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Planning》2013,(3)
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媒体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紧密联系产生了传媒消费主义,即一种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媒介消费倾向。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娱乐产业蓬勃发展,其中,东方卫视2010年引进的《中国达人秀》,以其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和新颖性,成为一个分析中国娱乐产业市场的较好文本。本文借助消费主义的观点,对该节目的成功、发展及其可能遇到的过度娱乐化瓶颈展开分析,提出其适应本土价值的中国式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
消费主义观念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股思潮,抗日雷剧裹挟其中,一段时间内"统治"了电视荧屏。本文以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为基础,从文本、受众、体验三个方面探讨抗日雷剧受欢迎的现象,并揭示消费主义在其中的运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社会化媒体应用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乏了解,不恰当使用而引发社会事件和问题层出不穷,这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阐述了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分析了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机制,并提出了"以媒介使用素养为基础,以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传播素养为核心,以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为工具"的社会化媒体时代青少年媒介素养内涵,以期为解决社会化媒体应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全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剧烈冲击.建筑自身的信息传递功能超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所引起场所内外的能量交织,信息传播、人景互动现象日益增强。科技进步、媒介发展、大众传媒文化与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无一不促进了媒体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媒体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建筑的媒介性,并辅以建成实例及相关技术支撑分析论述了媒体建筑的立面肌理可变性、空间限定相对自由性、互动参与和沉浸体验性三个主要特征。以期,以管窥豹、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正第二媒介时代、Web2.0时代,视觉文化、消费主义文化,诸如此类,从媒介技术和文化交往两个维度构成了视觉艺术传播活动的当代场境。媒介技术变革直接促成了新媒体艺术产生、艺术交往互动关系新的建构、艺术在视觉上的迷恋。媒介技术变革又从其引发的"文化场所的"翻天覆地变化,间接地对艺术的面貌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后现代艺术及艺术的产业化、波普化等潮流发生。艺术传播的当代场境,是传播策划在当代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也是传播策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LOFT建筑艺术风格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从最初的仿照西方式的LOFT建筑到LOFT时尚文化,LOFT风潮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LOFT艺术的前卫和自由的符号恰好迎合了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社会需要。对于走出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洋消费"的悄然兴起,是西方消费主义和文化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LOFT建筑风格在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创意园区的开发,体现了LOFT建筑风格与当代中国文化消费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近年来,"吸血鬼"类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中国影视爱好者的青睐。在文化全球化、跨国媒体和消费主义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电影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趋势。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美剧,在传播西方神鬼文化的同时,也包含了对西方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受众观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由央视网举办的第三届CCTV网络春晚以"中国梦:我爱中国的N个理由"为主题,在中央电视台、CN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公交电视等终端播出,依靠新媒体技术创造了广泛的影响力。媒介事件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事件的重要性和媒体对事件的持续报道,网络春晚作为一次议题式的媒介事件,它的有效传播与新媒体环境赋予其的传播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新闻媒介是公众每天获取新闻,了解新闻的最主要手段和渠道。因此,主流媒体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的影响力不仅大,是媒介权威性的体现,更引导着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新闻自律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极为重要。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及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媒体失去了新闻本体所要求的自律,开始走向快餐文化、商业化,甚至以取悦大众来支撑本媒体的发展。本文批评性地列举新闻事件及主流纸媒行为,以期推动新闻的自律性和主流纸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5)
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新闻议题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新闻品质,影响着人们对某一件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本文将从"广药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中媒介报道的表现,分析媒介在报道市场竞争事件中道德伦理上的一些错误与不足,并为媒介报道的伦理规范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1)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形态,网络传播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已处于重要地位。本文以"南周事件"中网民的心理活动及规律为例,试为当下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的有序运行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3)
媒体失范是指媒体背离自身应尽职责和义务的非规范行为。目前,多数关于"媒体失范"的讨论仅停留在泛泛而论的层面,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尚欠缺,对于"羊群效应"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借助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以"张悟本事件"为案例,来深入探讨"媒体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5)
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媒介融合经历了从初探到全面推进的历程,自2014年"媒介融合元年"始,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都在积极探求自己的媒介融合之路:"澎湃模式"带来示范效应、"中央厨房"模式全面铺开,专业媒体借力社交平台,平台媒体呈现专业化转向。在此过程中,也催生了把关松动、"合而不融"、盈利模式不明确等问题。鉴于现有研究存在的微观化倾向与单向化特征,下一阶段的媒介融合研究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站在国家战略、公众需求和传媒产业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媒介融合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二是在对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的进一步审视与关照中,应发挥融媒体思维,扩充"多向融合"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5)
2013年10月13日至18日一周时间内,"余姚干部视察被背进灾民家"事件引发网络和纸质媒体的关注。本文从社会事务本身的特性、大众媒介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来分析"鞋哥"事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8)
鉴于网络时代对"宅族"产生的深远影响,笔者从消费主义、眼球效应、娱乐主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在建构"宅族"形象中过于重视经济效应且过度营造娱乐化氛围。因此,媒体有必要利用自身公信力,在"宅族"媒体形象的建构上,更加客观与理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8)
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在市场的驱动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成了新闻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陈永洲事件"为视角,结合"市场新闻学"的观点,探析了陈永洲事件中市场驱动力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旨在为加强媒体自律精神、规范媒介行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4)
自MIT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提出"数字化空间可以为人类彻底共享信息提供可能"的预言之后,短短数十年间,数字化已然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并促进社会转型。数字化助力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不断融合,创造出多元盈利模式和符合受众需求的交互式产品。本文立足于探究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媒介融合对现代传播业造成的影响,对媒体市场的改革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1)
近年来,媒体在对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中,以负面报道为主,"城管"和"老人"的媒介形象被负面化、污名化。公众对"城管"和"老人"的偏见的形成与媒体报道的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