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0)
以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城镇的金华市某小学高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体育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出高年级小学生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包括:信息类因素、体育设施类因素、学校因素、集体效益和身体因素。提出多组织学生开展集体类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家庭体育活动的教育宣传,鼓励政府兴建体育设施、改进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17-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抽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 ,对河南省南召县石门乡小学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时间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场地、教师指导这些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议:有关教育或体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场地、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监护人应多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监护人要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参与到课余体育中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农村留守儿童购买体育用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探讨了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除身体素质外的素质养成教育。在农村小学,受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普遍在精神品质、道德理念等方面有待强化引导,而体育学科恰恰能在这些素质的教育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结合农村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就如何落实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5)
目的:探讨高年级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影响因素。方法:从合肥市和平小学六年级学生中选取110名语文成绩较好者作为研究组及110名语文成绩较差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关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组在兴趣缺乏、教师不喜欢自己、父母关系紧张/离异三个方面人数比例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农村学校经济落后,体育设施不够健全,学校各班级应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们不爱运动,体质比较差。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为了解屯溪区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在校快乐感状况,采用自编问卷,对288名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小学生快乐感总体水平不高,同时存在性别和年级方面的差异。影响小学生在校快乐感的因素为:课程、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自我评价、考试压力、学习情况、学校环境等,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教师评价、考试压力、课程、管理方式。为了把学校建成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素质、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4)
在广大农村,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教育仍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体育工作可以说是"迎检时重要,迎检后次要,不迎检不要"。农村小学的体育设施不完善和体育器材缺乏是人所共知的。不过,在农村有很多事物都是可以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而农村学生对这些事物又很了解并且非常感兴趣。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加强体育教学,使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打好健壮体格的基础;为了响应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教学优势,合理利用农村教学资源,能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资料,对影响农村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合理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农村小学体育设施达标率很低,因此,要加强农村小学体育设施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对体育设施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创造条件增添体育器材,发挥体育器材多种功能,根据地方特色,自制简易的器材,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丰富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4)
以在校高年级大学生和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将学校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作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三大主要因素,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角度研究三类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找到学生重视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提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6)
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核心学科,但是受限于场地、体育设施、课时、活动规模等的限制,现在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不高。而且据权威统计监测的结果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率和视力不良率都在逐步攀升,这与小学生缺乏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从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探究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提升小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5)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大课间体育活动则是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体育课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升华,而大课间体育活动则是体育课的自然延伸和有效补充,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对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中学生体育行为的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周锻炼在1~3次范围内的人数百分比最高,持续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人数占主体部分,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少数,大部分大学生采用的是中等强度进行锻炼,其次是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只有极少部分学生采用大强度进行锻炼;体育兴趣、体育态度、体育锻炼动机是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体育行为的开展状况、学校体育设施状况、余暇时间、专业人员的指导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设施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载体,也是未来社区体育设施合理布局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杭州市西湖区6个不同年代的典型社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类型、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及居民满意度四方面特征,总结出西湖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存在供给不平衡、利用率低、可达性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居民体育活动需求侧出发,提出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优化的策略与建议,为"15分钟健身圈"的打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5-8
为探究农村离异家庭中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肥城市桃花源小学的60名离异家庭及其儿童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8组对儿童监护人、班主任及儿童本人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及个人因素均负面影响农村离异家庭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本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农村离异家庭儿童教育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
<正>有关研究表明,现在的小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场地、器材的不充足以及学校的组织力度不够影响了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其实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很充足的,但是由于外部条件与他们的实际需求不符,学生的积极性再大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外部因素导致现在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比较少,而且运动的时间也不是特别的充足。一、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顾娇艳在《绍兴市元培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的文章之中分析了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正确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
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很多都在外打工,孩子多数是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这导致了很多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很多孩子都是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下长大的。此外,由于农村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很多家长都不愿意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针对农村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家庭层面的问题与对策展开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7):39-4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不容乐观。河南省民办高校应通过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合理的课外体育活动考核体系等措施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
以农村中学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农村中学大课间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提出中学体育大课间的对策,一是扩建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增设活动器材,二是农村中学学校要科学系统地制订体育大课间实施方案,三是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制定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5)
<正>小学体育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从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出发,着重分析了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把握的三个问题,这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文体活动,尤其是体育游戏活动,并且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强,尤其是在竞技类体育活动中具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