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塔里木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ε1Φ)主体为一套厚度6~30 m的含磷硅质泥岩.泥页岩沉积、碳质页岩有机碳含量最高达9.80%,多数在2.0%以上;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2.63%~2.85%,为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段.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有机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连盆地由50多个断陷组成,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从烃源岩的干酪根及热解等资料分析来看,生油岩母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是典型的混合型生油岩;而烃源岩的可溶性有机质鉴定结果发现含有大量的高等植物标志化合物,说明早白垩世断限湖泊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由于高等植物“腐泥化”的结果,并通过有机相综合分析,明确了断陷群不同相带的生烃潜力及成油特征,并指明断陷群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  相似文献   

4.
从烃源岩分布、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以及成熟度等几个方面,对济阳坳陷车西地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主要烃源岩系的条件差异进行了分析判断。研究表明区内对油气成藏有贡献的烃源岩主要为沙三中下亚段;油气成藏作用从生烃洼陷中心向四周扩展;车西洼陷南斜坡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从烃源岩分布、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以及成熟度等几个方面,对济阳坳陷车西地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主要烃源岩系的条件差异进行了分析判断。研究表明区内对油气成藏有贡献的烃源岩主要为沙三中下亚段;油气成藏作用从生烃洼陷中心向四周扩展;车西洼陷南斜坡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的18个煤系烃源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镜质体反射率检测、显微组分鉴定等实验分析,发现:热解法和显微类型指数法得到的有机质类型评价结果相矛盾。利用热解法判断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时,煤的有机质类型最好、炭质泥岩次之、泥岩最差;而利用有机显微类型指数法判断有机质类型时,泥岩有机质类型最好、炭质泥岩次之、煤最差。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认为不生烃的镜质组具有重要的生烃贡献。镜质组的生烃能力认识是导致两种有机质类型评价方法出现矛盾的关键。对于煤系烃源岩而言,利用热解法进行有机质类型划分更加的准确且经济。  相似文献   

7.
黄口凹陷烃源岩排烃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源岩排烃条件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通过以泥岩实理论为基础的压实曲线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研究区内烃源岩开始排烃的古深度为3130m,始新世~渐新世,渐新世和早第三纪分别为纹南组,分水岭组和石炭~二迭系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近邻烃源岩位于过剩压力相对较小方向上具有多方汇流条件的纹南线压力分割体接受烃类的机遇最大,指出了黄口凹陷西部地区的汶南组(J1-1)和石炭~二迭系较有利的烃源岩具层段,  相似文献   

8.
新沟地区新沟嘴组烃源岩中伽马蜡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可将研究区烃源岩分为3种类型: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大于1;半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介于0.5~1.0;微咸水环境烃源岩中伽马蜡烷/C_(30)藿烷值小于0.5。新一区和新二区原油均来自于本地区半咸水环境烃源岩。新一区有效烃源岩TOC和S_1+S_2平均值分别为2.95%和23.09mg/g,且有机质类型以I和Ⅱ1型为主,具有很好的生油潜力,且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明显优于新一区咸水和微咸水环境烃源岩。新二区有效烃源岩TOC和S_1+S_2平均值分别为1.91%和11.32mg/g,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生烃条件明显好于新二区咸水和微咸水环境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志留系柯坪塔格是两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但沉积相认识不足制约着该区的勘探步伐.在岩石学特征研究基础上,认为此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结合沉积构造背景、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孔渗资料评价,认为中-下临滨和涨潮三角洲砂体总体物性相对较好,形成了本区主要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烃源岩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甚至岩浆作用,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阶段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古生办烃源岩的埋藏史和受热史。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办的最高受热温度从加里东期到喜山期的“脉动式”递增导致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梯式增大,并引直多次生烃作用,主要生烃演化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晚期,且喜马拉雅山晚期的生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方向,最后,提出了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1.
陇东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热分析、可溶有机质分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对与油藏有密切关系的延长组长8-长7段进行了热成熟度研究.烃源岩热解峰温、沥青和烃转化率、R0值、OEP值、C29ααα-20S/(20S 20R)甾烷参数值和C31αβ-22S/(22S 22R)藿烷参数值均指示,长8-长7段烃源岩整体处于大量生烃的成熟有机质演化阶段,并已达到生油高峰,具备有利的生排烃条件.尽管西峰地区不同井位的构造位置和现今地层埋深各不相同,但经历了相近的沉降与热演化历史,长8-长7段烃源岩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为全面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生、排烃能力,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囊式生烃封闭装置系统进行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的分析研究,对新汶地区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样品开展了产烃特征的分析,实验表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气态烃产率随温度变化而不同。将生烃阶段划分为连续生烃和二次生烃两种形式。连续生烃过程生成的天然气干燥系数低于二次生烃过程。从500℃~550℃开始,二者干燥系数又趋于一致,主要以生成甲烷为主。当二次生烃现象越多,总产气量就越少。  相似文献   

