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7储层为镇泾地区主要的烃源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后期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区储层处于中成岩A期。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黄陵地区长8段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相类型,利用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8段成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有机酸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以改善。根据成岩作用类型与储集空间之间的匹配关系,划分出五种成岩相:绿泥石薄膜-粒间孔成岩相、长石溶蚀-溶孔成岩相、泥岩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相和粘土矿物胶结相。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等一系列室内测试分析手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准噶尔东部阜北地区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低胶结物含量;研究区砂岩储层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和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以剩余粒间孔和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孔隙相对不发育。储集层的孔隙度平均为16.08%;渗透率平均为34.3×10-3μm2,属于中孔-中低渗类型储层。沉积微相、成岩作用、胶结作用(尤其早期粘土矿物包膜)是控制头屯河组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运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常规压汞、高压压汞等方法,对黄陵地区长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域的长2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填隙物以高岭石含量高为特征;主要发育原生孔,孔吼分选中-差,歪度中-细;储层孔隙度平均值为12.06%,渗透率平均0.57×10-3μm2,沉积环境影响着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和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在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四段发育有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等砂岩。砂岩的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在对大量薄片和岩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铸体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段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砂岩主要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空隙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对空隙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的薄片鉴定和阴极发光分析,表明该地区储层岩性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交代作用和破裂作用几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为主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几乎破坏了全部的原生孔隙;溶蚀作用和微裂缝的发育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提高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对华庆地区长6储层的微裂缝分布特征、微裂缝成因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微裂缝发育程度同塑性软组分含量高低、岩石矿物粒度大小、油层单砂体厚度有关。得出结论:不同类型成岩相微裂缝发育程度有差异。绿泥石薄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和水云母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砂体单砂体厚度大,微裂缝不发育,水云母胶结-长石溶蚀相砂体单砂体厚度小,微裂缝发育。微裂缝是溶蚀组分发育但单砂体厚度小储层出现部分高产油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在压实过程中对砂岩岩心孔隙度有影响的13个参数.在具有一般地温梯度的盆地中,一级参数是年龄(埋藏时间)、碎屑石英的含量、最大埋藏深度以及分选性.超压可以减缓压实作用的过程.根据在埋藏时超压出现的深度计算出每高于1000bf/in~2(6.9MPa)流体压力,大约可有2%的原生孔隙保存下来.与深度相关的温度和粘度中值是二级参数.作者以428个实例为基础建立了孔隙度与一级参数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可能使孔隙度的预测高度精确.但是该关系对于3百万年以前沉积的、少含或不含胶结物、未经淋滤、埋藏深度超过500米、并少受或未受剪应力影响的才有效.因此,在出现淋滤的阶段,不考虑次生孔隙用这种关系式估算孔隙度是保守的.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有关,通过胶结物充填降低的孔隙度通常仅占孔隙度减少总量的一小部分.因此,该式也可用于含有少量胶结物的砂岩.  相似文献   

9.
在北海油田储集砂岩中,石英是主要的孔隙充填胶结物。曾认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T_h)代表寄主石英生长时的温度。然而,碎屑颗粒-加大边交界处的早期成岩包裹体具有很高的古温度,它与由胶结深度计算出的石英生长温度不相吻合。这些包裹体的温度随着目前的不断埋深而逐渐增加,并不断接近现今的储层温度,这说明包裹体已开始朝着今天的压力-温度条件进行调整。可见,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代表的只是埋藏温度,而不反映石英的生长温度。实验研究结果证实,包裹体再调整的程度和数量取决于包裹体自身的大小、形态和流体组分。通过北海油田中深埋石英胶结物的研究表明,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上述变化过程存在着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南天山伽师铜矿是国内发现的一个重要的砂岩型铜矿床。伽师铜矿产于古近纪西南天山山前坳陷或断陷盆地中,含矿层为古近系含岩屑钙质细砂岩层。铜矿体呈与地层整合的板状、层状,铜的硫化物矿化表现为含铜成矿流体交代砂岩胶结物而沉淀的胶结结构,铜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主要为辉铜矿。国内学者对于伽师砂岩铜矿成因观点不一。文章对古近系沉积岩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初步探讨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1.
