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江南昌段东西河分流处河床演变与航道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赣江是长江水系中的第二大支流,它发源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区,其主支流-西支在永修县吴城镇注入鄱阳湖,再经量子湖口入长江。介绍了赣江尾闾地区南昌段的水系特点和水文泥沙基本情况,对1987-1992年四级航道整治后南昌段东西河分流处的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着重分析了东西河分流比随上游来流量而变化的原因和对策;对赣江主航道-西河进口的两个浅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赣江南昌至吴城段河西宽阔,比降平缓,来水量丰富,含沙量很小,具有发展水运的优越条件,赣江南昌-湖口航道整治成为三级航道是安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高幼华 《人民黄河》1995,17(3):12-15
通过研究有关实测及分析资料,认为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所在河段的河床演变,受其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及本段河床边界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三门峡水库兴建和改建运用以及一系列河势控导工程修建前后,该段河床演变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此外,本文还对该段河床变化趋势,特别是对小浪底水库兴建的影响进行了预估,并介绍了模型试验中该段河床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主城区河段处于水库变动回水区,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规律将发生变化,该河段泥沙冲淤变化的分析研究,备受有关方面关注。根据2007年及多年所监测的来水来沙资料及河道观测资料,对重庆主城区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量主要与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形态、两江相互顶托等因素有关;2007年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主要分布在开阔段的缓流、回流区等部位;主要淤积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主要冲刷期分别为年初至6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1月中旬至年末;全年略呈冲刷态势。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河道宽阔,分汊河段较多,洲滩冲淤消长变化较大,河道深泓主流摆动也较频繁,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分汊河道演变及航道条件随之发生改变。以长江中游主要碍航浅水道之一的嘉鱼水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实测资料,分析微弯分汊型河段自身演变,认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道演变过程和特点,分析水道演变的影响因素,探讨三峡工程对本水道演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预测水道演变趋势和航道条件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改变了嘉鱼水道过渡段单双槽交替的变化规律,弱化了汪家洲边滩与复兴洲低滩彼此消长的关系,河道洲滩以冲刷为主,预计在三峡工程的长期影响下低滩仍会有所冲刷,左汊进口更趋宽浅,主流摆动空间增大,航道条件的不稳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1~2005年长江界牌河段南门洲的实测资料和以往分析成果,概述了界牌河段南门洲汊道的基本情况和冲淤特性;针对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的河床演变特性,并结合界牌河段南门洲汊道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值和实测断面资料,计算了南门洲汊道及出口河槽断面的演变过程和泥沙淤积量,分析和总结了长江界牌河段实施整治工程以后,南门洲汊道及出口河段的河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赣江尾闾河段水沙特性及河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赣江尾闾河段的水沙特性与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对该河段水文、泥沙和地形演变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河段的径流、输沙、水沙关系、分流比、冲淤变化、河床稳定性、演变影响因素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赣江尾闾河段输沙量明显减小;河段分流比呈西河增大、东河减小的趋势;全河段演变以冲刷为主,且河道上段的冲刷量远大于中下游河段;东、西河纵横向稳定系数呈上游往下游递减趋势;万安水库的运用、河道采砂、鄱阳湖水位的降低是赣江尾闾河段冲刷的主要因素;万安水库运用时间的增长及河道采砂管理的规范化,将有利于赣江尾闾河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根据宝珠寺水电站运行条件下游河床冲淤演变模型试验结果,分析了下游河床冲淤演变规律,指出在左岸堆碴对下游河床淤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敖大光 《人民珠江》1989,(4):21-27,20
本文据有关史料、水文资料和解放初致1983年西江实测河道地形资料,采取密集断面剖读的方法进行了全河段的冲淤计算,从水动力方面研究入手,分析了河道历近期演变过程、变化特点、冲淤速率及其发展趋势,探索了多河汊,多口门河口区的河床演变规律,把天河以下西江干流分为河流段和过渡段两种演变模式:河流段具有大水年冲、小水年淤的特点;过渡段泥沙淤积比较严重,河道具有丰枯水年同样淤积的特点。天河致灯笼山河道每年平均淤积量仅占西江干道年平均输沙总量的5.6%,其余94.4%的泥沙输入海区。这一新的结论与过去一直沿用的二八开结论,即“沙总量中有20%淤积于河道,80%输往海区”是不同的。研究还表明,西江河口河床演变剧烈的地区是在内海区,由于沙滩变动频繁,沟通澳门海区的洪弯水道水量分与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处在新的变动时期,在洪弯水道整治中,应该顺应河势,因势利导,充分考虑河床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小埠东橡胶拦河坝枢纽工程位于临沂城区小埠东村东,是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是集防汛、灌溉、截流调蓄、城市供水、旅游开发兼具社会、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多功能的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建成,对促进临沂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工程下游河床高程急剧降低,河床演变很大,局部形成  相似文献   

11.
