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
作为先锋作家,苏童为我们塑造了许多独特的女性形象。本文以《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为例,通过分析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中归纳出苏童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特点。通过其诗意的意象,体现作者独特的审美特征。在结构安排或细节描写中,体现出回环轮回的宿命论特点。通过女性集体之间活动的描写,揭示探讨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6)
许多人把《青衣》看做是毕飞宇小说创作的一个界限。《青衣》则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前期创作叙述语言的形态,不仅语言更为灵活多变,而且在故事情节上也有了很大的起伏。毕飞宇在《青衣》获得成功之后,仍然笔耕不辍,紧随其后创作了《玉米》这部小说。本篇论文旨在还原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们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诗经》中的"弃妇诗"可谓是一支奇葩,而其中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也不乏其篇。女性的觉醒,固然有激励人心的作用,但在当时礼乐制度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其犹若风中飘摆的烛光,到头来只是一场美丽又辛酸的梦而已。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
本文试图从文本和主人公形象两方面来分析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价值追求,并对女性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与独立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鲁迅曾为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作序,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65年后,田沁鑫创作的话剧《生死场》与众人相约,它像一首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叙事诗,豪放、酣畅、悲痛、凄楚、女性尊严碎了一地。话剧《生死场》是田沁鑫第一部自己编剧并导演的作品,本文也将从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生与死"的课题、悲剧意识等方面初探话剧《生死场》及田沁鑫笔下的女性悲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
晴雯,宝玉的丫鬟,是《红楼梦》中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她的性格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率真,这就使得她在生活细节中会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19世纪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与20世纪陈染的《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中都塑造了要求自我身份认同、追求权利平等的新型女性。她们不再是男性的依附体,当她们受到伤害后,自觉地选择了"出走"这一反抗形式,释放内心另一个自我,然而她们"复归"之路的坎坷也显示了女性在追求自我独立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迷惘与落寞。较之勃朗特的含蓄内敛,陈染的语言更有冲击力,喃喃呓语中将女性内心欲望更加赤裸宣泄,有时甚至带着点病态的疯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9)
从文人的角度出发,探究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的文人世界对于女性的描写,揭示女性地位低下。从最为出名的西施、王昭君、杨玉环为例发现封建专制制度是最终导致女性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4)
郁达夫在《沉沦》小说集中,塑造了不同的日本男女形象,并通过对日本女人与男人的矛盾态度,向我们反映了作者在面对日本国人时复杂而纠结的情绪。通过对他者形象的描写与解读,来言说与反观以郁达夫为代表的一类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
作为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年轻女子露西在经历两个情人的影响下以及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逐渐走向死亡。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露西情人的影响以及露西的性格因素三个方面对露西的悲剧命运进行探讨,挖掘露西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让薇拉的作品更好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
随着广告产业的发展,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在视觉广告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成为了女性主义者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出发,从审美角度审视中国公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对现代公益广告中女性形象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8)
媒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角色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日报》对新疆妇女的情况报道很多,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再现女性形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2012年《新疆日报》图片中女性形象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探讨《新疆日报》是否存在塑造女性形象类型化的问题,并分析其表现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世界公认的悲剧文学,在这部作品中,肖洛霍夫极其成功的塑造了葛利高里的人生悲剧,从这个视角来看,这是一篇男权意识浓重的作品。但是,在这部作品中,三个女性人物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她们各自不同的悲剧人生,也是这部作品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本文试从这三个女性的角度来分析肖洛霍夫笔下的女性存在,以期获得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5.
谭君 《建造师》2010,(6):293-295
《骆驼祥子》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役心理和无法实现的希望的破灭,不仅是祥子一类车夫们,还有小福子一类下层劳动妇女都无一幸免,在困境中各自挣扎,却最终落入绝望的深渊。以小福子为代表的特殊底层女性群体,她们作为封建社会男权文化下的牺牲品,其悲凉命运更让人看到,阻碍她们正常健康发展的、影响她们命运及前途的,除了人自身心灵上的原因,影响更大的是社会文化原因。这进一步预示了:要解救她们,不仅需要来一场思想革命,更需要一场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4)
鲁迅的《风波》和莫泊桑的《绳子》,简笔勾勒了两个农民的悲剧,"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不同时代、社会和人性的痼疾。本文主要从悲剧形象、悲剧内容和悲剧根源三个方面比较两篇小说的悲剧价值。虽然两篇小说的悲剧价值有共同的指向,但是《风波》的悲剧价值更加深刻,更加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1)
威拉凯瑟是一位特殊的美国作家,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与"拓荒"这个主题分不开的。凯瑟在《我的安东尼娅》中,塑造了几位与男权社会对抗的女性形象,她们在社会与经历的历练下,越来越成熟。威拉凯瑟在这部小说中所描绘的,是女性的一幅成长画卷。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4)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5)
哈代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主客观综合因素之下的动人悲剧人物苔丝。本文主要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来探讨苔丝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8)
日本明治时代依田百川的《谭海》是一本汉文笔记小说,也是一本"可以为作文之标准"的汉语学习读本。书中才女名妓、佳妇忠仆等众多女性或智勇兼具、或忠孝守义的品格和行为受到作者赞颂,多有明显的以男性视角看待女性的特征,其展示的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又折射出中日文化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