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及近年来不断强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领域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改进的过程。从各环节的实践,分析了构建黑龙江省智能电网的作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物联网的背景及其概念,从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电力调度、用户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结合新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如何做好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3.
<正>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公司以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设备技术研发为基石,以服务国家电力建设为己任,形成了全电压等级、全系列的电力设备产品线,产业覆盖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核心业务聚焦于特高压输电及电力电子、智能变配电系统、智能用电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设备、新能源并网及发电、智能工业供用电及节能系统、轨道交通智能牵引供用电七大业务领域,是国内综合配套能力最  相似文献   

4.
要媒速览     
《电气应用》2008,27(15)
美国富贵草电力配置智能配电系统Harley A,Mayfield/Allegheny Energy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供电公司不得不面临由此带来的对电力设施的考验。如发电容量、输电容量、二次输电容量以及配电容量等电网元素,将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流输配电技术日新月异,以电压源型变流器为基础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直流电网技术以及混合直流输电技术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配用电领域,一方面,在海上风电及大规模光伏电网并网领域,中压直流配电技术表现出优越的技术经济特性,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在城市配电、数据中心供电、智能楼宇与智能家居、分布式发电  相似文献   

6.
《变压器》2011,(4):67
智能电网将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领域都发挥作用。提起"智能",很多人立刻联想到科幻电影。与其他领域的智能化比较,电网的智能化无疑将促进生活的便利、电力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因为对于世界的发展而言,能源因素是很多国家发展的关键优势或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7.
<正>绿色能源设备开启和谐未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公司以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设备技术研发为基石,以服务国家电力建设为己任,形成了全电压等级、全系列的电力设备产品线,产业覆盖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核心业务聚焦于特高压输电及电力电子、智能变配电系统、智能用电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设备、新能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能源设备开启和谐未来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的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公司以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设备技术研发为基石,以服务国家电力建设为己任,形成了全电压等级、全系列的电力设备产品线,产业覆盖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横跨一次及二次、交流及直流装备领域。核心业务聚焦于特高压输电及电力电子、智能变配电系统、智能用电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设备、新能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电网建设和管理现状,提出了中国智能电网未来在技术经济领域8项关键问题的研究框架,分别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过程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可行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将渗透到电力输送的各个环节,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和营销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在电网建设、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应用和用户交互等方面也将发挥巨大作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电力生产管理、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智能用电,从而实现按需发电,避免电力浪费;促进分布式发电;保证输电安全;提升服务水平;节约电能使用。从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大局出发,从服务于坚强、统一智能电网的建设出发,紧跟国际最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开拓进取,力争在未来3年内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任雁铭 《供用电》2014,(1):52-54
正在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IEC 61850符合智能电网发展的技术方向。但IEC 61850最初是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制定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IEC 61850的经验。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多个环节。IEC 61850 Ed 2.0[1]之后,已突破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范围,开始应用于发电,如风电、水电、分布式能源(DER),输变电状态监测,配电,用电等多个领域,成为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网络通信协议。面向智能  相似文献   

12.
王玉胜 《电气技术》2012,(5):I0003-I0003
2012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在建设可靠稳定、灵活方便的智能电网的整体框架中,采用先进的智能配电装备与技术,利用先进的电能管理技术构建可靠的智能配电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智能电网的信息通信系统是以智能电网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满足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对通信的需求.通过建立通信信息平台,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以及电网与用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使整个电网融为有机整体[1].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智能用电技术领域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2-8],具体表现为: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能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设施、电力光纤到户等关键技术的研究;②智能电能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用户智能交互终端等设备的研制;③智能营业厅、自助缴费终端、视频统一监控平台等多媒体业务大量出现,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的互通性不断增强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智能电网的简单定义及其目标和功能.根据智能电网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中国电网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发电、输电、配电方面实施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的建议,包括预防大面积停电、推进电力市场化、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和应用超导技术、研究大容量储能技术,以及配电网需增加停电管理功能、高级量测体系、开放式设计和可再生能源接入等.  相似文献   

15.
《电力系统通信》2011,(11):58-58
到2011年10月11日,北京电力公司智能电网通信平台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通信平台全面支撑了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在技术方案、标准制定、业务承载、新技术应用、人员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根奇 《大众用电》2009,(10):28-28
1智能电网概念的引入 所谓智能电网。代表着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方向。即在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环节应用大量的新技术,最终实现电力的优化配置以及节能减排。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推出了智能电网的建设计划。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明确,未来我国将发展智能电网,并尽快出台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智能电网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在建设可靠稳定、灵活方便的智能电网的整体框架中,采用先进的智能配电装备与技术,利用先进的电能管理技术构建可靠的智能配电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为了深入研讨智能配电网及智能配电系统的产业及技术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寻找在这次重大机遇中的成长路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电工装备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论述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电源的并网消纳对电网安全运行和电能传输质量所产生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在于并网消纳,涉及发电、输电、配电、运行、调度等电力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并网方式、控制技术、输电技术、调度技术等角度分别总结了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并网友好、控制智能、输电可靠、多能互补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关键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领域科研、设计、生产运行、设备制造、教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特别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业委员会定于2014年10月在武汉召开第三届全国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征文范围:1.高压直流输电技术;2.柔性直流输配电技术;3.灵活交流输电技术;4.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技术;5.电能质量治理技术;6.电力节能新技术;7.电源与储能技术;8.电力拖动技  相似文献   

20.
传感器在电力系统的状态监测、电气量测量、安全防护及绿色环保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智能电网愿景中涉及的应用环节和信息监测需求,对智能电网可能应用的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梳理,阐述这些传感器技术特点以及技术基本原理。然后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应用场景出发,具体分析了智能电网的信息感知需求,各类传感器主要应用现状,以及智能电网下的各个环节传感器典型应用模式。根据电网中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认为目前传感器技术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体系化、网络化、集成化、融合化、智能化等设计。最后对一些新型传感器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