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单元,电子元器件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的快慢、元器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不仅直接影响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利用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促进国家科技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持续在技术赋能路径下推进各行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生产企业应在此基础上持续研发适配性较高的电子信息材料。文章以此为背景,概述了电子元器件电极浆料的构成与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背景技术、制备需求、技术方案、具体实施四个方面,对一种功能导向的电极浆料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每个领域,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将面临一场世纪性的变革,依靠技术创新,紧扣时代高科技的脉博,加快电子元器件行业自身改造和完善,适应并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支撑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为自己在世界电子元器件产业中准确定位,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余雪松 《电子质量》2013,(10):53-56
广东省电子元器件产业作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支撑着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广东省电子元器件产业都位居全国第一,但近两年已经被江苏省超越。该文将深入分析广东省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围绕其面临的发展形势,指出其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电子元器件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流通渠道是介乎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和整机厂商之间的桥梁,对渠道的管理和监控,是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整机质量和元器件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工业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 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而电子材料则是电子元器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和原动力。电子材料的品种、产量和质量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争取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整机产业对电子元器件的品种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电子元器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革,新型电子元器件层出不穷。但是,在电子整机和电子元器件这两个领域之间普遍缺乏广泛而深透的技术沟通。  相似文献   

8.
《电子测试》2007,(12):66-66
中国,上海,2007年11月14号在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展组委会、中国电子企业协会电子采购分会和中电网联合举办的“2007年度中国市场电子元件领军厂商”评选,历经半年多的投票和评审,共有22家企业脱颖而出并获奖。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其发展影响着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进程。而3G通信、消费类电子及汽车电子等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又为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近20多年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日益向微型化、集成化以及高频化方向发展。电子浆料作为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玻璃粘结剂是电子浆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浆料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介绍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的Au、Ag、Cu、Al、Ni、Zn等电子浆料研究应用现状及其特点,总结了广泛应用于电子浆料的玻璃粘结剂的种类和特性,并重点讨论了玻璃粘结剂的性能对电子浆料研究应用的影响。最后,结合电子浆料用玻璃现状,介绍了电子浆料用玻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1-3季度电子信息运行良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1-9月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756亿元,同比增长18%;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054亿元,同比增长28%,行业的整体发展带动了电子元器件产业快速的增长,2005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42.6亿元与2004年相比净增106.2亿元,同比增长14.42%。特别是在消费类电子、计算机、通讯和汽车电子等产业的推动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大国。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集成电路、光电显示、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软件及服务外包和大数据及应用等领域形成了完整产业体系.到 2020 年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成都第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将建成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将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势必将成为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子商情》2008,(3):16-21
电子材料和元器件是核心基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前端,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数字音视频等系统和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作为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做强的重要环节,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印制电路资讯》2004,(5):24-24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罗坚生指出,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电子信息产业在地区结构上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中。该区域的深圳、惠州、珠海、佛山、广州、东莞、中山7个城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95%以上,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未来的5到10年里,珠江三角洲将致力于率先建成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电子元器件四大全球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14.
《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24(9):10-10
相对于整机制造业而言,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较为滞后,可供给产品品种少,规格型号不全,尤其是国内终端厂家急需的高技术产品产量很小或不能生产,只能依赖大量进口。因此,在电子信息产业每年保持贸易顺差的局面下,电子元器件行业却年年逆差。在人民币升值前提下,我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影响可能受到双重损害。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重心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市场。分销商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代理销售产品,更多的是利用自身技术和渠道上的优势,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从而成为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而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和分销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合作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11月15日,由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COC和中国电子商情杂志社协办的“2007中国电子制造-分销峰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次峰会增强了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和分销商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电子制造商提供与国际接口的窗口,促进了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专递 电子元器件等基础类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但 是发展产品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实力和优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九五”计划中确定了“新型元器件”作为电子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但与国际发展状况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新型电子元器件仍然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新型元器件是指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材料制造的具有新结构、新功能、新用途,能够促进民族经济信息化,促进电子技术和整机更新换代的新一代电子元器件。时代特征是:微小型化、多功能、绿色化、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通信》2009,(4):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会议认为,振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着力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电子元器件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是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手持设备、数字音视频、工厂自动化、汽车等系统和终端产品发展的基础,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就像很多投资机构分析的那样,由于整体终端增速下滑,人工成本上升,中国电子制造业模组代工的黄金时期已过。展望未来,电子元器件的市场增长机会还是更多地集中在创新集中的一些领域,例如智能手机增速高峰已过,物联网应用和互联网硬件爆发性增长的时期刚刚到来。展望未来,万物互联是大的趋势,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都将是未来大数据的入口,电子元器件在这些领域的增长空间可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子商情》2004,(10):46-50
众所周知,电子材料是电子元器件等产业的支撑和基础,电子材料市场随着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发展而增长。电子材料厂商与电子元器件及整机厂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由于近年来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快速增长,作为电子元器件基础的电子材料产业市场自然是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袁桐。对于中国的电子专用材料产业与市场,袁桐副秘书长为我们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正式公布了,《规划》提出,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九个重点振兴领域展开。政府将从七个方面出台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