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回收工业废气中的PH3并资源化,通过容积法对比了2种活性炭在25℃下对PH3的饱和吸附容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AC1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利用Boehm滴定法测试了2种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基团。结果表明,含酸性基团较多的AC1更有利于PH3的吸附,在实验条件范围内25℃、40℃、55℃、70℃下PH3在AC1上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247 mg/g,2.750 mg/g,2.088 mg/g和1.527 mg/g。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而得的等量吸附热很好地预测了各实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PH3气体在AC1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AC1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在实验条件下,PH3的等量吸附热小于30 kJ/mol,过程为物理吸附,便于PH3气体的解吸。  相似文献   

2.
研究嫩黄染料水溶液于20℃及25℃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平衡关系.根据嫩黄染料在20℃和25℃的表观吸附量求出相应的真实吸附量:t=20℃时的真实吸附量为150 mg/g,t=25℃时的真实吸附量为144mg/g.嫩黄染料水溶液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关系,拟合计算结果为:20℃时qe=105ρe0.203 51,25℃时qe=95ρe0.227 57.并研究嫩黄染料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活性炭纤维质量对间歇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影响.最后对嫩黄染料水溶液在固定床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VOCs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吸附法去除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吸附剂,用苯、甲苯作为VOCs的代表物,对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入口气体浓度、气体混合、物化性质、填充密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浓度大则穿透时间短;甲苯比苯更易被吸附;苯和甲苯混合吸附时,吸附能力强的甲苯有置换吸附能力弱的苯的现象发生;填充密度对穿透时间与饱和时间有影响,密度大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4.
采用吸附法去除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以活性炭纤维(ACF)作为吸附剂,用苯、甲苯作为VOCs的代表物,对影响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入口气体浓度、气体混合、物化性质、填充密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初始浓度大则穿透时间短;甲苯比苯更易被吸附;苯和甲苯混合吸附时,吸附能力强的甲苯有置换吸附能力弱的苯的现象发生;填充密度对穿透时间与饱和时间有影响,密度大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硫化氢在浸渍活性炭上的吸附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低浓度H2S,研究了Na2CO3、KOH、KI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H2S的性能.研究表明:7%(质量分数)的Na2CO3是最佳浸渍液,80℃和氧含量1.0%(体积分数)是改性活性炭的最佳反应条件.改性后的活性炭用氮气吸附的方法测定其孔结构特征,表明改性减少了空隙率,特别是减少了微孔体积.但Na2CO3改性可以显著增加活性炭对H2S的吸附能力,分析表明,存在于微孔中的Na2CO3起了催化作用,使H2S迅速氧化成硫的氧化物(S),而硫的氧化物能较强地吸附在活性炭0.3-0.9nm的微孔中.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的微结构与吸附CO2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N2和CO2活性的吸附平衡,研究了影响活性炭吸附CO2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和气体多层吸附平衡模型的分析表明活性炭的微结构中,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参数都不是吸附CO2的主要性能指标而主要是其表面特性影响吸附CO2的性能;多层吸附平衡模型可用于吸附平衡的分析。为提高活性炭吸附CO2的性能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小型焦化厂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都比较简单,不宜采用传统的洗油吸收法从煤气中回收粗苯。当采用吸附法时,除煤气中焦油,萘等会污染活性炭外,硫化氢是否会使活性炭吸附粗苯的性能下降,对此很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使用市售活性炭,以混入苯蒸汽的氢气代替焦炉煤气进行了只附试验。结果,经氢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模拟燃煤烟气中汞在活性炭上吸附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小型燃煤烟气汞脱除实验台上,用模拟烟气研究了汞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过程和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燃煤烟气中汞在活性炭上等温吸附的平衡过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线性方程或Freundlich等温式来描述,三者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燃煤烟气中汞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与吸附温度(T)成负相关,吸附反应的活化能Ea为0.011 744J/mol;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低浓度苯类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用活性炭吸附低浓度本类废气时,空塔气速和气流在吸附层的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活性炭在已经吸附若干质量的苯类物质以后的吸附性能.据此绘制了空塔气速-吸附效率和活性炭含苯率-吸附效率等关系曲线.研究表明:使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低浓度苯类废气.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概括论述了大分子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一般特征以及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现状。简单介绍了几种涉及无规行走模型、统计力学、排除体积效应、磁类似和浓度效应的理论处理方法,并且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关吸附的大分子层的平均厚度、链段密度分布、吸附链段的分数和被吸附链段占据的表面点分数方面的实验研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吸附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对罗丹明B溶液进行吸附。考察了活性炭加入量、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加入量的逐渐增加,吸附值逐渐减小;随着pH逐渐升高,吸附值呈下降趋势。吸附值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表明活性炭对罗丹明B溶液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活性炭对罗丹明B的吸附较好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的改性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甲基蓝属于噻嗪类染料,脱色较难.分别采用普通浸渍法,超声波浸渍法,将硫酸镁负载到活性炭上,以增强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和吸附效果.结果表明,用超声浸渍法处理后的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最佳,普通浸渍法次之,它们的脱色率分别达到62.81%和43.51%,未改性活性炭的脱色率仅为33.29%.实验中还发现,超声波改性有助于提高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改性前后活性炭均遵循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5.
