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GaAs/AlGaAs分布反馈Bragg反射镜在GaAs衬底上制作了一个微机械的调谐滤波器.该器件在7V调谐电压下调谐范围达28nm.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微机械技术制作了一种1 310 nm基于InP/空气隙分布布拉格反射镜的微机械可调谐Fabry-Perot光滤波器.该滤波器的通光孔直径约为70 μm,在1.4 V的调谐电压下,调谐范围达到15 nm.并采用光学传输矩阵方法,分析了斜入射对这种可调谐光滤波器透射谱的峰值半高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可调谐光滤波器及其WDM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调光滤波器技术是波分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对于发展全光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几种具有潜力的可调谐光滤波器,包括:光纤光栅可调谐滤波器、声光可调滤波器、阵列波导光栅滤波器和光子晶体滤波器等,并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吴磊  郑远 《电讯技术》2001,41(2):23-25
基于LiNbO3晶体的声光可调谐滤波器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重要的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它在WDM系统中实现波长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LiNbO3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在OADM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iNbO3晶体的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是利用TE/TM模式转换的原理实现了多波长选择特性和宽调谐范围,这使它在波分复用(WDM)中的光分插复用(OADM)系统中有广泛用途,文章介绍了AOTF的基本原理,以及用它的构成的OADM系统。  相似文献   

6.
米仁杰  万助军  汪涵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7):720001-0720001(5)
设计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可调谐光学滤波器,它通过光栅将输入的宽带光信号色散展开,以一个MEMS扭镜选择将对应滤波器通带的光信号反射至输出端,从而实现光学滤波和波长调谐功能。滤波器的输入端采用单模光纤,输出端采用多模或者少模光纤,可以实现窄带且平顶的通带特性。经过参数优化,仿真分析得结果显示,采用多模/少摸光纤输出的两种滤波器,其0.5 dB和25 dB带宽分别为0.95 nm/0.29 nm和1.39 nm/0.69 nm,分别满足100 GHz和50 GHz信道间隔的DWDM系统要求。由于输出端采用多模或者少摸光纤,从该滤波器输出的光信号不能继续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只能由光探测器接收,因此该滤波器一般应用于全光网络节点中的下载端口。  相似文献   

7.
可调谐光滤波器是未来全光网络中的核心光器件,在DWDM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几种常用并极具发展潜力的可调谐光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以及最新进展分别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各自的功能和缺陷.最后给出了可调谐光滤波器在可重构光分叉复用和光性能监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单级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存在旁瓣过高的问题(-9 dB左右),这给其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了用多级滤波结构实现旁瓣抑制,通过对单级和多级AOTF滤波特性的理论计算值、实验测量结果的分析比较,说明了多级滤波的优越性.利用耦合模理论分析了单级共线型和单级准共线型AOTF的滤波原理,推导出了多级级联滤波的转换特性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较之单级滤波,多级级联不仅具有较强的旁瓣抑制能力,还具有良好的带宽压窄作用.实验测量了三级滤波,其旁瓣被抑制到-27 dB左右,并且滤波带宽也得到了压窄.该实验结果说明,多级滤波结构在更为有效地抑制旁瓣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压窄带宽.  相似文献   

9.
可调谐激光器种类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调谐激光器被美国《TELECOMMUNNICATION》评为2000年十大电信热门技术之一。可调谐激光器很可能成为全光网中的闪亮点,它对全光网络的未来起着潜在的重要作用。据YANKEE集团预测,可调谐激光器市场将由2001年的50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3.2亿美元。 一、可调谐激光器的种类 可调谐激光器按结构可分为四类:分布反馈(DFB)  相似文献   

10.
一种模拟双折射可调谐密集波分复用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刘立人  周煜 《中国激光》2004,31(10):227-1230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拟双折射模块的可调谐偏振光干涉型密集波分复用滤波器(DWDM)的新结构。其由置于起偏和检偏器之间的若干个具有相同结构的模拟双折射模块级联构成。每个模拟双折射模块由两个分别用于分束和合束的双折射晶体、放置于其中的两个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块和一个半波片构成。研究了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的可调谐特性。研究表明,利用该结构的滤波器,在满足一定平坦化要求的情况下,如果小角度旋转模拟双折射模块单元,可以在获得大平坦宽度的通带和阻带以及高隔离度的同时简便地实现中心频率的微调谐。实验中,用单级模拟双折射模块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可调谐激光器是DWDM系统及未来全光网络中的关键器件,提升了易升级、可重构光网络的智能性和动态性。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通信用可调谐激光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调谐原理,描述了多家著名公司推出的可调谐激光器的性能参数,总结了可调谐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可调谐光纤滤波器技术是波分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发展全光通信网络和光纤传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芯径的多模光纤可调谐带阻滤波器,其制作方法是将包层/纤芯直径为125/105μm的特种多模光纤通过单模光纤接入光纤系统,实现单模-多模-单模(SMS)光纤结构,并使一端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熔接,另一端只是共轴对接而不焊接。在多模干涉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该结构对应变的敏感性实现可调谐光滤波。该可调谐滤波器的调制和解调借助于放大自发辐射(ASE)宽谱光源和光谱分析仪(OSA)实现。详细给出了该滤波器的理论仿真分析,并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声光可调滤光器具有调谐速度快、可调范围宽以及低的插入损耗和低的通道驱动功率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多波长同时选择,因此在未来的波分复用网络中极具应用潜力。文章介绍了这种可调滤光器的原理及特性,探讨了采用声光可调滤光器的几个典型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斌  周震  黄永清  任晓敏 《半导体光电》2004,25(5):353-356,365
介绍了一种由静电驱动的InP基微机械可调滤波器,通过模拟此结构中DBR的反射谱和法布里-珀罗(F-P)腔的透射谱分析了其滤波性能.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几种典型微机械结构的调制特性和顶镜的动态响应特性.比较了不同结构镜面的平整度行为.为InP基微机械F-P腔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有效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离子注入量子阱混杂技术,成功研制了三段取样光栅(SG)-DBR激光器.器件不连续调谐范围超过30nm,边模抑制比大于30dB.  相似文献   

16.
宽带可调谐取样光栅DBR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离子注入量子阱混杂技术,成功研制了三段取样光栅(SG)-DBR激光器.器件不连续调谐范围超过30nm,边模抑制比大于30dB.  相似文献   

17.
The number of stations attached to a single optical passive star is limited by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in optical technology. Also, the wavelength range of tunable optical transceivers is limited by current technology. Many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require the use of large size regular topologi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nodes. Scalability of passive star networks built with these two limitations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building larger networks. This is the subject of our study in this paper. In a previous related work we explored the design issues for networks built on a single passive star employing transceivers of a limited tuning range. Here we extend that study by considering the problem of connecting several optical passive stars, each embedded with a given virtual topology, to create larger aggregate networks. The design issues are analyzed and a number of design rules are proposed for building such aggregate networks. We study the scalability of embedded optical passive stars by considering the most commonly employed virtual topologies—complete graph, mesh and hypercu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