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理庄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理庄油田沙二段具有高、低电阻率油层共存的特点,油水层识别极为困难.针对性地研究了正理庄油田高、低电阻率油层和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油田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实验结果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机理,指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类型为双孔隙系统结构的砂岩低电阻率油层.综合各种动态及静态资料,深入挖掘各项资料中的特殊信息,提出了一套综合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并以Waxman-Smits模型和压汞资料建立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方程验证其正确性,在油水层复查工作中证明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喜岭油田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阻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阻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利用测井、岩心资料对文南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文南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主要由高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以及高泥质含量引起.提出了利用区域对比法和复合岩性混合地层水法评价该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克服了原解释时仅利用单井资料进行低电阻率油层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在资料标准化以后,利用回归分析技术建立岩电关系图版,包括孔隙度与声波、中子、密度测井的关系图版;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根据试油分析资料和测井典型分析层段建立油气水判别标准.利用所建立的图版对文南油田75口井的疑难层段进行了重新处理,处理后共增加油层96个层,约214.1 m,油水同层63个层,约151.7 m.与试油结果相比符合率达90%,表明该方法是可靠的,地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王伟  刘深艳 《录井工程》2015,26(2):46-49,91,92
为了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低电阻率油层,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通过分析渤海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对低电阻率油层采取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等录井方法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探索。气测录井利用全烃及烃组分以及气体比率L_M、L_H和H_M曲线在油水层的组合形态来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利用检测的碳数分布特征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建立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标准。综合应用这两项录井技术.识别和评价了渤海地区BZ油田群等多个油田50余口探井共计62个低电阻率油层.其中油层和差油层42层、油水同层12层、含油水层8层.经试油论证.总体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5.
渤海新近系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在渤海新近系发现的一批中-大型油田中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而且有些低电阻率油层产量较高。依据对该地区新近系含油层段中水层的认识,将低电阻率油层划分为绝对低电阻率油层和相对低电阻率油层两类。从岩心分析资料出发,分析了两类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在DST测试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两类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这些研究成果为渤海新近系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对该地区油田评价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南油田浊积砂岩低电阻油层成因及定性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 ,经常造成油层解释级别降低 ,甚至被漏掉 ,造成油田开发效益损失。文章结合胜利油区史南油田浊积砂岩低电阻油层实际开采情况 ,通过对多口井地质、测井等资料的深入研究 ,分析其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低电阻油层成因敏感因素分析研究 ,佐证了该地区低电阻油层存在性 ,并探索出多井储层特征类比、油水层自然电位特征对比等通过常规测井系列曲线定性判断和解释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 ,对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轮南低幅度披覆构造低电阻率油层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轮南油田通过测井和试油相继在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发现了低电阻率油层.对塔里木盆地22个油气田57个油气层的统计表明,低电阻率油层对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及原油密度有一定的选择性,物性较差的储集层易表现为低油层电阻率,流体密度中等的凝析气藏或轻质油油藏易于形成低电阻率油层.高不动水饱和度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轮南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分析,指出:具有主力油藏(或古油藏)背景的低幅度披覆构造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条件;储集空间与油气类型的配伍关系可能是导致部分油层呈现低电阻率特征的关键.图7表1参7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华北油田9个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储层"四性"关系及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层背景,分3种不同低电阻率类型(细岩性、层状泥质、泥浆侵入),选取对低电阻率储层类型有明显显示的综合指数、粒度中值、粉砂指数、小孔径孔隙比例、孔喉半径及反映储层侵入特征的侵入半径等作为判别指标,建立了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判别模型;应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定性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同时综合不同区块地质特征、储层参数及油水层研究成果及核磁共振、阵列感应测井资料,编制了低电阻率油层分类识别程序,极大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和油水层综合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属中孔、低渗碎屑岩储层,油水层识别难度很大.从岩性、物性、泥质、灰质和残余油等方面对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复杂储层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可分为岩性细和泥质重形成的低阻油层、薄层及薄互层影响形成的低阻油层、储层含灰质形成的高阻水层、储层含残余油形成的高阻水层4类.在建立针对性电阻率校正模型的基础上,从泥质、灰质和薄层3个方面进行了储层电阻率校正,提高了交会图版法油水层判别模型的精度,表明对电阻率进行校正可以提高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水层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WZ12-1油田南块涠四段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层有效厚度划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图版参数。利用目的层段测井、地质和试油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归纳,建立起储层岩性、电阻率、孔隙度、泥质质量分数、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在该区低电阻率、低孔、低渗、高水饱油层有效厚度评价中精细地反映储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特征,有效地剔除了钙质及泥质夹层、致密层、干砂层和不够标准的差油层,确定了各井油层的有效厚度,提高了测井解释和储层研究精度,为该区低孔低渗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