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英晶体表面溅射成膜及频率偏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磁控溅射法在石英晶体表面形成TiN薄膜,研究了TiN薄膜的性能及其频率偏离特性。对生物检疫和液体粘度等动态测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四硼酸钠为添加剂,Ce(NO3)3-KMnO4为主要成膜剂,室温下在AZ9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Ce-Mn转化膜。基于优化的成膜剂浓度比,主要研究了成膜时间对膜层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膜层主要由O、Mg、Al、Mn、Ce等元素组成,随成膜时间延长,膜层不断增厚,且产生裂纹甚至膜层剥落。Ce(NO3)3/KMnO4浓度比较低时成膜速率较慢,膜层中Ce/Mn原子较小,但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较优。开路电位随成膜时间延长呈现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增加并在2min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室温下处理2min即可获得组织致密且耐腐蚀性能较好的转化膜,与基体相比,经配方A和B成膜后的试样,其自腐蚀电流密度由34.099μA/cm2分别下降到0.822和1.367μA/cm2,电阻由0.64kΩ.cm2分别增大到32.01和20.96kΩ.cm2。 相似文献
3.
5.
6.
7.
8.
为了探究镁合金表面单纯镧盐转化膜的最佳成膜温度,采用不同成膜温度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镧盐转化膜,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膜层表面形貌及成分组成进行观察分析,采用点滴试验和电化学方法对膜层耐蚀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 表明:镁合金试样表面生成了镧盐转化膜,不同成膜温度所得试样的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裂纹,其中20 ℃获得的镧盐转化膜表面裂纹最少;EDS结果表明镁合金表面形成的镧盐转化膜主要组成为La和O元素,XRD结果表明转化膜主要组成是氢氧化镧;点滴试验结果显示20℃获得的镧盐转化膜耐蚀效果最好,电化学测试结果与点滴试验结果存在一致性,相对未处理镁合金试样,自腐蚀电位正移了865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4个数量级,阻抗模量增加了约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
无机成膜剂对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成膜及防火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石膏、内墙腻子、熟石灰、液体硅酸钠这6种粘结剂作为成膜剂,通过添加其他助剂制备钢结构防火涂料,考察粘结剂种类对防火涂料成膜性能及高温膨胀防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硅酸钠比较适合做无机防火涂料的成膜剂;将模数为1.0的固体硅酸钠、模数为3.0的液体硅酸钠按照硅酸钠固液质量比为1∶7混合,在添加量为40%(质量分数)时,制备的无机防火涂料成膜性及高温膨胀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 相似文献
10.
成膜助剂对CCMC/PVA复合膜力学特性及生物降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流延成膜工艺制备了CCMC/PVA生物降解复合膜,研究了PVA、乙二醛以及PPE 3种成膜助剂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成膜助剂,可以增强复合膜的机械性能、调控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当PVA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乙二醛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PPE添加量为0.6%(质量分数)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可达22.5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258%,固体琼脂平板培养50 d,微生物生长达到4级,土埋100 d,复合膜失重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1.
以氨基硅油(ASO)和羧基硅油(CAS)为构筑基元,在乙酸乙酯溶液中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集体ASO/CAS。以单晶硅和棉纤维织物作载膜基质,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ASO/CAS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SO/CAS在单晶硅上形成的膜微观形貌呈规则... 相似文献
12.
