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正>刘天华,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2月,刘天华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宝珊曾与人合作创办了一所学校。刘天华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大哥刘半农是一位文学家、乐律学家,三弟刘北茂也是音乐教育家,因此,人称兄弟三人为"刘氏三杰"。刘天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在我国民族音乐历史上流传下许多经典曲目,在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一座座民族音乐史上丰碑。刘天华先生是我国最优秀的民族音乐作曲家与杰出音乐教育家,同时也是卓越的琵琶、二胡演奏大家,《病中吟》是刘天华先生所作十首二胡曲中的第一首作品,同时也是刘天华先生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在今天,《病中吟》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艺术作品中的精品,使这首二胡曲在我国民族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民族音乐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本文就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病中吟》这一著名二胡曲进行分析,同时对此曲背景故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正>2019年8月22日,由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中国乐器协会、NPO日本二胡振兴会、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华夏璇音艺术传播中心承办的第4届"敦煌杯"中国二胡演奏大赛暨"敦煌国乐·江阴"中国二胡峰会在中国近现代二胡艺术奠基人刘天华故里、中国民乐之乡江苏省江阴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5)
<正>中央音乐学院张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一代国乐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演奏上细腻、优美,内在、激情;教育上渊源深邃,又自成体系,桃李满天下;理论上苦心孤诣,开创先河,堪称里程碑。在近百年二胡发展的历程中,张韶先生是一位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人物。上个世纪,刘天华二胡学派通过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按年龄顺序)三位桥梁式的人物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0)
刘天华是位杰出的民族器乐创新者。本文通过阐述刘天华的一首琵琶独奏曲《虚籁》进行分析,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及创作和演奏中如何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加以融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安格尔古典技法对油画创作的影响。从他的美学观来讲,他追求理想美的事物,在创作中以一种特殊的审美使作品达到美的极致,他认为最美的形体是圆形,最美的线条是曲线,①女性所展现出来的美在他心中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他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着一种善于创作美的思维,这支撑着他在艺术道路中表达对美的阐释。安格尔正是以他独特的古典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真正体现着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因此,我们应该在艺术的氛围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掌握一定的技法和技巧,寻找一个良好的载体,具备实足的精神和使作品含有一定的"血养"(杨飞云先生语),相信我们也会创作出杰出的作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道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正>彭修文(1931~1996)是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指挥家、作曲家,创作改编了《瑶族舞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一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乐曲。他去世后,音乐界评价他为"民族音乐大师"。《瑶族舞曲》由刘铁山先生和茅沅先生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由彭修文先生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乐曲以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描绘了瑶家儿女欢歌热舞的欢乐场景。乐曲结构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由引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再现)和尾声构成。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二胡艺术是来源于民间又高于民间的艺术。那么,丰富的内蒙古民族民间艺术便是蒙古风格二胡音乐创作的不竭源泉。丰富的源泉也便成就了二胡音乐创作丰富的创作素材,下面笔者以具体作品为例子来论述内蒙草原音乐文化中几种主要的创作素材对二胡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当代作曲家崔世光(1948年—)根据刘天华的同名二胡曲所编创的《即兴曲三首》(1998年),作品在发扬继承中国音乐文化的同时,对以往的乐曲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将传统单声民族旋律充分加以丰富美化并巧妙利用钢琴多声性的特点,大大发挥了钢琴乐器的表现空间,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演奏中做到保留民族韵味又最大化的在钢琴上演奏出新作品赋予的新时代气息,结合自身演奏实践,本文将予以重点讲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画坛有较大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通过在艺术实践中对绘画形式美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理念及创作风格,一生致力于"水墨当随时代"和"中国风的油画"研究,对中西方艺术融合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吴冠中先生绘画形式美的探析,了解其创作理念,对艺术探索和尝试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
马思聪是我国当代颇有影响的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指挥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将民族音乐素材运用到小提琴音乐创作中的作曲家,他巧妙地将民族传统与西洋创作手法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他的创作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作为切入点,着重从旋律、和声、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管窥马思聪音乐创作的创作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14)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位被世人称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的钢琴作品。在肖邦的作品中,流露出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感,其悠长细致的音乐旋律、极具伸缩性的节奏和清澈晶莹的音响更值得后人斟酌品味。笔者将对肖邦叙事曲做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为例,结合其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两个方面对这首曲目进行分析,以更好地诠释该作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4):186-188
施光南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作曲家,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他以优美动听的创作歌曲征服了广大人民,对中国70至80年代的乐坛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扎根于民族传统,注重总结发挥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并提炼为自己的音乐素材,将它们转化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创作中,对今后的歌曲创作起到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本文就以施光南创作的《祝酒歌》为例,分析研究作曲家的创作特征、艺术表现以及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
勃拉姆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在他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小提琴作品数量不多,但每部都是传世精品。通过以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作品进行研究,对他的生平、创作、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拟对勃拉姆斯小提琴艺术成就做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7)
《河南小曲》是极具河南音乐风格特点,艺术表现力很强的作品。它的曲风淳朴、婉转、豪放、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影响力,本文通过从创作风格和演奏技法以及河南风土人文方面对《河南小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以使对河南风格二胡作品演奏打下很好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
作曲家把音乐符号谱写成作品之后,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以高超的歌唱技巧和感人肺腑的艺术传情赋予了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从此音乐作品实现了由曲谱创作到艺术感染的升华。对于专业的声乐表演人士而言,对歌曲进行"声情并茂"演唱过程也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对作品进行声乐表演二度创作有一定的原则性和技巧性,它对于二次创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2)
<正>"胡同·家园"王良武油画作品展2014年11月14日至1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由北京美协、北京画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此次展览共展出王良武近年来创作的油画作品60余幅,重点呈现了他20年来在油画创作特别是围绕胡同这一主题进行艺术探索所取得的成就。本次展览对王良武的艺术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围绕"胡同·家园"这一主题,将他多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王良武的作品始终寻求在呈现具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
贺绿汀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创作了很多作品,音乐作品体裁广泛多样,音乐作品艺术性极强,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对音乐作品的创作和音乐教育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中国当代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作品多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将中西方的音乐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反映社会的生活状态。本文主要通过贺绿汀作品来探究他的音乐作品风格和创作特此。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
<正>肖邦(1810—1849)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又被誉为"钢琴诗人"。他一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多是富有激情而多变的音乐。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既可感受到女性的阴柔,也可感受到男性的阳刚;既描绘出了巴黎沙龙的浮华,也描绘出了波兰民间的粗狂,从他音乐创作的路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钢琴诗人从古典华丽转向民族悲情、爱国情怀的成长道路。在他一生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1)
<正>《二泉映月》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原是瞎子阿炳创作、演奏的二胡独奏曲,在流传中不断被后人改编为多种演奏形式:作曲家彭修文将其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作曲家吴祖强将其改编为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将其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将其改编成弦乐四重奏。它们堪称民族艺术的瑰宝,承载着祖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并广为传播,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