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纯超细BaTiO3粉体的制备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它们在BaTiO3电子陶瓷的应用研究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尽管BaTiO3粉体的合成方法很多,但醇盐水解法有其不可解辨的优点。本文就醇盐水解法合成BaTiO3粉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发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基于液相化学共沉淀法合成超细BaTiO3粉末,研究了制备PTC BaTiO3陶瓷的成瓷技术。利用XRD和SEM分析手段,对制备的BaTiO3陶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于影响BaTiO3陶瓷的主要性能,如致密化、PTC效应和半导化性能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柠檬酸盐溶液—液相包裹法制备超细PTCR粉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合柠檬酸盐溶液喷雾干燥法制备掺杂BaTiO3粉末,再经液相包裹法添加烧结助剂的和受主要持,制得了超细,化学均匀性好,烧在性大于的PTCR粉末。掺杂BaTiO3粉末的实际粒径范围为20-50nm,烧结助剂和受主杂质可通过液相包裹技术均匀地包裹在掺杂BaTiO3超细粉末颗粒表面,用这种粉末烧结制得的PTCR样品,具有孤PTCR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丁醇钛—乙酸钡水解法合成BaTiO3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了Ti(O^nBa)4-Ba(DAc)2水解法合成高纯超细BaTiO3粉体的制备工艺。借助TGDTA,XRD,TEM,SEM,SAXS和ICP-A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H值,Ba/Ti比和(Ba/Ti)比,反应温度,浸泡处理等对BaTiO2粉体性能的影响,采用本工艺方法合成的BaTiO3粉体,纯度达99.80wt%,比表面积为68m^2/g,一次粒子平均粒径46.7nm,二次粒子粒径  相似文献   

5.
卢培珍  陈汴混 《陶瓷》1995,(4):11-14,49
通过对BaTiO3超细粉制备过程的探索,研究了影响化学配比及粒度的因素,提出反应过程中的PH值是影响Ba:Ti比的关键因素,反应条件,分散剂,陈化剂及煅烧温度对粒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条BaTiO3超细粉制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BaTiO3薄膜的MOCVD方法制备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制备BaTiO3薄膜的原理和特点,着重介绍低压MOCVD、等离子体增强MOCVD和光辅助MOCVD三种技术在BaTiO3薄膜制备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最新进展进行、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BaTiO3超细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BaTiO3超细粉制备过程的探索,研究了影响化学配比及粒度的因素,提出反应过程中的PH值是影响Ba:Ti比的关键因素。反应条件、分散剂、陈化及煅烧温度对粒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条BaTiO3超细胞制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乙酸和氢氧化钾为辅助原料,通过Ti(O^nBu)4-Ba(OAc)2水解法合成BaTiO3粉体。借助SEM、TEM、XRD和EPM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H值对BaTiO3粉体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合成BaTiO3的反应机理,同时探讨了PH值对其反应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乙酸和氢氧化钾为辅助原料,通过Ti(O ̄nBu)_4-Ba(OAc)_2水解法合成BaTiO_3粉体。借助SEM、TEM、XRD和EPM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H值对BaTiO_3粉体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合成BaTiO_3的反应机理,同时探讨了pH值对其反应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纳米晶钛酸钡的制备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纳米晶BaTiO3的各种制备技术及其进展,阐述了化学沉淀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及其特点,指出双氧水共沉淀法是较为理想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1.
水热法制备BaTiO3粉体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Ba(OH)2·8H2O和TiO2为前驱物,在水热条件下制得了单一物相的BaTiO3粉体中产生裂纹等发现产物的物相与反应温度和前驱物的Ba,Ti摩尔比有关,由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了BaTiO3粉体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形成BaTiO3粉体的生长基元为Ba(OH)12^10-和Ti(OH)6^2-,由此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粉体的物相以及Ba,Ti摩尔比对BaTiO3粉体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钡钛醋酸盐凝胶制备BaTiO3粉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sol-gel法制备钡醋酸盐凝胶,并分别作高灼烧和水热处理制备BaTiO3粉体。通过对产物的表征,比较了这两种处理过程,进而对水热条件下陶瓷粉体的形成机理作了探讨。由于水热条件,凝胶在反应介质中溶解,进而结晶形成晶粒,因此所形成的BaTiO3晶粒线度小;线度分布范围窄。晶粒形貌完整,明显优于高温灼烧处理后得到的粉体。  相似文献   

