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6)
水彩画和中国画在绘画意识形态和表现技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泼墨相比,西方绘画的泼色法大有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味。在绘画颜料上,水彩和水墨都是通过水与色配合,通过干湿浓淡等不同技法,营造千姿百态的物象。无论是水彩画还是中国画,均是利用艺术要素绘制成图画,从而给人以独特审美感受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5)
我国自古代开始就将绘画看做一门很高尚的艺术,并且对绘画创作有许多要求,如描摹自然物象并超脱于自然物象,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物象的独特感受,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此外,大部分文人还将创作过程中的心境看做绘画的最高境界。山水画创作中一直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境,这也成为所有画者追求的最终目标。笔者首先介绍了意境的含义,其次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赏析山水画意境的方法,最后对如何营造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浅谈写生     
《Planning》2013,(21)
写生是对自然法则、自然生命气象、精神的一种"移植"和"描摹"。从历代画学、画论中可以看出,写生被赋予很多的文化精神意蕴,表现为不断地对自然具体物象的超越,"饱游饫看""外师造化""行万里路""胸贮丘壑""搜尽奇峰打草稿"等都说明了古人对写生的重视,并不断对写生进行理论积累和构建,赋予写生更为丰富的画学、画论内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1)
通过细致与科学的观察,我们能够挖掘客观事物更深层的信息,对物象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观察就是要培养一双发现自然美的眼睛,锻炼画者发现艺术美的触觉和嗅觉的敏感度。自然界的物象是瞬息万变的,但只要掌握正确与科学的观察方法,就可以透过表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
潘天寿是一位兼擅诗、书、画、印的大家,也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位画家,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继承者和革新者。从潘天寿作品画面中的构成形式看,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即使是一种物象和多种物象的交错,都是经过多方面斟酌后表现出来的。有了物象,才可能有款识的产生。在他的作品中,几行长款甚至多款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重要的作用,题跋往往占据很大一部分空间,而最能体现潘天寿绘画题跋特征是其山水画中的题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
人生短暂,从认识世界到了解世界,疑惑伴随着人的成长。看遍世间繁华,返璞归真,生命其实是时间的节点,而生活是瞬间的集合。人生如琴棋书画,需要笔墨纸砚,慢磨细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画中一门传统画种,主要以花鸟等为载体,通过精细刻画表现物象。工笔花鸟画的创作涉及承袭传统、情感表达、技法表现等多个方面。工笔花鸟画能将心声、感悟表达在纸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5)
速写的形式、手法多种多样,无论是习作性速写、表现性速写还是创作性速写,都是画者对物象的敏锐视觉反应和深刻感受的表现,也是画者捕捉形象、记录生活、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是画者培养绘画创作基本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水彩画是起源于西方的一个古老画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水对颜料的稀释,色层透明而可以重复叠加,并结合干湿技法的运用,呈现多变的技法表现效果。单纯从这些技法表现出的形态来看,我们可以说它是抽象性的,但这些特征表现出来的抽象性不同于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对自然外部特征极端化的抛弃。水彩画凝聚了艺术家的灵感和才智,这样的"抽象形态"是艺术家对自然物象特征的提炼和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9.
正宋代苏轼曾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也就是说形似并不是画家作画的目的,目的是要用绘画来传达出画家心中之意趣。"意趣"的表现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种美学思想。"意趣"的表现重在传达画家内心的精神情感,所谓"意由心生",它是画家对物象的一种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5)
<正>【教学目标】1.了解物象的涵义和其在记叙文中作用。2.学会在记叙文写作中精心选择并聚焦物象。【教学重难点】认知、理解记叙文中物象选择和物象聚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物象涵义以《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赏析切入,由睹物思人,时间有度量,思念变可数,引出物象及涵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4)
线条作为中国画的精髓,是描绘物象的结构骨架,是表达主观意识、情感的重要手法,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语言,是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最简练的概括,更是绘画者的道德和精神力量的体现。它的魅力,谱写着整个中国画史,诠释了中国美学的价值,成为永恒的、有生命力的实体。笔者以中国画中线条的魅力为论题,阐述中国画线条的根源、特殊功用及其魅力,最终得出结论: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6)
素描的特点在于其工具的简便和表现方式的直接,画者能通过素描将对物象的认知和感受最直接地表现出来,因此素描教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素描在绘画艺术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鲁归 《园林》2009,(7):80-81
气韵生动 “画有六法……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6)
历代画家在作品中都会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怀。特别是元代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其托物寄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通过塑造不同的客观物象,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文章结合元代文人画家的亲身际遇,探讨画家的代表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以期启发艺术创作者创作出崇高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类型学的相关方法,结合"象思维"理论,从传统文化类型与融合角度切入,分析了景观的表象类型及在景观物象中的呈现方式。在"象思维"的意象思维影响下形成的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有流动可转化的原象,通过景观理念映射,形成了表象;在传统文化渗透引导下,产生了四种典型类型。景观表象类型以主次分明的交叉融合,呈现于物象空间中,是传统山水建筑景观意象生成的意识与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3)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关于艺术创作的一个境界,也是引导人们创作的方向和方法。"心源"是指作者内心的情愫和感动,"造化"是指面对大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画家在面对大自然万事万物时,在观赏物象或者描绘物象时,不仅要看到自然的美,还需要通过内心情感和构思对自然物进行艺术的转换。热带雨林植物写生与室内写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研究分析客体对象的生长规律,才能完成写生创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8)
中国写意花鸟画用笔生动,纵横挥洒,富有意气神韵。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制,在布局、设色、线条、立意、技法等方面都是在一套程式性的完整体系内完成的,使创作者"意"的自由表达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意是人对于物象有所观照后的一种内心活动,是画所呈现的样态,能引人深思、遐想,是移出画面内容及情感以外的身心体验。这种意带给人心灵的变化令人心驰神往,是从情感到心灵、精神的体验与洗礼。但这种感受与洗礼不是玄妙而不可捉摸的,更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创作者具有对自然、世界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2)
美术教育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幼儿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助最佳的绘画语言表达,舒展内在的意欲和情感。绘画与会话有一定的联系,由"画"出"话","话"中有"画","话"是为了"画","画"可以促进"话"。重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是近年来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8)
中国的传统绘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灿烂的辉煌成就。在中国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线描构成中国绘画的基石。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无线者,非画也。"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灵魂。而白描线一直是中国绘画形式中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线在扮演表达物象的造型语言角色的同时,其线条自身的笔墨变化也在形成一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形式语言。中国传统绘画靠线条的精确性、力度感和变化来表现所勾勒的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3)
幼儿绘画有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无目的涂画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的形象;第二阶段的绘画创作基本上是靠记忆模仿,创造象征符号,画出来的大都是形体解释;第三阶段可以通过观察物象特征,进行意象表现。幼儿的智力和绘画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同步发展的。所以,教师在欣赏与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基于他们各个年龄阶段的绘画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