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惠普表示将在未来的一年内主推其融合基础设施,全新的解决方案是"向希望消除IT散乱、复杂性和大量维护成本的用户描绘了未来IT基础设施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庞有为 《通信世界》2008,(29):I0023-I0023
面对已经拉开的电信重组大幕,运营商正式开始接受融合考验,而IT系统首当其冲,因此,运营商选准IT合作伙伴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由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举办的针对国内电信运营商重组的“惠普电信周”系列研讨活动在京举行。惠普为中国移动、新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举办了专场研讨会,旨在帮助运营商在短时间内、以平滑的方式完成重组转换和业务、支撑和IT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积极应对全业务运营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电子科技导报》2003,4(4):23-24
现在,就连惠普这样的巨无霸也开始将目光调低。3月25日,惠普服务和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惠普大厦联合宣布,惠普服务和东软将在桌面级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服务两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双方共享技术、人员与客户资源,将原来只在跨国公司应用的IT外包服务下移,全面推向国内大中  相似文献   

4.
IT平台是指信息技术平台,对企业而言,是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了: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器以及数据存储系统设施,在IT平台基础之上才有了企业的业务以及应用系统。本论文通过对IT平台概念的阐述,以及明确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根据一些管理的实例,来说明IT平台在组织的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6,(17B):17-17
在惠普公司的动成长企业战略面前,HP管理软件必不可少。在今年三月在悉尼举行的“HP软件2006亚太年会及HP Open View论坛”上,HP强调:未来惠普将继续加大在OpenView软件的投资,并通过自主创新和收购,在IT基础设施优化、IT流程自动化以及业务服务管理三方面继续深入和强化。  相似文献   

6.
《通讯世界》2010,(11):53-53
作为未来数据中心架构蓝图的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是为了弥合企业需求与IT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而设计。它能够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电源与冷却技术等整合到一个可互操作的共享资源池中,从而帮助客户消除技术孤岛。公共的管理平台可以对这些资源池加以管理和配置。惠普助力企业构建一个高效的基础设施,以全新的简化、集成和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电信技术》2008,(3):98
惠普刀片:Citrix的理想平台 HP BladeSystem是Citrix Solution的理想平台,可以提供高效、灵活的基础设施,实现统一的管理。该方案将服务器、存储、网络、制冷以及管理等进行了良好的集成;可自动监控和打补丁,实现系统的供给和恢复;节省IT资源,具有性价比高、管理简单、提升业务价值等优势;可随着业务增长进行灵活扩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通信技术》2010,(3):I0011-I0011
近日,惠普公司宣布推出电信业绿色节能新方案。惠普表示,从加速应用程序部署到确保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持续可用,到避免在重建服务器时关闭服务器和桌面以进行测试与开发环境的部署,再到最终降低风险、降低成本并改进整个IT环境的灵活性。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拥有强大的转换IT基础架构的能力,将改变运营商的IT管理模式,包括系统的架构方式以及如何推出多元化的电信服务和确定资费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世界电信》2011,(4):11-11
在“2011中国通信行业云计算峰会”上,据中国电信企业信息化部应用开发处有关领导介绍.中国电信IT系统云计算应用将分为三个阶段予以落实:近期,推广较为成熟的云计算应用,推动资源池建设,实现IT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拓展PC服务器应用范围;中期,扩展IT资源池支撑范围。实现对非关键和中小规模应用的统一支撑,建立IT基础设施云管控体系和相应流程;远期,完成全集团的IT基础设施云搭建。推广IT中间件资源池及PaaS平台。  相似文献   

