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董建辉 《建筑节能》2004,32(5):13,40
建筑和时装、皮包等向来都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对技术发展的敏锐反映,对材料的发掘和表现,对造型的不懈追求……而最大的共同点就都是视觉的艺术。建筑不是仅在自己小天地中正襟危坐的正统学科,也不是动辄就负担着教化社会使命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袁远晖 《建筑与环境》2009,3(4):156-157
新奔驰博物馆和宝马世界它们分别是该年度竣工的欧洲投资最大的公建,这也是有着众多共同点却又形态迥异的两个大型展览公建。还在立项和图纸阶段,它们就都已经注定了将是备受瞩目的明星建筑。而纵观现代建筑历史,还从来没有过两个诞生时间如此接近的地标性建筑象它们那样,具有如此相似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所有法国建筑设计中最大的共同点是对建筑背景的关注。法国建筑师设计时从来都将文化、历史、环境因素和城建规则考虑在内。很多项目都处在一个建筑密度很高、有时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框架之内。比如今天,很多建筑产品都是对现有房屋的重修和更新。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建筑师们设计时采用当代的设计观念。很多法国在华的设计项目都考虑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考虑到其空间感,传统建筑风格(如四合院结)以及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4.
就胡塞尔现象学而言,现象学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建筑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的层面上。这一通过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而产生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在反思的目光中的描述分析;对直接性的强调;排除价值判断和理论成见的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胡塞尔现象学也在内容的层面上与建筑学发生关联,这是由现象学方法的实施所必然导致的。建筑现象学要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对人类建筑活动的现象学描述分析。它本身不是建筑术,不是艺术或技术,但却是确切意义上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5.
文脉整合下的大学校园环境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文芳 《山西建筑》2005,31(4):14-15
介绍了大学校园改扩建工程中建筑的整体性,阐述了高等学校校园建设、校舍功能的相同性和相近性,其共同点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功能完备、教育环境显著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德侬 《华中建筑》1992,10(2):12-14
我们对后现代的引进有可能只做了一半,基本上是詹克斯式的,而对解构的介绍又可能过于宽泛,包括了并不是真正解构的反构成主义建筑,也是受到了詹氏的影响。虽然在我国并不存在本土的后现代建筑思想,但和詹氏后现代错接的条件是存在的。对后现代和解构的理解缤纷而深奥,其共同点是背离建筑的基本目标。世界建筑需要回归基本目标,中国建筑亦需要回归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丁百湛  顾华 《石材》2010,(3):27-28
通过对《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才才》新旧标准及与其他建筑板材标准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新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作为美食空间的建筑类型包罗万象:从人行道旁供应小吃的摊位到豪华餐厅,从街角的咖啡吧到员工餐厅。这些不同的情况取决于不同的条件和功能限制,每种情况都对自身的设计提出了独特的要求。除了食物的准备和供应这一基本主题外,所有这类场所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定性建筑的需求。鉴于此,本期杂志刊登了Claudia Fuchs以“感官全体验”为题的介绍性文章,文章关注的是当下餐厅的设计动态。  相似文献   

9.
绍兴体育中心体育场、重庆国际马戏城、珠海歌剧院,听上去就感觉是三个气势恢宏的建筑项目,同时又各自独具一格,不落窠臼。其实,这三个建筑项目都出自一家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院")。"复杂形体、复杂空间、复杂的功能和性能以及高品质要求,是这三个建筑项目的共同点。"北京市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反后现代的引进有可能只说了一半,基本上是詹克斯式的;对解构的介绍有可能过于宽泛,包括了并不是真正解构的反构成主义建筑等。也是受到了詹氏的影响。虽然在我国并不存在本土的后现代建筑思潮,但和詹氏后现代错接的条件是存在的。后现代和解构的理论缤纷而深奥,其共同点是背离建筑的基本目标。世界建筑需要回归基本目标;中国建筑需要回归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目前合肥政务文化新区中最火热的两个住宅小区——宋都·西湖花苑和国建的香榭水都的实地考察,试图捕捉合肥未来繁华地带的影子,并想总结出一个高水平的小区规划设计的共同点作为以后实践和评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建筑美和建筑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强调建筑美不是艺术美,而是物质产品美;建筑艺术不是纯艺术,而是实用艺术,并就建筑美与艺术美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应对全球变暖从建筑角度应该做些什么,那样可能不仅要改变生存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住所。在当今的建筑设计实践中,可持续发展还仅存在于局部。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缺乏环保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全球变暖。如果我们要认真的面对环境保护问题,那就必须建设绿色建筑,并对已经存在的建筑进行尽可能的绿色改造。目前在全世界已有15个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的绿色建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备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建筑力学是建立在弹性定律的基础上”,对“弹性定律”而言,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点夸张。难道学问如此广博精深的建筑力学,这条简单平凡得连初中生都懂的定律就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15.
罗劲 《中外建筑》2009,(5):44-55
文章通过对建筑历史与场所感的分析,阐述一个从记忆开始的建筑的创作过程,证实我们常说的设计也许不是—种单纯的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整个人类文化不是唯一模式,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不同。但是,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在建筑文化中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许多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和地区,已不满足于现代建筑的单一文化模式,而纷纷提出对本国、本地区文化的再认识。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发展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如何实现不失其文化特点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巳然破坏了现有的环境,据统计,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能耗占了50%左右,对于整个建筑体系中急需要改近的是哪个环节?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王铁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绿色设计不是今天才有的,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只不过是每个时期对它的标准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愚鹏 《中州建设》2013,(17):18-21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认为,“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从济源城乡规划管理局建局之日起,就预示着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9.
张晓洪 《华中建筑》2002,20(5):42-44
一直以来,建筑都被看作为艺术。然而,建筑和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呢?该文通过对艺术与建筑的本质及特征的分析探讨,并比较其不同差异,论述了建筑有艺术的特征但不是艺术,把建筑视为艺术是不够严谨的。同时文章也对建筑的审美特征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筑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展示,任何对建筑的描述,都是体验者对描述对象潜意识分析重组后得出的综合印象。预期建筑得到一个多元的不固定的形象,体验者在项目场所游走,能够感受到步移形异,最终得到一个动态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