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0)
《感天动地窦娥冤》(以下简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作品中成功塑造了窦娥忍受悲剧命运但不懦弱、孝顺蔡婆婆但不愚忠、深知世道黑暗仍勇于抗争的典型的悲剧形象。这一悲剧形象的研究,向我们展现出了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反抗斗争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
"三言"中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妒妇、淫妇、悍妇、贪妇、毒妇等反面女性形象,这反面特质并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有可能是交叉的。这其中,"毒妇"强调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残忍,在很大程度上是最极端的反面女性形象,她们悖逆传统道德的诸多恶行,受到作家严厉的鞭挞。本文拟通过对《醒世恒言》中的"毒妇"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寻酿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以及作者创造这类形象潜藏的性别立场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2)
"王魁故事"在宋朝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大众的欢迎和喜爱,而王魁故事中的"桂英"也因其独具特色的性格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尤其是话本《王魁》和传奇《焚香记》两部作品中,桂英的形象都深入人心。通过两部作品中对桂英形象的全面分析,观看桂英这一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9)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部反映黑人生存状况的社会批判小说,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汤姆这个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的黑奴形象,深刻揭露了美国黑人在19世纪种植园制度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于黑人权利和生命的漠视。本文将通过政治背景、文化因素和经济状况来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文中的美国黑人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2)
东汉末年,荀彧择附曹操,欲挽汉室大厦之将倾,但因其扶汉思想与曹操篡汉之举相左,使之最终以悲剧落幕。从正史《三国志》到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荀彧机鉴先识、运筹帷幄而又忠心汉室的谋士形象被笼罩上一层阴险毒辣的阴谋家色彩,这种演变是由于历史演义体小说的特点和人物形象塑造与读者接受相异所导致。比较研究荀彧形象在正史与小说中的演变,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8)
《一千零一夜》的"引子"文本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形象也对后文内容影响深远。本文着重分析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试图通过这些形象,探寻阿拉伯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男性对阿拉伯妇女的认知。最后,本文试图分析阿拉伯妇女为实现"自我拯救"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屈原的《渔父》塑造的"渔父"形象深刻影响着之后文人的书写,通过探究《渔父》中"渔父"形象的形成,并对《渔父》文本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一窥"渔父"的形象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7)
中国古典戏曲《伐子都》和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斯》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而且也都运用到了鬼魅形象,这一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但这两部戏剧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刻画鬼魂,前者让鬼魂自主地表达、行动,而后者中的鬼魂只是一个不能说话但却能引起主人公激烈内心挣扎的影子。这两种鬼魅形象塑造方式反映了中西戏剧在"情"与"理"上的不同侧重。中国戏剧强调圆情,要圆作者、人物和观众的主观情感,为了圆情可以让鬼魅像人一样活动;西方戏剧则重客观事理,偏向于按必然律或可然律编排故事,循理展开情节,即便塑造鬼魅也会尽力不悖常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于1931年发表了她的长篇代表作《大地》。这部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在国际上影响巨大,并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改变自19世纪以来西方人心目中扭曲的中国农民形象,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大地》中的中国农民形象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向读者展示赛珍珠笔下热爱生命、依赖土地、精神麻木、悲惨卑微的中国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
宗璞小说《野葫芦引》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吕素初、荷珠、吕香阁、吕碧初这四个女性形象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宗璞的女性观,从中能得出宗璞对女性自身本质、生命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8)
莫言的历史小说《檀香刑》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系列血淋淋的刑罚和杀人,整部小说蕴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彩。笔者试从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指出封建男权社会的意识和道德观是她们悲剧的根源,无论她们如何反抗,始终逃不脱男权社会的牢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109-111
新四军组建伊始,《申报》就予以了热情洋溢的报道,不仅内容多、数量大,而且范围广、事项多。但皖南事变后,出于各种考虑,《申报》对新四军的关注和姿态则由支吾非议到支持"正统"舆论。其后,透过日伪控制时期《申报》对新四军的竭力诋毁,却依然可见新四军活跃的身影。《申报》中新四军的形象虽然前后迥异,但其传达出的信息却客观反映出:新四军抗战绝非"游而不击",而是一直在积极抗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5)
纵观历史,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有其消极抑或堕落的一面,不可避免会投射与人性中。而悲剧小说的诞生,就是在社会弊端折射下的人性真实的写照。《活着》是余华苦苦探求人性在苦难中生存张力和极限的写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剧,文章旨在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悲剧理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挖掘《活着》痛苦背后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在《活着》的文学启迪下,讨论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对当下文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9)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她的回忆式的巅峰之作,书中的小团圆媳妇的命运也一如萧红一般悲凉艰难,几乎可以将之品评为一本自传性小说。从童稚眼中描绘的字里行间旁溢出的苍寒气息使得小团圆媳妇的形象从一出场就被奠基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然而除了悲惨的结局之外,小团圆媳妇的形象实际还存在许多耐人寻味的可分析之处,这些形象特性也正是萧红独特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强烈的悲剧意识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中,更表现在人物形象上。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主角苔丝便是具有悲观色彩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5)
柔石的小说《二月》集中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之后,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他们被时代的大潮所裹挟,对于自己的前途命运茫然无知,在时代洪流中找不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只能不安地挣扎一下,反抗一下。女性的价值观往往是社会发展变迁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对《二月》女主人公陶岚的悲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命运是如何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7)
《老人与海》是文学巨匠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它把写实主义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通过塑造硬汉桑提亚哥这一形象,表现了人类的生存及命运与无情的大自然的冲突,进而表达了作者一贯推崇的勇敢、坚毅、忍耐的精神和永远不会被摧毁的意志力。本文欲通过分析圣提亚哥的性格特点和大海、孩子、鲨鱼、狮子等一系列意象的象征意义,来品味《老人与海》这一作品的美感,发现其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
"十七年文学"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时期女性典型艺术形象的研究,以柳青的《创业史》和杨沫的《青春之歌》为具体文本,通过文本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来具体分析阐释这个时期中的文学女性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5):2-3
《圣女贞德》是萧伯纳60多岁创作的闻名世界的著作,萧伯纳也因此戏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称为是"理想主义和博爱的标记"。《圣女贞德》是萧伯纳的文学创作中鲜有的悲剧,以英法战争中的真实历史人物贞德的人物事迹进行描述,展示了一个无所畏惧、舍己爱国的女英雄形象,但是女英雄的行为却不被人理解,被当时社会所荼害。本文通过对《圣女贞德》的理性和感性分析,来探讨《圣女贞德》中的悲剧描写。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从作品中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意识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了在男权压迫下的女性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