89%,85%,60%。出水主要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家地表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8.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关键因子的确定及机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霄  胡勇有 《给水排水》2005,31(10):19-23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以粒径为3-6mm和堆积密度为.540kg/m3的陶粒为滤料的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最佳气水联合反冲洗操作参数:气反冲洗强度(Qa)为4.88L/(s·m2)、水反冲洗强度(Qw)为1.44L/(s·m2)、气预冲洗时间(Ta)为4min、气水同时反冲洗时间(Ts)为5min和单水反冲洗时间(Tw)为3min。其中水反冲洗强度有显著影响,气反冲洗强度、气水同时反冲洗时间有次要影响,气预冲洗时间、水反冲洗时间有较次影响。得到在最佳反冲洗条件下气、水在滤床中所产生速度梯度(G)分别为203.6s-1、130.2s-1。同时,分析了反冲洗后运行时水头损失和污染物去除的变化规律,并从流体力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气水联合反冲洗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对重力沉砂池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各项结构参数取得较优值,并研究了侧向溢流堰长度与位置对重力沉砂池最终水沙分离效率的影响,且取得较优的侧堰长度与位置。基于CCHE软件采用混合掺长紊流模型建立CCHE2D重力沉砂池数学模型,得到重力沉砂池内水流流速、泥沙沿程分布及最终水沙分离效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得到较优的重力沉砂池侧向溢流堰长度及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改变侧向溢流堰长度及位置可将传统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显著提高。当溢流堰长度取4 m并向上游移动1 m时可将水沙分离效率提高至71.20%。当侧向溢流堰向上游移动一段距离可以阻挡由沉砂池末端产生回流、漩涡等流态而卷起的泥沙,避免其流向清水池,从而提高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移动距离不可过前,否则距离过于靠前由于沉砂池边壁的阻挡容易使沉砂池末端形成一段"死水区",使沉砂池有效沉降距离减少,从而降低重力沉砂池水沙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