渗透率是储层测井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M油田主要为砂岩储层,岩性简单,应用单孔隙介质渗透率模型即可满足储层评价及开发需要。介绍了四种针对岩石水平基质渗透率的单孔隙介质渗透率计算模型:指数模型、Kozeny-Carman模型、Tim怎r模型和Herron模型。通过M油田某口取心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Herron模型相对其它三种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够为M油田储层测井评价提供比较准确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12.
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砂岩以其埋深大、储层致密、油气分布规律复杂等一系列特点,使得油气储层预测变得十分困难,通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等研究手段,研究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隙演化。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的初始孔隙度比较接近,一般在33%-36%,压实作用是导致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砂岩致密化的罪魁祸首,元坝地区须家河组砂岩的平均压实率超过了50%。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的利用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物理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对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地层层序界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前人资料针对其界面特征将辽东湾古近系东营组的三级层序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叙述了各层序发育阶段的构造活动类型及其强弱、沉积体展布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等,并详细讨论各层序在不同相带内的特征和变化。分析认为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地层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活动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辽东湾古近系东营组地层的层序充填过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野外证据表明爱尔兰西北部晚元古界Erris群为沉积于克拉通内部盆地的碎屑岩系,它在后来的加里东运动期间又遭受了变质.该群的下部地层主要由变质硬砂岩组成,这是在盆地下沉时沉积的.上部主要为长石砂岩类,沉积于较浅水环境.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化学成分的差异,利用主要元素标准的判别图表明,下部地层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然而.微量元素浓度对比与野外证据相一致,即得出整个岩系都是克拉通内盆地沉积产物的结论.虽然可能会有变质作用影响,但这种判别方法与野外证据的结论相一致说明该法更有用,尤其适用于其它元古代岩系,因为这些地区受到了变质作用改造或因构造作用地层而呈孤立的碎块状出露,用其它方法不能确定其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富瑞奥组砂岩中由埋藏成岩作用产生的胶结物分布与渗透率和流体活动有关。砂岩成岩作用与流体活动的相互关系表明了岩石改造主要是碎属矿物、自生矿物与孔隙中的地层水发生反应的结果。埋藏期间地层水优先流经高孔渗砂岩。由于渗透性岩石中矿物直接与大量的孔隙反应水接触,这样单位体积反应水所承担的成岩反应量较小,砂岩中的成岩反应很广泛。同样,高孔渗单元也是成岩矿物最优先的沉淀场所。砂岩中自生矿物分布的非均质性是由于埋藏期间流体优先流动路径的改变及其产生的成岩作用差异所造成的。同期沉积期孔渗值不是特别高的砂岩,因为成岩作用较弱,一般具有很好的储层品质。岩相分析表明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需要的SiO_2具有外源特征,成岩石英的δ~8O值暗示矿物是从快速上升的地层热水中沉淀出来的。远源陆架相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最丰富,该相带以页岩为主,而其中的孤立砂体能最大限度地混合先期流体。质量平稳计算表明砂岩中石英加大需要的SiO_2需要几千倍孔隙体积的地层水。砂岩中成岩变化需要的地层水远远高于整个富瑞奥组的地层水,它暗示了地层水的循环是重要而又必须的成岩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北海中部Fulmar油田,已对Fulmar组(上侏罗统)岩心作了沉积岩相学和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与水饱和带相比,在油饱和带中的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要低.