以4-溴苯并环丁烯(4-BrBCB)和烯丙基溴(ABr)为原料,利用Grignard反应一步法合成出4-烯丙基苯并环丁烯(4-ABCB)单体,并通过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地将硅氧烷引入到BCB单体中,合成出1,3-二(3-苯并环丁烯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PSBCB)单体。单体结构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进行了表征和确认。DPSBCB单体在热引发条件下开环聚合得到具有一定交联度的可溶性预聚体。最后利用旋涂法制备出聚合物薄膜,分析了聚合物的成膜性能和热性能,结果显示,薄膜的均方根粗糙度(RMS)为0.79 nm,聚合物初始分解温度为445℃。说明DPSBCB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孔隙率(P)在0.03%~4.96%范围内的16组碳纤维增强树脂(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材料中孔隙的平均长度、平均宽度及平均宽长比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FRP复合材料的孔隙形貌在整体上呈现统计特性,当孔隙率0.03%≤P0.5%时,孔隙截面接近圆形,孔隙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10~50μm和10~30μm,平均宽长比为0.5~0.8;当孔隙率0.5%≤P3.0%时,孔隙截面逐渐趋向于椭圆形,孔隙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50~70μm和20~30μm,平均宽长比为0.5~0.6;当孔隙率3.0%≤P≤4.96%时,大多数孔隙截面呈现长条形,孔隙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50~100μm和30~40μm,平均宽长比0.35~0.5;同时,CFRP复合材料的孔隙形貌也具有随机特性,不同孔隙率试样之间和同一试样不同部位之间,其孔隙形状、尺寸及分布都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纯钛片表面制备出了结构整齐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 主要研究了电解液的性质、浓度以及氧化时间对TiO2纳米管阵列形貌的影响, 并对不同电解液中TiO2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HF酸电解液中均可制备出规则、均匀的TiO2纳米管阵列, 管径均匀, 表面平整, 但是纳米管的长度均较短, 约为300~350nm. 在高浓度HF电解液中, 同时获得了规则的纳米管阵列和纳米棒阵列. 在0.5wt% NaF和1mol/L Na2SO4中性电解液中也可以制备出表面光洁、排列整齐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 纳米管长度明显长于HF酸电解液中获得的纳米管阵列, 达到了700nm, 但是阵列的表面平整度较差. 在乙二醇+0.6wt% NH4F+2vol% H2O有机电解液体系中可以制得超长的TiO2纳米管阵列, 管径在150nm左右, 管长可达6μm. 相似文献
17.
矿用钢丝的表面腐蚀形貌及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丝绳中钢丝锈蚀是造成矿用提升钢丝绳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以矿用钢丝为研究对象,在模拟矿井淋水的碱性腐蚀介质下开展长时间的腐蚀试验,观察腐蚀形貌并探讨钢丝的腐蚀规律,基于分形理论计算腐蚀形貌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值可以描述钢丝腐蚀过程中表面形貌的复杂程度;腐蚀表面与分形维数密切相关,腐蚀越严重,表面形貌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浸泡初期以点蚀为主,失重速率变化较快,分形维数先升高达到一个峰值随后减小;浸泡后期以均匀腐蚀为主,失重速率变化趋于平缓,分形维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发生了微相分离,聚ε-己内酯(PCL)链段形成柱状微区;PCL链段体积分数较低时,薄膜表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段聚集为主,但未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洞;随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及PMMA链段分子量下降,PCL柱状微区面积增加,向薄膜表面迁移并逐渐形成覆盖,造成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相似文献
19.
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膜形貌及疏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利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与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的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氟代聚丙烯酸酯(FBDH),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其结构、成膜性及膜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观察尺寸为50 nm、扫描范围为5 μm×5μm条件下,观察所合成的F... 相似文献
20.
Q235碳钢在滨海盐土中的腐蚀形貌、产物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Q235碳钢在10%,20%和34%(水饱和)含水滨海盐土中一个月的腐蚀形貌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计算不同含水条件下的腐蚀失重,并对腐蚀产物进行Raman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扩散控制的影响,Q235碳钢在10%含水滨海盐土中的腐蚀失重最大,其形貌以局部腐蚀为主;含水量增加,腐蚀失重迅速下降,腐蚀形貌由局部腐蚀转变为均匀腐蚀。Q235碳钢在20%和34%含水滨海盐土中的腐蚀产物主要是α-FeOOH;受腐蚀产物表面脱水的影响,在10%含水条件下的腐蚀产物出现分层结构,内层主要成分是α-FeOOH,腐蚀产物中的Fe2O3和Fe3O4等多分布在α-FeOOH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