13.
沾化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比沾化凹陷区各个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有机质丰度来看,沾化凹陷以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岩样有机质丰度高,东营组和沙四段次之,馆陶组最差;其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混合型次之,以腐殖型最少;其源岩母质输入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从有机质成熟度来看,沾化凹陷沙三段、沙四段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干酪根的缩聚程度较高。综...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塔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戏源岩煤、碳质泥岩和暗经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以及作为生油岩时的生油潜力评价标准,探讨了作为煤系不同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主要指标,指出氢指数是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油潜力的关键指标。通过与湖相烃夺评价标准的对比,指陋了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的特点,认为煤烃夺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难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地区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而沉积环境是影响标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有效烃源岩是指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既有油气生成又有油气排出的烃源岩.传统研究方法只停留在定性划分有机质丰度下限、实测数据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并没有完全形成一套定量的评价方法体系.在排烃门限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生烃潜力法确定出研究区的排烃门限,建立各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判别图版,形成了一套有效烃源岩定量研究方法体系,并将其应用到辽东湾地区.研究表明.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发育东三段、沙一、沙二和沙三段三套有效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的规模最大.尽管东二段暗色泥岩也普遍发育,但并没有达到排烃的临界条件,只能作为一般烃源岩,不能认定为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评价及排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南缘钻到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探井较少,对其资源潜力认识不足.通过对单井地质地化、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了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建立了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的排烃模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下部成藏组合的油气具有重大勘探价值.结果表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和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和煤层的排烃门限对应镜质组反射率均为0.7%.烃源岩自白垩纪末期进入大量排烃期,在新近纪至现今阶段排烃量最大.总排烃量和远景资源量分别为140.27Gt和12.54Gt,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的远景资源量分别为10.52Gt和2.28Tm3.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排烃量大,为晚期排烃,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内加热压实式生、排烃实验模拟装置,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海相的群4井灰岩进行了热解演化模拟。在实验演化过程中,该灰岩表现出较强的生气能力,所生成的气体以非烃气为主(约占85%-100%),而烃类气体中以甲烷为主;该灰岩还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峰值为78.5mg/g-c),生油范围宽,并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均具有较强的排油能力,其排油效率分布在45%-55%之间。灰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及其在高温下的演化作用使其具有特殊的生油族组分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川中地区在喜马拉雅期的强烈隆升和地层剥蚀作用下,大部分地区缺失了上侏罗统及以上地层.根据八角场和南充等气田典型井的泥岩声波时差分析,地层剥蚀厚度大约2 500 m.在不同岩性地层压实校正基础上,应用盆地模拟方法对163口井上三叠统香溪群的埋藏史和有机质的热演化史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烃源岩在中侏罗世末期进入生烃门限,晚侏罗世为低成熟阶段,白垩纪为大量生烃期.到白垩纪末期,除川中北部达到高成熟晚期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生烃高峰期.早第三纪以来,地层抬升和剥蚀作用导致地层温度降低,阻碍了烃源岩有机质进一步的生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四川盆地须五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基本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与川中地区,川南与川东地区须五段烃源岩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烃源岩品质较好,川西与川中地区有机质丰度明显高于川南与川东地区;四川盆地不同地区须五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大。四川盆地须五段中好烃源岩分布面积最广,其分布于整个川西中段及靠近川西地区的川南与川中较大面积区域;中等烃源岩发育于川中—川南部分区域;最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川西坳陷南段地区。  相似文献   

20.
塔南凹陷烃源岩取芯资料少、有机非均质性强、成熟烃源岩不具备“三高一低”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此问题,采用变系数ΔlgR 技术计算烃源岩TOC,通过将传统ΔlgR 技术中的经验参数视为待定系数并采用实测TOC标定待定系数,其预测烃源岩TOC的平均误差为19.7%,比传统方法平均降低11.4%。依据实测TOC与氢指数(IH)的关系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差、中等、优质三级,对应的TOC界限分别为1%和2%。依据测井计算TOC曲线识别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厚度,通过井间插值落实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厚度分布。结果显示,差级别烃源岩厚度一般10~20m,占南一段烃源岩总体积的21.5%;中等烃源岩厚度一般15~25m,占烃源岩总体积的31.6%,优质烃源岩厚度一般20~30m,占烃源岩总体积的4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