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9,(1)
《诗经》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对鳏夫和寡妇的描写较有特色,其内容主要涉及鳏夫与寡妇的结合、寡妇的谋生以及鳏夫和寡妇的社会地位等方面;且诗歌反映的时代均为周代。通过研究《诗经》中的鳏夫和寡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周代的礼仪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从而展现出对鳏夫和寡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正《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作品的时间跨越了从商代至春秋近两千年,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包含了先秦时期的方方面面。建筑,尤其是周代建筑在《诗经》中多有涉及,因而,要对周代建筑工艺并建筑风格有所了解,必从《诗经》入手。但《诗经》中的建筑种类繁多,包括宫室、庙堂、亭台、园林等等,其中对周代贵族宫室记载最为详实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有一半的诗歌是反映女性生活的。《诗经·国风》中描述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爱情中的女性形象、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弃妇诗中的女性形象等。《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叙述的女性有对其爱情的独特看法,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周代女性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0)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到了与先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物象,十二生肖便是其中一类。作为颇具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的十二种动物,在《诗经》中对先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来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诗经》中十二生肖的研究,从中窥探出这些动物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并且据此了解《诗经》中原始先民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
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新政权,推行了多项定国方针,从《尚书》和《诗经》中可以看出,周人从政治舆论、民生、行政、军事等多个方面确立民众对新王朝的国家认同,构建共同的政治思想观念和伦理价值观念。西周时期国家认同的确立不仅为周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文化、思想基础,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治政思维和治政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有不少爱情诗。研究《诗经》中爱情诗的男性形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的内容与艺术价值,更好地明白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8)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诗经》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表现婚姻爱情生活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类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这类诗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了解远古男女的爱情生活以及由此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和痛苦。这类诗歌无疑充满了一种真实而又坦诚的情感元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表现手法赋比兴在我国诗歌艺术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而历代研究者都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对历代"比""兴"的不同研究进行归纳,从内容、表现手法、艺术表现效果及逻辑思维过程四个角度来梳理,并给予一定评价,可以让初学者对《诗经》比兴研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6)
《诗经·风》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诗经》的重要内容,着重描写了先秦人民的爱情、劳动及生活场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多元化历史生态的大门。本文正是以《诗经·风》中的爱情诗、爱情美为线索,着重通过几篇重要的诗歌阐述《诗经·风》中传达的爱情之美和情感之美。透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诗经·风》的研究线索,也力图带给人们真正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5):43-4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然而,自汉代将其尊经之始,在经学视域下,《诗经》逐渐远离诗性特质,而被赋予厚重的经学内涵,推向经学的圣坛,承载着传播经学思想的重任。诗经学发展至明代,伴随着明中叶新思潮和诗学理论的产生,一股《诗经》文学阐释潮流兴起,使《诗经》研究实现了由"经"向诗的本质回归,确立了明代诗经学重要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之一,和荷马史诗差不多产生于相同的时代(公元前8至6世纪)。《诗经》的英译始于18世纪中叶,而后出现了众多《诗经》的全译本和选译本。本文通过对比詹姆士·理雅各(James Legge)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大家的诗经译本,从而探讨谁是读者心中最合格的译者。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6)
《诗经》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源头,从《诗经》"周颂"入手可以观察到周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包括天命思想、祖先崇拜、相对民主和利益互惠,这些思想在几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薪火相传,时至今日依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周颂"中表现出来的三个主要意识形态入手,结合《诗经》文本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7):12-14
关于《诗经》的解读,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读者和学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不同的诠释。然而,对于一部作品的解读,最恰如其分的莫过于结合其时代背景做出分析阐释。《诗经》产生的年代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所以我们应该将《诗经》置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即在周的礼乐文化背景之下,再分析阐明《诗经》所反映的当时的文化内涵与意蕴。  相似文献   

14.
《园林》2000,(8)
豆科的葛藤,古代也称作葛藟,是几乎遍布全国的一种豆科的藤本植物。我国早在周代以前,就已开发利用。《诗经·周南》里有一首诗。其中“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相似文献   

15.
“园林”名称溯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供人游赏的园林用地性质未严格区分之前,二者通称为“园”,有时也混称为“圃”。如反映周代文化的《诗经》,在《将仲子》篇里有:“将仲子兮,无踰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8)
《诗经》中有众多的女性作品,这些作品广泛反映了女性在夫权制社会中的思想情感、生产生活。透过这些女性作品,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诗经》时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境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3)
悼亡是文学中永恒的话题。死亡对于死者而言,往往还并没有对生者的触痛来得强烈。也正因此,产生了悼亡这一文学题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绿衣》《葛生》开启了我国悼亡诗的先河。本文即从《绿衣》《葛生》说起,来浅论诗经中的悼亡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3)
《诗经》研究自古是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从汉至今,研究《诗经》的书籍层出不穷、包罗万象。这一现象固然可喜,但由于各人知识结构的不同,对《诗经》的理解不免也存在偏差,特别是今人对《诗经》的解读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字词解释、文本解析两方面入手,简略今人译注《小旻》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10)
葛兰言运用法国社会学的理论及分析方法,以丰富的民族学资料作为对比来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风俗,并在此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借助古典文献《诗经》以及保留下来的记录中国古代的地方节庆文献,推论出《诗经》具有仪式和庆典的价值。本文主要就本书主要章节第一部分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方法论研究《诗经》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104-107
通过着重研读《诗经》中关于孝道思想的篇章,具体分析《诗经》中"孝"的对象,发现《诗经》中的"孝"情感体现主要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奉养之情,听从父母的安排,以及对去世父母的思念。从中也可以看出先民不同的尽孝方式。从分析表现手法的角度来总结《诗经》中"孝"道思想的文学特征,可以发现孝道思想主要是通过直抒胸臆、意象描写、对面落笔三种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祖先的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