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分子力学MM 和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法对18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并计算了各化合物的电子结构,根据其电子结构,结合它们在体外抑制60-Cellline人体肿瘤细胞的活性数据(IC50)进行讨论,得出了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结果表明:B环和C环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影响大;且B环负电性越高,活性越强,而C环正电性越高,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飞蓬属11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Wright等提出的组合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短葶飞蓬中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O-H解离焓(O-H BDE)和电离势(IP),以此为理论指标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计算得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低O-HBDE值,均低于或相近于单酚的O-H BDE值(361.12 kJ/mol).发现8,9,7,1,3,4号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清除自由基活性较强;11,9,1,3,6号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清除自由基活性较强;得出9,1,3号化合物无论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特别是9号化合物(灯盏花乙素).  相似文献   

3.
量化参数在黄酮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量子化学参数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相关分析中,并运用最佳子变量集算法对变量进行压缩和计算分析,获得了比较好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4.
量子化学参数用于脂肪族化合物分配系数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hemOffice 8.0中的MOPAC-AM 1量子化学方法计算149种脂肪族化合物的6种量子化学参数,取142个化合物作为样本集,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定量结构相关(QSPR)模型.模型能预测好脂肪族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logP平均误差为0.176个对数单位,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模型中自变量无相关关系,残差呈正态分布.预测7个样本以验证模型,表明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一枝蒿酮酸和乙醇胺为原料,在DCC,HOBt和DMAP作用下合成了N-(羟乙基)-一枝蒿酮酸酰胺衍生物,采用IR,1H NMR,ESI-MS技术表征,根据ESI-MS给出的碎片信息,解析了该化合物的裂解过程,并采用量子化学理论,在DFT-B3LYP/6-31G(d)基组下计算了该化合物的优化结构参数、电荷分布、分子总...  相似文献   

6.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1G(d,p)//B3LYP/6-31G(d,p)方法对黑沙蒿中已分离得到的4种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7,4’二甲醚、芜花素、羟基芜花素、鼠李素进行了优化及单点能计算。从黄酮分子的几何构型、酚羟基H的NBO电荷数、不同位置酚羟基解离焓、HOMO和LUMO及其能级差分析所得: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数目和形成的分子内氢键数目越多,抗氧化活性越强;不同位置酚羟基的活性不同,B环4’位酚羟基的活性最强,A环5位酚羟基的活性最弱,C环3位酚羟基的存在有利于鼠李素分子形成良好的共轭体系,提高了该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顺序为鼠李素>羟基芜花素>芜花素>芹菜素-7,4’二甲醚;文章最后对鼠李素分子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反应历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7.
芳烃化合物正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预测未知芳烃化合物毒性的能力是做好芳烃化合物安全防范措施的任务之一。为建立芳烃化合物物化性质与小球藻抑制活性间的QSAR模型,以实验获取的21种芳烃化合物对小球藻96 h的抑制活性数据为基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上全优化计算21种芳烃化合物结构参数,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程序,将这些结构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逐步回归得到芳烃化合物对藻类抑制活性的QSAR模型。该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25,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98,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稳定性;所建模型包含2个参数(分子体积和最正氢电荷),其中分子体积显著影响了该类化合物对小球藻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中的4种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HIV等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甘草中的4种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进行了优化计算,从4个分子的几何结构、氢原子的NBO电荷、羟基解离能、HOMO、LUMO、ΔELUMO-HOMO等方面分析了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机理。结果表明,4种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为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苷。C7位的酚羟基为最大可能活性位点,容易发生抽氢反应,C4’位酚羟基也具有一定的活性,可以增加分子本身的抗氧化活性。C7位上酚羟基的解离能越小、羟基氢原子带正电荷越大、HOMO能级相对越高、ΔELUMO-HOMO越小分子的抗氧化活性越高。2、3位C=C双键可以增大分子的共轭体系,从而增大分子的抗氧化活性;糖苷的取代,增加了HOMO、LUMO轨道能级,但是分子失去了4’位酚羟基,所以从整体上降低了分子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Gaussian 03W程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 1G**方法全优化计算,计算25种苯甲酸衍生物的量子化学参数.通过相关性分析,从8种量化参数中选4种影响化合物活性的独立参数,然后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研究4种参数对酪氨酸酶抑制活性(log1/IC50))的关系,建立QSAR方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分子以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中的最大负电荷(Q-max)以及疏水性参数(ClogP)对抑制剂活性(log(1/IC50))影响最大,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法,计算1种新型咔唑衍生物,以探讨其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性质。计算结果表明当2-(4-吡啶基)乙烯基的反式构型与咔唑环作用时比顺式稳定,引入取代基后使化合物的HOMO和LUMO之间的能隙降低,吸收光谱红移。电子被激发时,电子从咔唑环向吡啶环转移,说明新型咔唑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可以作为空穴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用文献设定的结构参数和本文设定的结构参数,分别与由HyperChem7.5Student Evaluation计算得到的量化参数作为自变量构成2组数据,以逐步回归,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法(GA-PLS)和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等算法就黄酮类化合物对PTKs抑制性进行QSAR研究。用各算法模型处理数据,由本文设定的结构参数构成的数据集获得的预测结果更好,表明采用取代基团类型和取代位置结合的编码参数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对物质性质的描述更加合理。在各种算法中, GA-SVM模型均具有最佳预测效果,该算法对2组数据作留一法预测处理得到的相关系数R和PTKs抑制性实验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7595,0.2871和0.7864,0.2883。研究还表明,GA-PLS和GA-SVM联用算法的预测效果远高于单独使用的PLS和SVM算法;由逐步回归建立的MLR模型对2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尽管拟合时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8136和0.8250,但作留一法交互验证时却下降到0.7113和0.7354,明显低于GA-PLS和GA-SVM联用算法。  相似文献   

13.
用DFT-B3LYP方法,在较高基组6-31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36种麻醉药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结合麻醉药对费氏弧菌的毒性数据(-1gEC_(50)),由线性回归方法建立QSAR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QSAR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及去一法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q~2分别为0.959和0.943,用预测集样本预测外部,所得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_(pred)~2为0.982。结果表明:麻醉药的毒性主要由V、E_(HOMO)、E_(NHOMO)和E_T决定,V和E_(NHOMO)越大,化合物对费氏弧菌的毒性越大;E_T和E_(HOMO)越小,化合物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1G+(d,p)方法,对芳基咪唑啉类化合物的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将一系列量子化学参数用于结构与胰岛素分泌生物活性的定量研究中。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的偶极矩,分子的总能量,碳原子C(2)、C(3)、C(9)上的Mulliken电荷,以及N1-C2、C2-C3的键长均对其生物活性Log(Ins)有明显影响。本文最终选取2个最为相关的量子化学参数,偶极矩μ和C(3)原子上Mulliken电荷Q_3,建立了满意的QSAR模型(Log(Ins)=0.894+0.067μ+0.297 Q_3,N=12,R~2=0.856)。  相似文献   

16.
1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效团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一系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了该类抑制剂的药效团,研究结果与Novartis的药效团模型相当类似。药效团包括一个氢键受体,一个氢键给体,一个疏水区和一个带有氯或溴原子的苯环。该药效团对于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三维数据库搜索可能会得到新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柔性原子受体模型(FLARM)方法对一系列的异黄酮和喹诺酮衍生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了合理的构效关系模型。FLARM方法的计算结果还给出了虚拟的受体模型,该模型说明了抑制剂与受体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包括两个氢键和一个硫-芳香相互作用,以上结果仅仅是由7个化合物得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