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气勘探过程中面临的地层对比问题对层序地层学理论及相关应用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数据体的计算机解释技术 ,针对地震数据直接解释地层的构造和沉积特征 ,并最终生成三维构造 -地层格架数据体 ,同时在分析地层沉积体系方面可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在研究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的层序地层关系时 ,将传统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油气勘探过程中面临的地层对比问题对层序地层学理论及相关应用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数据体的计算机解释技术,针对地震数据直接解释地层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并最终生成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数据体,同时在分析地层沉积体系方面可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在研究临清坳陷东部地区的层序地层关系时,将传统的层序地层分析方法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维可视化河道立体解释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东部油田浅层河流相砂岩油藏评价、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适合浅层河流相薄互层砂岩的三维可视化综合解释研究技术,主要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指导的相控等时小层对比、储层精细标定、精细构造描述、三相(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互动分析、层间砂体相关地震属性优选、振幅属性自动追踪及三维可视化河道立体解释、正演地层解释模型验证、地质统计学储层预测。通过在大港油区港西油田周边地区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全三维解释方法及其在BZ25—1油田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君  彭刚  沈章洪  刘春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15(6):416-422,T005,T006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解释者通过调整透明度,设置光照方向等手段改善视觉效果.突出异常目标,观察数据体的表面特征,透视数据体的内部结构,以确定构造特征和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以方差技术为基础、以Geoquest和VoxelGeo软件为工具.利用层位自动追踪、砂体和地质体“雕刻”的三维可视化解降新方法,可以从三维空间整体把握构造特点和沉积特征,从而提高地层解释的精度和效率.避免解释的随意性,并使地震信息的利用率有较大提高。该方法在渤中25—1油田的成功应用,为三维地震解释从单纯的单剖面解释向全三维解释转变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是地层沉积解释的重要基础理论与方法。然而,在满足被动大陆边缘条件下,海相层序地层学在层序界面划分和解释方法上仍存在许多不同。尤其是对于不满足被动大陆边缘条件的陆相沉积,其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应用中更面临诸多挑战。此外,在局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时,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也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松辽盆地薄储层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需求,特别是在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难以完全满足薄储层解释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聚焦薄储层研究目标构建储层相对等时面,并使之满足拟被动大陆边缘条件,从而建立其与层序界面的联系,为应用局域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学解释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对沿顶部层序界面拉平的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的解释,可获得局域古地貌、局域沉积中心、局域沉积物源等沉积信息。在此基础上,当两个相邻层序界面间的地层沉积环境满足拟被动大陆边缘条件时,应用空间相对分辨率理念,依据地震属性切片开展储层沉积演化解释,进而获得薄储层的沉积相和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地质导向钻井中的应用情况,着重阐述了地下地质环境中最为复杂的虚拟地层及油层的三维实现,使用三维地学模型,可实时显示、分析和解释LWD数据和钻井作业数据,为地质导向钻井提供可视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前梨园洼陷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应用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东濮凹陷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及构追加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已成为近年来滚动增储、挖潜的主要目标。以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对前梨园洼陷储层发育及油气成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钻探目标,确立了一套适合隐蔽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与流程.即以地震反演为核心,运用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相分析和地震属性分析等多种配套解释技术综合评价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桥口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慧莉  林燕 《断块油气田》2000,7(3):27-28,43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建立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以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以数据库为支撑,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本区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该项成果应用于桥口油田沙二下油藏的调整井位设计,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结果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曙三区杜家台油层的开发效果,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建立精细的油藏地层格架,研究油层微构造;应用储层沉积学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及遗迹化石组构研究方法,解剖油藏微相单元;在多井测井解释的基础上,建立精细、客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藏今后进行挖潜、开发动态调整和分析提供了技术储备,也为油田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维场的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维体可视化解释是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透明度参数,在三维空间内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直接刻画地层的构造、岩性及沉积特征[1]。这种三维立体扫描和追踪技术可使解释人员快速选定目标,结合精细的钻井标定,可帮助解释人员准确、快速的描述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自组织神经网络地震相分析是一种基于地震道形状的地质特征描述方法,主要通过对不同地震道的波形分析来获得地震相分布,结合测井相标定,可进一步将地震相转换成沉积相的三维空间分布。