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将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尊崇"学院派"的"宾大体系"和以土木工程技术及包豪斯为背景的"非宾大体系",此种划分旨在对两种建筑教育模式的师资背景、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进行相互参照;作为一种初步的尝试,对于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的公共建筑。论文结合我国近代西学东渐、教育改革、民族复兴等场景,考察武汉公共图书馆的创出与发展。其发起人囊括了开明绅商、洋务重臣、传教士、图书馆专员和技术官僚等,蕴含着开启民智、传播现代知识、唤醒和规训民众的多重考虑。其馆舍从借用民宅到专门设计建造,选址从远市避嚣到追求交通便利,类型从单一到多元,服务对象从有限的学者拓展到广大的民众,建筑风格从照搬西式到中国传统复兴。武汉近代图书馆建筑经历了从藏到开的转变,既借鉴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设计理念,又浸润了保存国粹民族复兴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3):15-18
上海汇丰银行(现上海市政府),1921~1923年建.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原为英国人1867年所办.是当时控制上海摊的一间银行;1923年新楼建成,平面近方形、主楼5层,局部7层.上狂穹顶;建筑面积32000m’。钢框架结构,仿古砖石砌筑;内部有爱奥尼克式往廊;安装了暖气和当时最先进的冷气。这幢建筑是19世纪西方古典复兴的尾音;欧美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出现了一批用新材料建造的仿古建筑,多数是市政机关。百老汇大厦(现上海大厦),1930~1934年建成.当时专供外国人用的旅馆及公寓.双层铝钢结构,比一般建筑轻1/3。全高76.7m,高22层…  相似文献   

4.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1):7-10
一、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什么是“近代建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西方古典建筑加上中国古典建筑,就是中国的近代建筑了.以科学的美学观来讨论,应认为近代建筑是在近代,即机械工业时代,按机械工业时代的美学观点与生产原则建造的建筑,就是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比较.其特点是:标准化、集约化、工业化。同步化和大量性生产.近代建筑,是近代生产力发展条件下的产物.机械工业产生于资本主义时代.以1640年英国长期国会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其早期是商业资本控制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1771年才出现了水…  相似文献   