16.
用智能重量分析仪测定了环戊烷在Silicalite-1上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数据计算了热力学参数(吸附热Qst、熵变ΔS、Gibbs自由能变ΔG)。423K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254,274K时,吸附等温线出现了滞后环。与分子构型相近的苯与环己烷相比,环戊烷的饱和吸附量超乎寻常,Qst、ΔG、ΔS随吸附量的变化较大,表明环戊烷在Silicalite-1上的吸附机理相当复杂。在吸附过程中,吸附质分子之间、吸附质和Silicalite-1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环戊烷分子发生了重排。当吸附量达到1.5mmol/g时,吸附相开始凝聚,吸附热逐渐达到了凝聚热值。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间歇吸附器内活性炭纤维吸附水中微量三氯甲烷的主体浓度变化曲线以及吸附等温平衡线,根据扩散模型的精确解与近似解,用误差等值图法估算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液膜传质系数,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活性炭纤维与颗粒活性炭的传质特征,结果表明,本实验系统中传质过程接近于外扩散控制,近似解与精确解吻合较好;与颗粒活性炭相比,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活性炭吸附高铼酸铵的性质,测出15℃时高铼酸铵(NH4ReO4)的溶解热为44.34kJ·mol-1,15.5℃时活性炭对高铼酸铵的吸附热为53.31kJ·mol-1,两个数据相比较,可以说明活性炭吸附高铼酸铵在常温下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焦化粗苯中碱性氮化物的存在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给加氢脱硫过程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在温度为473.15~673.15 K下研究了不同力场下,焦化粗苯中典型的硫化物噻吩和吡啶在FAU(八面沸石)分子筛上的吸附热;在焦化粗苯加氢条件下,在温度为573.15 K、压力为0.01~ 100 MPa条件下模拟噻吩类硫化物(噻吩、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和吡啶在分子筛上二组分的竞争吸附;在焦化粗苯加氢条件下,焦化粗苯进料条件下,模拟噻吩类硫化物和吡啶的多组分的竞争吸附和吸附位.研究表明:在Universal力场下,计算得到的噻吩吸附热(105.50 kJ/mol)和吡啶吸附热(62.93 kJ/mol)处于文献报道的范围内;在温度为573.15 K、压力为0.01~100 MPa的条件下,各吸附质的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噻吩>吡啶>2-甲基噻吩>2,5-二甲基噻吩,2-甲基噻吩和2,5-二甲基噻吩在分子筛上的吸附量较小,噻吩和吡啶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增大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0.
吸附汽油蒸气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市售活性炭和炭化料为原料,NH4NO3和K2CO3混合物为复合添加剂,水蒸汽活化法制备了汽油蒸气吸附用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丁烷工作容量(BWC)、碘吸附值和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活性炭制备条件特别是添加剂对丁烷工作容量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BWC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活化温度、添加剂用量和活化时间;较高的活化温度和较大的添加剂量均促进了活性炭中孔的发育;活性炭的BWC与中孔孔容呈明显正相关性,同时受微孔表面积和总孔容影响也较大;活性炭吸附丁烷后的首次解吸率在60%左右,循环解吸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