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8)
鲁迅创作《故事新编》,不是简单地将既有的文言文本进行白话翻译,而是对"源文本"的各要素进行了重新的组合排列和创造性的改写,通过重组和改编过程,"故事"的意义被重新赋予、追加。鲁迅对"故事"的"新编"过程是一种有独特策略的叙事行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6):131-133
朱山坡短篇小说的"底层书写"立足于他所熟悉的家乡和乡民,叙述他们在现代转型中挣扎、无奈、抗争的生存困境,再现他们在生存困境中的精神裂变和人性景观。表达了对底层乡民个体命运的关注,让他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的问题受到正视。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的底层叙述获得了深刻的精神内涵,也是朱山坡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2)
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在语言之下,很可能还会超过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文本中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要以标点符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告别传统的"教师分析,学生记笔记"的沉闷课堂,但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存在"为讨论而讨论,为活动而活动,为对话而对话"的现象,有些公开课沦为好看而不实用的"表演课",课堂效率反不如传统课堂来得高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着力探讨"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索一种激活阅读教学课堂的方法,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对《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应抓住关键词语"不幸"与"愧怍"进行品析,已无歧义。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却常常感觉不到"不幸"与"愧怍"。再次拜读文本,通过对"不幸"的相关链接和对"愧怍"的原因透析,真正明白了作者的"愧怍"和老王的"不幸",领悟到作者文字语言的精妙。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
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既不像同时代许多作家那样以经济、政治地位进行"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阶级划分,也不像巴金、老舍等作家那样从道德角度将人物分为"善"与"恶"的对峙。若以阶级论进行划分,鲁迅笔下的阿Q、柳妈、"花白胡子"、咸亨酒店那些穿短衣的站着喝酒的人,显然是属于被压迫阶级,就地位与阶级属性来看,这些人与祥林嫂是一样的。鲁迅对他们的态度,固然有哀其不幸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怒其不争。本文拟将结合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人物形象研究,简要地阐述鲁迅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本文论述了"文本细读"在文学阅读教学运用中的两对矛盾:包容与变异,局限文本与过度解读,并通过对矛盾本身以及其产生原因的阐释,以期为"文本细读"在文学阅读教学运用中的正确"定位"以及阅读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五四时期的鲁迅以向死而生的行动反抗了绝望,把立人的方向和人的内容贯穿于其著作与生命中,以自身的生命过程实践了"立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长文应当短教,只需依照课程目标,将其承担的那部分课程价值提炼出来,作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典范案例,便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其他非课程目标范围内的众多信息,均应主动舍弃。长文短教时,需落实四项原则:目的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长文短教,不等于长文浅教。短教的核心意义,在于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文本课程价值和学生成长价值的双向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4)
本文以鲁迅的散文《影的告别》(选自《野草》)与梵高的《向日葵》为主要分析对象,并结合其相关作品对鲁迅和梵高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的态度和心境进行剖析,并寻求两者在艺术中的精神相遇。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24)
中国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文化模式和深层心理结构的巨大变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在确定自己启蒙者位置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野草》是鲁迅先生心理世界发生重大震荡的产物,他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了自己心灵探索的曲折历程,文章运用了模糊性的手法,使《野草》具有了浓郁的诗歌韵味。这种模糊性的表达,作者不仅表现在意象上,还表现在语句上,使作品呈现出诡谲、朦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9)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深化,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初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加强阅读教学文本的细读,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多层次交流和对话,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113-116
纪尘小说《冰之焰》采用第一身主角叙事和"全知"叙事交织的双重叙事视角,加上时空交错、双线索的双轨叙事结构以及以构建寓言化符号,采用意象化、象征性、悖论式叙事语言形成的寓言化叙事方式,形成了既充满情感真诚的温度,又体现理性光芒,富含思考蕴藉的文本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7)
鲁迅虽然不以书法闻名于世,但是他所留下来的书稿、文章、书信等均以毛笔写就。鲁迅生活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文章通过结合鲁迅所处的社会、时代特点,分析他平时用毛笔所写的一些文稿,特别是诗句中的字形结构的特点,以印证鲁迅书法中忧国忧民的思想,以期给今天的书法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0)
鲁迅和契诃夫虽然是属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伟大作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常常选取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通过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境遇的描绘,来表现"小人物"的"奴性"、"庸俗味"。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以诙谐幽默的笔法描绘了众多的"小人物",而他们笔下的这些"小人物"的形象也有着共同之处,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鲁迅与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形象的相同点,而对不同之处仅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89-94
胡风不认可学界关于鲁迅思想在1927年左右有较大转变这一说法,他认为,早在1919年,鲁迅已经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胡风强调鲁迅转变在1919年而非1928年,是为了突出鲁迅是通过创作实践,完成了思想改造——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而不是像邵荃麟、何其芳等人说的那样,是通过攻读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不得已才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6)
弗莱的U型结构理论是从圣经的结构模式中总结出来的,此理论在八十年代传到中国以后,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来。在这些文学批评的论文中,西方受基督教和《圣经》影响的文本被选用的比较多,而本土文学作品则比较少。胡笑梅对《梅雨之夕》的分析是此类作品中的成功案例。弗莱的u型结构模式在被运用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圣经》"心灵救赎"主题的U型结构模式、倒置的U型结构模式、U型叙事结构模式这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6)
《激情》讲述了女主人公格雷斯与未婚夫的哥哥尼尔激情出逃了一天,尼尔在回家的路上选择驾车撞桥自杀的故事。本文基于兰瑟的叙事声音理论,分析《激情》中的作者型叙事声音通过叙述情节、提供人物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等成功构建起了作者权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2)
《药》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作品中有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意象,其中"人血馒头",即指药,是全文的线索,寓意着死亡主题。通过具体解读此意象内涵,并且深入挖掘鲁迅作品中意象情节与死亡主题的关系,探究其深层创作心理,对于理解鲁迅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建筑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与实践相脱离的一元化的“宏大叙事”方式进行了批判 ,同时提出了应当采取多元化的“私人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