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文献资料及经典摄影作品的分析研究,本文归纳总结出波普艺术在摄影领域的表现形式,阐述了波普艺术对摄影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以此探讨二者相融合的艺术理念。波普艺术与摄影领域的联系产生于二十世纪中期,这种融合不仅仅表现在波普艺术对摄影技术的机械运用,或者将波普元素直接附加于摄影作品中,而是有更多彼此观念上的相互借鉴。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波普艺术家们的创新思维,即"特意打破现有的艺术形式,从而极力改变既定的艺术观念"。波普艺术的融入对摄影创作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4)
新闻舆论工作是思想性、导向性工作,贴近人心、影响人心。如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青年摄影师程雪力的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解构,分析了"人民性"在其新闻摄影作品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创作中,出现了中国艺术家大量使用"中国符号"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误读"渗透到艺术文化、艺术市场、公共教育、史论批评等各个领域,价值观念差异导致误解和魅惑。如何正确认识"误读",如何"祛魅",在创作中不刻意使用,也不必去刻意回避使用"中国符号"。真正体现中国人的基因属性、地域与情感的本源价值和归属感,去"西方中心"和"后殖民"的色彩,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艺术家作品中运用"中国符号"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
摄影自从传入中国以来,在表现手法、意境追求和文化解读上经历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抗。在这种文化博弈乃至哲学与美学的追求中,国人对摄影逐渐产生了新的认识,并在创新、求索中努力实现对于摄影、摄影师和被摄体的救赎。同样,西方人也在这种博弈中不断内省,对东方文化有了新的领悟乃至认同。  相似文献   

5.
近日,本刊总策划、高级记者、大校警官吴学华连获喜讯:拍摄的世博作品《世界聚焦中国》在2010年郎静山国际摄影艺术大赛中斩获金像奖;"11·15"火灾救援现场纪实摄影组照荣获2010年度全国新闻摄影大赛金镜头银奖。这是继他荣获世界新闻摄影大赛金奖,中国摄影家协会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杰出贡献奖,中国十大新闻纪实摄影家,中国文联唯一摄影"世纪之星",中国最佳消防摄影工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抗震救灾优秀作品奖、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消防摄影特别贡献大奖等300多个奖项包括个人荣誉称号之后,再次连获殊荣,展现了他雄厚的专业功底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规划中利用摄影、摄象等手段提高对规划区用地的踏勘成效,提高对现状综合分析的质量,增强总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和详细规划的可行性,是当代城乡建设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 规划摄影的特征 一、创作目的的功利性 规划摄影与艺术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建筑摄影、新闻摄影等相比较是不尽相同的,有它自己的特征。它的创作目的是为规划服务。规划摄影一般不把意境、构图、韵律、情调等艺术效果放在首位,而把真实、实用放在首位。它要求准确、清晰,尽可能全面地多角度地反映现场踏勘现状。 二、拍摄工作的时限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7)
<正>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广泛。由刘峰、李振宇、彭强共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摄影技艺》一书,以大量图例剖解摄影技法与技巧,帮助读者形象、直观地理解摄影专业知识与技能。该书内容涉及摄影器材的选择与配置、摄影者眼力培养、摄影光线的运用、摄影构图、人像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时装摄影、风光摄影、体育摄影、花卉摄影、舞台摄影、夜景摄影、摄影艺术创作、摄影创意与后期制作等相关知识与技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同行纷纷采用"精品栏目"、"精品言论"、"精品创作"等口号,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那么,究竟怎样出精品呢?笔者认为,当代新闻人要树立精品意识,将科学思维方式应用于新闻创作中,方能出精品。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新闻摄影在数码影像时代中的挑战和对策,讨论新闻摄影如何在挑战中化挑战为机遇,把握技术,把新闻摄影与时俱进,融为一体,灵活成熟地利用数码影像去更好地服务新闻摄影;同时,本文也研究和把握数码影像的特性,与往日的新闻摄影技术相对比,得出差异,再进行相应的调整,为对策做好根据,把挑战的机遇与对策的创新结合起来,以说明在数码影像时代该怎样让新闻摄影进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4)
<正>摄新闻摄影是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至今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它的伟大意义在于使人们获得了一种阅读方式——通过视觉形象来"观看"新闻。影是纪录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农村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中的一个类别。我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天都有业余的或专业的新闻摄影者在农村采访。在党报党刊上,特别是在地方党报上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农村题材的新闻照片。这说明农村新闻  相似文献   