杨先红 《吉林水利》2010,(7):54-55,58
伊犁河中下游河段属平原游荡性河流,河床冲淤变化频繁,主流游荡不定,影响了对伊犁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沿岸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本文通过伊犁河下游某控制断面附近上下游河段的冲淤变化,揭示河床演变规律,并提出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众多,碍航问题突出.以典型弯曲分汊河道监利河段为例,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演变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乌龟夹将作为主汊长期存在,在三峡蓄水运用以后,乌龟夹的主汊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但乌龟夹口门处的浅区将继续存在,加之水库汛后蓄水期间水位快速退落,退水冲槽的能力大幅减弱,碍航问题将更为严峻.本文在总结河段浅滩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现有分汊格局,稳定洲滩,束水冲槽,结合清除下段水下碍航物的整治方案,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监利河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黄河上游河段水库联合运用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少,河道演变剧烈,研究该河段演变特性变化可为河道防洪、防凌及下游河段水库调水调沙提供技术支持。为此,基于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并通过输沙率法结合同流量水位及典型断面变化分析了该河段水沙变化特性、河道时空冲淤分布特性及河道冲淤与水沙条件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河段近期来水来沙总量偏少,至2018年有所增多,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2012—2019年河段累积冲刷2.7亿t,其中汛期冲刷1.96亿t,河槽刷深展宽,河床高程下降,局部表现为上游冲刷下游淤积,包头上游河段冲刷量约为3.59亿t,下游河段淤积量约为0.72亿t,汛期冲淤变化比较剧烈。结果表明,来沙量大幅度减少,致使水流含沙量不能满足水流挟沙能力是河段发生整体累积性床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河内蒙古河段近期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素珍 《人民黄河》1996,18(9):43-44
  相似文献   

16.
17.
浦承松 《泥沙研究》2002,(2):76-80,F003
应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沙河床演变数学模型,分析了堤防工程建设及青山咀水库建成后,下游龙川江楚雄城区10.4km河段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河床冲淤变化对防洪的影响。冲淤计算结果表明,堤防工程建设后,河床发生微量淤积,但使洪水位抬高有限,对河道过流能力影响不大。青山嘴建库后,下游河床将发生冲刷下切及床沙粗化,但年际间的变化不至于危及堤防安全。为青山嘴建库提供了一定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大量水文、泥沙及河床地形资料,对红山头至雅口河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上游受人工控制后该河段的演变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影响。上游建水库后对来水来沙条件虽有所改变,但从河床粗化与河床与河岸的相对可动性比较更有利于展宽,并从各种稳定性指标分析,该河段目前尚属游荡性河型的下限。按照纵比降、冲淤及滩槽高差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明确了重点整治部位,指出下段冲深、摆动加剧的不利后果,提出一系列整治原则,并可作为同类河流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赣江干流中-下游河段长系列水文样本资料,研究河床演变的主要变量历史变化过程,探索河道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分析相应的河床发展态势,提出相应措施,为建立良好的赣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