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家围子油田油气藏类型有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4种油气藏类型,主要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研究认为,主要的油气藏类型是断层——岩性油气藏和断块油气藏,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以纯岩性油气藏为主。在研究油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期次的研究,总结出徐家围子地区油气运聚成藏的4种模式,并确定了油气成藏及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长期基准面变化过程中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对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的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控制着油气的生储盖组合及岩性油气藏的特征及类型。本文作者根据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中长期基准面的变化,总结出基准面变化过程中油气的生储盖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岩性油气藏的类型、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对吐哈油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凹陷西斜坡地区岩性油气藏发育广泛,但分布复杂。通过对西部凹陷西斜破缓坡带、坡洼过渡带和深陷带的构造和沉积条件的研究,从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成因分析入手,总结了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地区各种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作为辽河盆地西部凹石油富集程度较高的海外河油田,其西部的断裂带临近生凹陷,发育泛滥平原相、扇三角洲相沉积,由于各期砂泥岩相互叠置,有利于岩性、构造一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在实践中,通过运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储层频谱成像分析、波阻抗反演以及与沉积相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落实了构造、储层的分布特征与含油气分布规律,确定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最终为该地区的滚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铁边城50井区主要为构造-岩性复合式油气藏,由于该区油水分布受砂岩顶面高程控制,砂岩顶面高度不同导致了油水分异不彻底,鼻状构造与古地貌基本一致是该区油气的聚集和成藏的主控因素。通过分析该区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综合钻测井、储层物性、沉积相带分布、含油性、储层评价结果等结果进行判断,预测出延9、延10两层相应的两类有利区。  相似文献   

6.
该文讨论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红连地区的油气成藏期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藏模式。受特殊地质背号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构造及岩性油气藏发育为特色。该区油气藏为明显的两期成藏,早白垩世末为第一期成藏,晚第三纪为主要成藏期,并且形成了上生下储侧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断层沟通下生上储运聚成藏模式。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构造背景及岩性的上倾尖灭对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西斜坡带构造位置有利,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已经成为近几年贝尔凹陷乃至海拉尔盆地勘探热点,是规模增储的现实领域。通过对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的分析认为,斜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局部发育岩性油藏,具有平面分带、纵向多层位的分布特点,斜坡带中、下带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总体上,贝西斜坡带体现了洼槽控油、相带控储、构造控藏的油气聚集模式。以此建立了贝西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有效地指导了贝70、贝66等井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在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埕北凹陷沙三段进行调研,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凹陷沙三段的地质特征和油气藏特征,认为油气藏成藏主要取决于岩性圈闭、烃源岩分布及输导体系等因素,对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吐哈油田七泉湖-玉果构造带为倒,分析了构造-岩性油藏精细评价思路及方法,以及在油藏评价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运作方式,积极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开展滚动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田东凹陷北部陡坡带是百色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油藏类型以岩性-构造和岩性油藏为主,通过层序地层研究建立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利用地震资料开展相控储层预测,预测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储层发育及分布,总结区带控砂、疏导、成藏的规律和特点,预测优选有利隐蔽圈闭,提出井位部署建议,经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青东凹陷具有独特而复杂的成藏特征,通过基础地质的综合研究,识别出青东凹陷发育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油藏等四类油藏类型,阐述了各种不同油藏类型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明确了有效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输导条件等油气成藏要素和主控因素,研究认为青东凹陷具有双源供烃的油源条件,发育6套储盖组合,骨架砂体和输导断层为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将青东凹陷划分为西北部斜坡、西南部断阶、中部深洼和东部走滑断裂四个油气聚集带,并解剖了各个油气聚集带的成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元宝山凹陷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残留型断陷,凹陷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初始裂陷、快速断陷、稳定沉降及断陷消亡四个阶段。经过对该凹陷的油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的研究发现,不同的构造带上成藏模式各具差异。东部陡坡带和西部缓坡带两侧埋藏较浅,发育的是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构造、断块稠油藏;位于凹陷中部的中央洼陷带为自生自储断块、断鼻油气藏、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3.
葡萄花油田西部葡萄花油层断层极为发育,油水关系复杂,储层发育变窄、变薄。在分析葡萄花油田西部区域各区带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不同区带上的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概括为:背斜带构造成藏模式、斜坡带构造-岩性复合成藏模式和凹陷带岩性成藏模式;并从动、静态要素分析确定了油气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伊敏凹陷是位于海拉尔盆地东部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在系统分析了伊敏凹陷石油地质条件后认为南北次凹南屯组的暗色泥岩为伊敏凹陷主要烃源岩。凹陷内广泛分布铜钵庙组、南屯组及大磨拐河组3套储集层,大磨拐河组泥岩可作为区域盖层,南屯组中的泥岩也可作为局部盖层。凹陷内存在构造、岩性、复合、地层四大类型油气藏,北部次凹孟根楚鲁构造带和南部次凹伊敏构造带为伊敏凹陷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南阳凹陷自1993年转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随着滚动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东部老区滚动增储与稳产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通过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工作,结合油气勘探成果,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分析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等,在滚动勘探中取得了新突破。通过深入研究,总结出滚动勘探潜力四个方向,主要为构造主体及周缘空白带、拓展出油层系、寻找断层+岩性油气藏、老井复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构造油气藏勘探的难度日益增大。本次在地质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鸳鸯沟地区沙一、二段岩性油藏成藏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应将该区做为岩性油气藏勘探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白庙构造位于东濮凹陷兰聊断裂中部,前梨园与葛岗集两个生油洼陷的结合部,是受基底隆起和兰聊断层控制形成的半背斜构造,西与桥口构造相望。沙二~东营期形成的滚动背斜是中浅层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白庙深层储层类型低孔、低渗,碳酸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是典型低孔渗深层气藏。深层油气藏侧向上受构造、岩性两种因素控制,是带油环的构造岩性复合凝析气藏。  相似文献   

19.
郝现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是胜利油区沙三中岩性,构造一岩性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该区油藏规律及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应用,已成为近十几年来沙三段油藏储量发现规模最大、新建产能效果好的增储上产主阵地.  相似文献   

20.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准确预测砂体及分析成藏规律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海安地区戴南组地层岩性油气藏比较发育。从生、储、盖三方面分析了戴南组地层的成藏条件,结合地震资料、钻井情况、波阻抗反演,对研究区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具有近油源、富砂体、占高点的特点。研究区岩性油气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成藏,油气通过断层和砂体运移,在构造高部位聚集,而低部位砂体仅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这为海安地区岩性油气藏钻探指引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