13.
BaTiO3系陶瓷电压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aTiO3-BaZrO3,BaTiO3-BaSnO3,BaTiO3-SrTiO3非线性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能(ε,tanδ)与外BaZr0.13Ti0.87O3,BaSn0.06Ti0.94O3在直流偏压下ε可变化1.5 ̄2.7倍;在交流电压下ε可变化2 ̄2.5倍,且具肮介电常数、较高抗电强度,可用作开关电源RCD保护电路的非线性陶瓷电容器和荧光灯无触点起辉器材料,Ba1-xSrxTiO3在直流偏  相似文献   

14.
水热条件下钛酸钡粉体晶粒形成机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圩采用加直流电场水热法制备的BaTiO3粉体体系,测定了反应过程中外直流电场电流和反应反溶液中残 OHJ一。水热反应初期,电流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反应继续进行,电流达到极大值,然后急剧减小。反应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反应后溶液里残留的OH量越少。结合粉体物相和晶粒形貌的表征,对水热条件下BaTiO3晶粒的形成机量进行了探讨。在反应初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驱物逐渐溶解,体系中导电离子数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草酸氧钛钡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TiO ̄(2+)与草酸混合,控制一定的pH值,首先生成(NH_4)_2[TiO(C_2O_4)_2]配合物,然后与BaCl_2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BaTiO_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的新工艺。用化学分析法对前驱体Ba/Ti比进行分析,采用XRD、SEM,BI—90激光散射粒度仪对前驱体的晶型,颗粒大小,形貌以及粒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所合成的前驱体组分确定,粒径小,分布窄,近似球形,煅烧后为高纯的BaTiO_3。  相似文献   

16.
乳状液膜法制备BaTiO3细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个先用液膜法在内水相直接制备中间体BaTiO(C2O4)2共沉淀物多年来焙烧成BaTiO3的新方法。设计的液膜体系是TiO^2+和H2C2O4在内水相,Ba^2+在外水相,P507为载体,着重研究了内水相起始PH与载体浓度对Ba^2+迁移的影响和内水相最终PH与所得人沉淀物的钛钡比的关系。最后经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了制得的共沉淀物的是钛钡比为1的草酸氧钛钡BaTiO(C2O4)2,其80  相似文献   

17.
Nd2O3掺杂BaTiO3陶瓷的结构和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组份为Ba1-xNdxTiO3(x=0.002-0.04)陶瓷的结构和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0.002≤x≤0.004时,轻度Nd2O3掺杂的BaTiO3陶瓷呈半导体;而当0.012≤x≤0.04时呈绝缘性。BaTiO3陶瓷的室温电阻率ρv随Nd^3+含量的变化呈U型特曲线。组份为Ba0.9970Nd0.0030TiO3的材料具有最低的ρv和最佳的PTCR效应,相应于最大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最  相似文献   

18.
(Sr,Pb)TiO3陶瓷的PTCR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Sr,Pb)TiO3半导体陶瓷,首次获得了与BaTiO3陶瓷相类似的典型PTC特性,样品耐压强度大,室温电阻率低于70Ω·cm,升阻比超过10^6,烧结温度可以降低至1100℃以下。  相似文献   

19.
BaTiO_3陶瓷基质粉料的合成路线畅柱国,解红妮,吴淑荣,熊为淼(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秦川机械厂一分厂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化学系)1955年荷兰菲利普公司的科学家海曼首次发现:当在BaTiO_3陶瓷中掺入微量稀土元素时,可以使...  相似文献   

20.
顾达  周静红 《硅酸盐通报》1995,14(5):4-7,13
本文对液相合成BaTiO3的前驱体草酸氧钛钡采用IR、XRD分析手段跟踪不同分解温度下其组分及晶型的变化规律,结合MR-GC、DTA和TG等分析结果,阐述了草酸氧钛钡的热分解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在200℃之前除四份结晶水成无定形,220-470℃时是无水草酸氧钡分解为BaCO3和TiO2并放出CO、CO2气体,750℃时是固相BaCO3和TiO2之间的反应生成立方晶型的BaTiO3,在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