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顺贵 《中国建材》2008,(11):92-93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跨越式的发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者感受最深的是:经济体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也经历了三个质的提高阶段:贫穷→温饱→总体小康;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经历了三个提升阶段:  相似文献   

2.
徐哲坤 《居业》2021,(4):32-33,85
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校园环境建设发展迅速,成为社会能源消耗的大户,生态校园环境建设被提上日程,具备巨大的节能发展潜力."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校园环境同时承载着文化传播和育人的使命,校园雕塑是校园环境的点睛之笔,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是体现校园生态、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载体,因此校园环境雕塑的创新设计研究建设对于打造生态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明  陈杰  吴永华  李康 《现代装饰》2013,(2):141-142
随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将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而雕塑在校园环境艺术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座雕塑本身就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识。本文从长沙市大学校园雕塑的现状、校园雕塑的分类、个别大学校园象征性雕塑整体特征三方向初步的分析,以此来总结出象征性雕塑研究在装饰校园环境、烘托校园学习氛围、传承校园历史文化、象征校园精神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陈为邦 《城市规划》2001,25(1):7-10
1  2 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1 1  2 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更加高度的发展时期。1 2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人类社会将具有以下特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 ;高科技、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并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政治格局的多元化 ;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城市化的继续推进 ,全球人口中城市人口将超过一半并继续增加 ;可持续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并成为各国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差距进一步扩大 ,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加速发展 ,仍然是生死悠关的大事。1 3 “2 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在人类历史上 ,将会第一次出现大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共雕塑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对艺术品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促使公共雕塑的类型朝多元化发展。科技进步又为公共雕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雕塑材料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雕塑中主要依赖石材和青铜材质,更多类型的新型材料不断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公共雕塑材料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是主动的、张扬的,不仅表现外在形体,而且充分展现自身特质。可以说,现代公共雕塑材料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转变成"主角"。现代雕塑材料在表现上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雕塑的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6.
曾维林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17-后插18
在传统文化艺术体系中,建筑雕塑作为一种实体艺术展示形式,通过夸张、写实等不同手法的应用,并赋予其不同的意象,以表达相应的情感,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美学效果.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建筑雕塑设计的文化渗透更加明显,在艺术美学呈现方面与不同的文化历史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建筑雕塑艺术作品.并且,建筑雕塑作为设计语言的一种形式,通过差异化的造型设计,使建筑雕塑更富有"生命力",使之成为现代艺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建筑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曾维林 《建筑结构》2021,51(18):后插17-后插18
在传统文化艺术体系中,建筑雕塑作为一种实体艺术展示形式,通过夸张、写实等不同手法的应用,并赋予其不同的意象,以表达相应的情感,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美学效果.随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建筑雕塑设计的文化渗透更加明显,在艺术美学呈现方面与不同的文化历史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建筑雕塑艺术作品.并且,建筑雕塑作为设计语言的一种形式,通过差异化的造型设计,使建筑雕塑更富有"生命力",使之成为现代艺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现代建筑雕塑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欣 《室内设计》1995,(3):28-33
对我国当代室内空间设计方向的思考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文化呈现了多元化的倾向。突出特征是在全球文化越来越被大众传媒和全球性的商业及文化活动连在一起的时代里,中国本土的文化特性只能在全球性市场化的进程中寻找自身的位置;其次,商品社会的逐渐形成,又促使大众文化的滋生;再次,经济的发展反映在文化领域是继续追寻西方现代主义的理想。审美价值取向便基于这些并存的社会文化因素而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9,(10)
城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城市文明程度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城市本土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经济政治发展共同构成城市文明。公共雕塑艺术只是城市文明中的一个小点,雕塑的主要存在价值是协调城市公共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雕塑艺术在当代城市应用中的情感意向进行探索,通过案例深入分析公共雕塑艺术对城市经济政治以及历史文化的影响,进一步确立公共雕塑艺术在荆门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1)
目前,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许多新问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加快发展,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群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各种思潮、文化相互交融。这种多元化的背景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了解和掌握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变化规律,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浙江师范大学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遴选、个体品质、表现类型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校园雕塑的建设现状,提出校园雕塑建设应突破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于个体的微观思路,将规划、景观和雕塑作为一个环境的整体构成加以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面地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1)
国家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各项改革措施充分落实的制度保障。本文以国家治理体系为出发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理论框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审计的职能演绎发展历经三重递进职能:初级职能为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的经济职能;中级职能为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和政治治理的政治职能;高级职能为促进文化治理、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国家治理职能。鉴于我国国家审计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研究逐步清晰,文章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有序的路径推进国家审计职能规范落实,以更好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需求。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8)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雕塑在遇到独特、新潮的动漫元素之后,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由此动漫雕塑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动漫雕塑的出现标志着雕塑艺术的巨大变革,它对美化场景环境、推动当代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5)
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审美观念和具有东方特性的造型观念,一些经典的雕塑作品享有极高的声誉。当前,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也越来越便捷,中国传统的雕塑创作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一些具有东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雕塑特征逐渐消失。文章主要分析传统民族文化对当代雕塑创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将传统民族思想融入当代雕塑创作的措施,以期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增强当代雕塑的民族特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雕塑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提高、精神诉求不断提升而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早期的雕塑主要服务于宗教、宫廷。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往日高高在上的雕塑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中国的城市雕塑也开始成为表达城市特征、宣扬精神文明、提高人民审美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分析、研究绍兴坂湖公园中的雕塑,意在探索场地与雕塑、雕塑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设计者提供一条将公园雕塑与城市环境、人文精神完美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8)
我国已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之一,但在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等"软实力"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其中,政治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政治文化的核心即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指一个社会发展形态中社会制度的政治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既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建设我国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弘扬我国优秀的政治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坚持马列主义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传播;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度等途径,完善我国政治体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孙静  谢泉  吴晓 《规划师》2008,24(6):28-32
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遴选、等级结构.空间布点、个体品质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校园雕塑的建设现状,提出校园雕塑建设应突破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于个体的微观思路,将规划、景观和雕塑作为一个环境的整体构成加以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面地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
传统中国画自魏晋萌芽以来,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至元代已经成熟,笔墨的表现和画面的处理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明清时期,山水画的表现范围进一步扩大,笔墨更加肆意,但依然处在传统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框架里面。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画家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和笔墨积淀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保持本民族文化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传统山水画的当代改造,既保持中国画特有的写意性、诗意性等特点,又使画面富有时代和生活的气息,将是当代中国画的一条表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正处于政治转型、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再加上社会人口负担大,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社会上仍然有许多需要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0)
具象雕塑在经历古典时期的辉煌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衰退之势,而"二战"后又呈现出回暖态势,到了当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传统具象雕塑的一些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