然而,对石英次生加大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表明,这两个带中具有相似的温度范围(85~126℃),且所测的最大温度与现今储层的温度接近(大约130℃).这就意味着油饱和带中石英的次生加大在油聚集以后还在进行,只是其程度上与水饱和带相比受到了阻碍.因此,可以肯定局部的石英胶结物是通过压溶作用形成的.与水饱和带中钾长石的钠长石化程度相比,油饱和带的程度要小得多(约小50%).因为这一过程涉及到钠的提供和钾的排除,因此,很可能受到石油聚集的限制.根据钠长石化的差异判断,Fulmar储层中石油的聚集很可能是发生在晚第二纪,这一推断与邻接盆地中用生油模拟得到的时间基本上是吻合的.在Fulmar砂岩中,极少或不含高岭石,也找不到长石或碳酸盐大量被淋滤的证据,这很可能是因为部分由浊流和滨外砂沉积物组成的Fulmar砂岩没有暴露于大气的原因所致.从次生孔隙的发育来看,尽管Fulmar砂岩与低熟到成熟的Kimmeridge粘土岩地层相邻,但此生油岩中形成的有机酸和CO_2对其只起很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超盐度海水通常被用来解释古台地碳酸盐岩广泛的白云石化作用,但是它能够引起这类碳酸盐沉积中文石质骨骼的溶解作用,对这一现象却很少有人研究.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当蒸发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超盐度海水对文石是不饱和的,由此可以推断古代蒸发性海水对文石也可能是不饱和的.西班牙东南部、苏伊士海湾、红海和伊拉克等地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地质资料证明了这种现象.尽管这些地区的地质背景有所差别,但这些碳酸盐沉积具有共同的成岩现象:(1)文石质骨骼被广泛溶解,但很少或没有方解石胶结作用;(2)广泛的白云石化作用.白云石或者交代镁方解石或者以铸模孔胶结物的形式产出,白云岩与蒸发岩共生,富含重氧同位素,并且分布广泛,这些现象表明白云石形成于超盐度海水中.岩石学证据表明,在白云石化过程中文石质骨骼被溶解,因为文石质骨骼铸模孔中充填的是白云石胶结物,而不是白云石化之前形成的方解石胶结物,这表明白云石化流体(起盐度海水)对文石是不饱和的.溶解的钙离子被并入随后的白云石中,因此尽管有大量文石质骨骼的溶解,但没有方解石胶结物.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地区有很大的天然气储量,其中长兴组是一个主要的储气层。长兴组的气藏主要位于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的礁滩相带。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根据元坝、普光、盘龙洞的典型井的岩芯、录井、薄片观察,认识了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和岩石学特征,分析了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破裂作用,进而总结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储层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储层的评价是以岩石学、石油地质学以及油藏工程和油藏物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油田实验资料结合测井与录井资料为依托的综合研究。文章介绍了储层评价的三个部分,从储层沉积特征、岩石的孔喉特征以及储层的渗流特征三个方面研究了储层的特征。为油田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前提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开放裂隙为沉积盆地中的流体运动提供了高渗透性路径。流体沿渗透性或开放性裂隙和断裂流动的势能取决于流动的连续性(对流除外)。由于石英具渐溶性,向上流动的流体冷却可能产生胶结,而碳酸盐则产生溶解。其过程的速率和持续性取决于裂隙的供流机制、裂隙几何形态、切割沉积层的渗透性、压力及温度梯度。热耗散传递给围岩引起非均衡热分布可引起瑞雷对流。为了分析这些问题,引入一简单模型,设单一裂隙作为流体重直运移的通道,除裂隙进出口外,没有流体穿过裂隙壁而进入裂隙。设想流体进入裂隙底部的机制有四种:孔隙水欠压实流、被切割的超压层的压实流、裂隙下部沉积物中压实水汇聚流及含水层中汇聚的排液流。不考虑水从基底排出。我们发现,这些供给流都不可能产生高于1~100m/a的流体速率,且流体皆为层流。流体在裂隙顶部排出口的温度增量小于1%,裂隙中的垂向温度梯度接近地温梯度。如果热水是沿构造变形过程中的基底断裂输送上来的话,则其上覆层中流体速度要高许多。但这也取决于近地表的渗透性。热流大多数在地表冷却,且产生矿物沉淀。多数情况下,孔隙水欠压实流和层流只能提供有限的孔隙水流量,不会影响胶结作用,也不会对裂隙围岩产生明显的热效应。裂隙下部沉积体或切割含水层的汇聚流能形成总流量很高的流体,足以使开放裂隙完全胶结起来,但流体流必须持续很长时间;若流体的流速为1~100m/a,则裂隙胶结50%需0.3~30Ma。当裂隙延伸到地表或海底时,流体可达到最大流速,而当裂隙没有延伸到沉积表面时,由于孔隙水在裂隙顶部沉积层中经历取代作用,流速会减慢。流体从沉积层流入裂隙不象流体在裂隙中流动那样较顺畅。离开裂隙仅几米远的沉积岩只能接受比裂隙低得多的流体流量。因此,裂隙会因在大量硅质进入围岩砂岩层之前胶结而闭合。围岩中的等温线斜率大多数情况下小于10°~20°。裂隙围岩中非瑞雷对流速度太小,不能产生任何如石英胶结等明显的成岩作用。这些有关沉积盆地裂隙中流体流动的定量研究对承压环境中的成岩、热传导、矿物形成等模式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