5.
杨嵩林 《四川建筑》1995,15(2):8-11
4、早期公共建筑上海曾为“冒险家的乐园”,那些西方腹无文墨、目不识丁、一文不名、穷极潦倒的泼皮无赖、乃至囚徒,都跑到这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来淘金。在上海租界还是单一乏味的殖民式建筑时,就建起了“跑马场”、“跑狗场”和大世界”这样的公共建筑。法租界里的“跑狗场”在法国注册,名称是“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狗场”。英文是Canidrome”,人们谐音为“看你穷”。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庙会、上坟、放河灯、耍龙船、秧歌、旱船、狮子、龙灯,多为露天,无需建筑,庙会唱戏有戏台,社戏、会馆有戏台;杂耍、耍猴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5):80-86
20世纪初,庚子赔款本是清政府所需承担的巨额赔款,但美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率先将其退还给清政府用于中国教育事业。通过对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源起,庚款的用途及其受益者在后来的贡献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美国退化庚子赔款的款项用于中国兴办教育及派遣留美学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打开了中国真正意义上近代教育的大门,归国的留美学生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
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经历了发轫、初步发展、兴盛和衰落等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特点与时代表征。纵观其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一个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中西慈幼文化融合的过程。近代中国慈善教育事业在继承传统做法的同时又注重借鉴西方慈善良法,救助了众多孤苦孩童,并结合时代需要,重视教养兼施,传授适当技能,使其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这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天洁  李百浩  李泽 《新建筑》2012,(3):138-143
在将欧美城市规划理念引入近代中国的学者中,董修甲是一位重要先驱。他撰写了大量规划论著,1929年还主持拟定了《武汉特别市工务计划大纲》,成为日后武汉城市建设的最初蓝本。从人物史的角度,分析董修甲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主要规划著述,考证董先生在武汉的近代城市规划实践过程,剖析其规划思想的主要来源一美国城市科学/实用运动和孙中山的《实业计划》。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背景,沈阳近代建筑的转型呈现多路径并驾齐驱的复杂局面,抽丝剥茧, 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建筑的关联性进行解析,梳理不同因素影响下建筑转型的动因与途径,是深入挖掘沈阳近代建筑转型规律的重要手段。清末新政使东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当时东北的执政中心沈阳来说,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加速了沈阳城市近代化的进程。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近代建筑转型研究,提出该时期清政府通过自上而下推进建筑转型所呈现的“以功能为主导的城市近代化、以传统符号为装饰母题的西洋样式、与地方材料相适应的新技术”三个途径,以及转型过程中所呈现的“风格为先导、 结构为支持、功能为根本”的特点,以建筑为缩影总结异质文化在传播与引入中所体现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庄凯强  季秋 《建筑师》2008,(4):102-107
中国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成果,具备了向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的条件。近代建筑师和近代建筑思想是这种研究的重要的线索和切入点。近代建筑师是对于近代建筑发挥最大主观能动作用的人群,近代建筑思想则是近代建筑背后所有主客观的影响因素的总和。该研究通过对典型建筑师和建筑师群体及其相应建筑文化遗产的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试图为同类型的研究建立范式。社会意识、体制与制度、工艺与技术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及其互动,形成了社会建筑思想。该研究将通过对社会建筑思想和建筑师思想的对比与分析,了解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在及未来的建筑发展提供史学参考。该研究将通过综合运用实证调查,社会史观、中西比较等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以上命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以苏州苏纶场近代工业街区更新建设为例,探讨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结合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进行旧城复兴的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向频  王妍 《风景园林》2018,25(5):81-86
近年,随着国土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的成熟,有关国家公园概念内涵、建设标准、运营体制等问题的讨论日益激烈。中国的国家公园思想可追溯至近代。本文考证了近代报刊、报告和书籍等史料,厘清了近代国家公园思想传播—引介—转译的演进历程及分期特征。结合境外(美国、英国、日本等)的实证案例和境内(太湖、庐山等)的早期构想,分析了近代国家公园中国化的认知与实践。以期追溯国家公园的发展源头,梳理其发展脉络,给现今的讨论提供历史参考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冷天 《世界建筑》2009,(11):124-127
今天在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研究往往演化为在建筑风格.样式上的争论,已成为研究近代建筑中一个解不开的困扰,而另一方面,正是我们所忽视的营造业在近代之成功转型,却奠定了当今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本研究试图将视野投向20世纪初期南京的一个新式营造厂——“承明记”的特殊成功经历,在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双重比较研究下,揭示中国近代建筑工业体系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敦桢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史上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参与筹建并长期执教于中国近代第一个高等专科建筑系: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与第一个大学本科建筑系: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科。本文力图在搜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使刘敦桢在这一段历史中所作的贡献更加明朗清晰。  相似文献   

15.
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鲍家声 《新建筑》2000,(1):8-11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十个关系,论述了21世纪我国建筑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亦师 《建筑师》2020,(1):129-133
在近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和出版欣欣向荣的背景下,本文简要分析其成因,并尝试讨论若干使本领域 走向深入和深刻的可能。首先,以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的中国近代建筑史课程为例,补充论述其教学现状及发掘 一手资料、发动多数学生开展普查和研究的重要性。此外,试从技术史、观念史和思想史等视角与方法,以及重 视1949年前后的断裂与接续问题两个方面论述可能的方向与方法。结论部分论述本领域研究的两个特点,指出 未来近代建筑史的生命力在于在艰苦、坚实的史料工作和案例研究基础上,能够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叙事方式和研 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目前我国的建筑文化出现了严重缺失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护正在失落的传统建筑文明,并且还要将其继承、发扬。这并不代表中国反对外来建筑文化,建筑多元化是国家进步的体现,只是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根基,以传统建筑文化为主,外来建筑文化为辅。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整体结构性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及工业建筑建设基本历程的需要,对其发展进行历史分期尤为重要。以相关研究综述为基础,从历史分期的标准和依据、分期的方法、分期的时间跨度、分期的节点坐标等对中国近代城市工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以资料史实分析为主、并借助GIS工具建立数据库验证分期方案,即针对不同研究可作略分和细分,同时概述各历史分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十年曲折发展 1949年到1978年的近三十年间,我国建筑业由创立而成长,不断探索,几经起伏,走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从新中国成立至第一个五年计划期末,是我国建筑业的创业年代。勘察设计、建筑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4)
宪法,一国之根本大法,其地位居于所有法律之上,被誉为各法律之母法。在今天法制建设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宪法越来越受到公民的重视,因而对于宪法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的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史为鉴,是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因而,如何维护宪法,让目前的宪法作用真正得以发挥其效果,就需要我们去了解我国的宪法发展史,培养公民及政府的宪法意识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