11.
980年 开始八事摄影创作活动。198口年一旧m年主要以新闻图片形式报道消防部队生活和叶会新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媒介时代已经正式来临。如今,照相机已经不再是稀有之物,连手机都具备了强大的照相功能。肖像摄影这种最为传统的拍摄方法,却拒绝了这种改变,在人类视觉学中这种摄影创作的实践过程、作品立意、拍摄手法等等的踪迹都能被找到。所以我们从人类视觉学视域下来审视肖像摄影,则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对新闻事件报道方式的差异,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映射。中西方新闻选取的不同,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若用现代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来概括,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4)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人们获取信息重要媒介的新闻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中西方因为历史、人文、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新闻伦理。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西方的新闻传播进程、新闻报道来揭示这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7)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不断影响着新闻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式,并发生着深刻变革。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影传播最大限度的展现出了其传播时效快、现场更新率高、新闻消息渠道广等诸多优势。在新媒体语境下,把握新闻摄影传播特征,有助于仅仅掌握掌握新闻摄影传播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新闻摄影行业。基于此,本文从新闻摄影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时代内涵及特征切入,详细介绍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摄影传播的内涵,介绍了新闻摄影传播的要素,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并针对新闻摄影传播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促进加强新闻摄影传播的有效措施,以期提供现实帮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8)
当摄影艺术进入"微"时代,摄影器件体积越来越小,成像质量越来越高,手机摄影因为更便捷的操作和更简洁的智能化用户体验,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正改变着人们对摄影审美趣味的理解。摄影"微"时代造就手机摄影的科技美,一方面体现在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创造了更加微型、成像质量更好的摄影器件,加之搭载手机后期APP应用程序的广泛应用,手机摄影呈现出科技美学的内涵;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如何运用新技术进行摄影创作方面。"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及技术成果中所展示、所凝结的美",即是手机摄影呈现出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的消防新闻摄影作品在一系列重大的摄影赛事中又频频获奖,引发了业内的一阵感慨.朋友竖起大拇指称赞我:"宝刀不老,30多年在消防摄影领域里,独撑一片天地,真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从事油画创作及建筑渲染表现的胡义杰在成为建筑摄影师之后,对"色彩"在建筑摄影中的表现力十分执着。作为摄影师,他希望在建筑影像的表达中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处理好画面中的色彩关系,利用色彩带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展现建筑的艺术之美。在成为建筑摄影师之前,胡义杰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及建筑渲染表现。如今他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已有8年,建筑摄影已经成为他的全职工作,现任傑意建筑摄影工作室主持摄影师。由于受到之前的职业影响,"色彩"是他拍摄、表现建筑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拍摄建筑的过程中,对色  相似文献   

19.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数码时代尤为明显。数码开创了风光无限的数字信息时代,因特网技术把人类的生活妆点得五彩缤纷。但是,数字信息在带给我们福音的同时,也让我们面临数字科学的严峻挑战,摄影当然也不例外。今年9月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返回原点"学术展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数码时代,探讨摄影艺术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诸多摄影大师谈论最多的便是摄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降低,专业摄影师形象与价值的贬值,以及新闻摄影真实性和新闻摄影记者面临的冲击等。好像造假新闻、剽窃都是数码惹的祸,人人都会照相,手机也能拍出好新闻,职业的新闻摄影记者的饭碗就难以保住。但是,这些无疑都是客观存在。其实,数码时代摄影艺术面临的挑战是全面的,远不只是新闻造假、图像泛滥、"影德"沦丧,还有更为可怕的是数字图像档案的风险。由于记忆的缺失,对此似乎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警觉。本文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防范与应对数字影像档案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8)
"走转改",走是基础,是新闻的本义。要在"走转改"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受众视角,聚焦民生,提升新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