在对委内瑞拉英特甘博油田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空间非均质性以及油水关系研究中,综合应用这两种基于三维场的地震体直接刻画方法,结合测井标定,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识别微小断层和砂体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识别微小断层和砂体变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为此近年发展起来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地震处理和解释技术,其中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欠化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在维地震数据建库后,首先经相干处理得到相干信息数据体;然后,针对所研究的断层和砂体,切出有关相干数据体,加载到三维可视化可,调整透视参数,可清晰显示出断层的空间形态、砂体空间展布规律,为研究断层和层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处理技术和解释技术的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地震处理和叠前分析环节,也可以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质量监控和叠前道集的分析,以提高地震处理的质量,增加利用叠前资料进行各向异性分析的技术手段。根据地震叠前海量数据的特点,采用层次细节模型进行数据分块处理与组织管理,以满足地震叠前数据三维可视化实时显示的要求;采用三维场景对象管理机制,完成海量地震叠前数据的三维显示。就层次细节模型的数据组织和三维场景对象管理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就地震叠前数据与虚拟三维空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地震道集数据的三维显示实例,三维可视化在速度分析、共偏移距和共方位角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层体是指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波所蕴含的地层反射界面特征和地层沉积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层位所组成的特殊三维数据体,是前人所提出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和“层位体”概念的一种扩展。利用地震地层体可确定地层界面的形态及某些层状或近层状地质体的外部轮廓,并可根据不同地层界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地震地层体概念,然后详细描述了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流程,最后以理论模型和实例说明这套方法具有的特点及能生成高精度地震地层体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倾角传播技术的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能在地层倾角扫描的基础上获得高精度地震地层体,为真三维构造解释模式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与前人所提出的层位体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地震地层体分析具有三个特点: 1利用基于最小方差法多方位倾角估算技术可获得高精度地层倾角信息;2应用倾角传播技术可提高层位追踪的准确性;3在复杂断裂区利用控制层位对追踪层位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是“九五”期间地震勘探攻关形成的一套地震解释技术系列,包括资料分辨品质分析、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精细层位标定、测井约束反演、储层厚度反演、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相干分析和多参数分析等多个单项技术。这些技术在小断块、小幅度构造和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乾西北地区的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是吉林油田地震勘探开发的重要目的层段,具有湖盆复杂的砂泥薄互层结构,以往基于常规地震资料采用常规解释识别这类薄储层有些力不从心。通过在该区实施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并以此为基础利用三维时频地震数据体中的频率属性和在时间域的频率方向性变化来识别和划分不同期次的时频层序,初步摸索到一套识别和划分砂泥岩薄互层多期时频层序的方法。研究表明,时频层序与地层层序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即地层层序的地震响应在频率上具有方向性,不同类型层序的频率具有不同方向特征,时频分析剖面上的频率属性分布特征符合地层的沉积规律。据此认为,此方法在分析陆相砂泥岩薄互层层序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东部老区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的意义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油田全区基本覆盖了三维地震勘探,其中白庙地区的三维资料是1987年采集的。由于该区地表条件复杂,地下小断层发育、岩性变化快、目的层埋藏深,虽经多次处理,仍不清楚该区的油气成藏规律。为此在2001年冬至2002年春重新在该区开展一次三维地震勘探。在采集方法上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在资料处理上采用高保真度处理,在地震资料解释中采用高精度综合层位标定、地震正演分析、相干体分析、可视化等先进解释技术,所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了明显提高,为岩性反演、属性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条件。本次在白庙地区开展的二次三维地震勘探见效快、投资周期短,可望为老油区资源挖潜、产能建设提供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量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实时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扩展八叉树数据结构的分块多层多分辨率模型。通过对海量地震数据的分块处理,建立了与数据对应的八叉树层次结构,实现了在PC机上大规模地震数据体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在海量地震数据组织方面,使用较为简便的编码方式,避免了在绘制过程中复杂的解码操作对实时性的影响以及编解码带来的误差。在海量地震数据管理方面,通过多分辨率建模,按分层的Z-Order顺序进行存储,在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可以满足三维海量地震数据体可视化实时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频层序解释是在测井资料约束下进行地震层位的解释追踪对比,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少井或无井及低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地区。通过莺歌海盆地A地区典型实例分析,介绍了一种运用地震沉积学进行高频层序解释的新方法,即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将识别出的高分辨率水平沉积单元分布规律(平面图)与垂向高频层序界面的解释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高频层序单元划分精度。该方法包括3个步骤:地震数据体向岩性数据体的转换;运用地震地貌学方法初步确定高频层序界面位置;运用分频剖面技术约束和调整高频层序界面。该方法改变了常规地震解释顺序,在高频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将垂向上地震剖面的高频单元分析与横向上高分辨率地震引起的地貌特征信息有机结合,使得高频层序界面的追踪以及三维空间成像变得更加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精细油藏描述是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取心、测井、开发等综合资料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物性、油气水分布、沉积微相研究和石油地质储量计算.随着采出程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描述井间储层展布和非均质的变化,这就需要井间地震技术来满足开发要求.樊124块在利用常规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应用井间地震资料和解释技术描述储层井间变化、微构造、低序级断层等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