10.
宿建光 《通信世界》2003,(26):46-46
在惠普和康柏合并一周年之际,惠普推出一项新举动.在全球隆重发布Adaptive Enterprise战略。在中国,惠普“动成长企业战略”旨在帮助中国企业和首席信息官驾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以创新追求成长.实现IT与业务最佳同步,帮助企业建立“终极的适应性”.并迅速产生全新的业务平台,让企业真正“动”起来。正是基于动成长企业战略,惠普自身成功管理了IT业有史以来最大合并所带来的变化,实现了业务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降低IT运作的成本与复杂性,节约成本达30亿美元,成为了动成长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IT系统的应用效能,构建面向用户体验的IT指标管理体系,是实现IT监控管理从基础设施监控向业务监控的基础和关键。分析了IT业务监控的新需求,设计了面向用户体验的IT指标体系,提出并构建了应用效能监测平台,依靠此平台,能够自动监控和分析其IT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各运营商目前在IT建设尤其是基础架构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介绍了IT基础平台的理想能力目标、实现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电信运营企业的实际建设情况,给出了IT基础平台的实现架构模型和关键功能的描述,旨在为电信运营商的IT基础设施整合与优化建设提供思路.文章最后分析了运营商发展IT基础平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IT运营管理首先要对IT基础设施实施“一站式”运营管理,这才是IT建设重中之重的前提和基础。 IT设施运营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德讯公司近日推出了一套集多通道接入与多通道监控于一身的”一站式”IT设施运营管理平台——DcLiVe。DCLiVe系统遵循ITIL标准,不仅为企业、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人员提供了对IT设施进行集中管理的门户.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电信科技》2007,(2):70-70
2007年2月1日,惠普(HP)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整合资源,出击2007”的惠普企业级存储暨服务器新闻发布会,启动腾飞系列之Win-together服务器与存储双剑合璧计划,并于2007年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在此计划中,惠普集合在服务器和存储两大领域的领先技术、方案和服务,提供融HP Integrity动能服务器与HPStorage Works存储设备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借助这些方案,金融、制造、电信、政府、教育、交通等各个行业的客户在建设适应性IT基础设施时.不仅能降低IT总体成本,而且可以实现轻松而简单的部署,加速IT变革。惠普亚太及日本区副总裁暨存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陈达景(Anthony Chan)先生与会发表了重要演讲。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级服务器暨存储产品部资深产品经理杨明、王栩东也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5.
惠普信息     
中国惠普继续领跑IT外包服务:近日,国际权威研究机构IDC公布的最新IT服务市场报告表明,中国的IT外包服务正处于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未来几年发展潜力巨大;而中国惠普公司管理服务将继续以明显优势领跑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刘唯力)中国惠普公司与惠普商学院双获表彰:在近日举行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ITIL在国外的兴起,基于服务生命周期的ITIL V3内容和定位,分析了ITIL的发展趋势和国外IT服务管理进展.论述了我国的IT服务管理发展现状,提出我国IT服务管理的5大发展趋势,指出完善IT服务管理系统,提升IT基础设施作用,对我国大多数还处在运维管理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UPS应用》2014,(4):81-82
DCIM(DataCenterInfrastructuremanagement),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是将IT(信息技术)和设备管理结合起来对数据中心关键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容量规划等集中管理。通过软件、硬件和传感器等,DCIM提供一个独立的管理平台,对数据中心IT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6月底,惠普在京举办了“适应性IT基础设施缔造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客户研讨会,会上,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A n n Livermore女士、惠普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惠普执行副总裁余振忠与中国众多行业的企业代表一道,共同探讨了以适应性IT基础设施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同时展示了惠普以创新科技和专业服务为基础,帮助客户规划、建设、集成、管理适应性IT基础设施,并以此缔造企业追求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的蓝图与实力。“动成长”战略解决企业当前业务需求当前,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IT、互联网与通信的进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1TIL在国外的兴起,基于服务生命周期的ITILV3内容和定位,分析了ITIL的发展趋势和国外IT服务管理进展。论述了我国的IT服务管理发展现状,提出我国IT服务管理的5大发展趋势,指出完善IT服务管理系统,提升IT基础设施作用,对我国大多数还处在运维管理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庞有为 《通信世界》2008,(24):I0006-I0006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的关键业务越来越离不开IT系统的强大支撑,IT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成为确保企业业务永续的重要前提。如何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IT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每个参与奥运会的企业都要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全球领先的IT月臣务提供商,惠普运维眼务团队推出了“惠普服务,加油2008”的保障行动,与客户共同共同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