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明  杨超  戴菲 《中国园林》2023,39(10):104
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大的生态功能,尤其对PM2.5 的消减作用显著,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 周围环境的考量。以武汉市10个公园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 测量PM2.5数据,从绿地的总体特征、绿色空间格局、周围 建成环境3个方面定量分析它们对PM2.5消减的影响。结果表 明:1)公园绿地规模与PM2.5消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化 覆盖率具有潜在影响;2)公园绿地的绿色空间格局方面,核 心、分支越多的绿地,其PM2.5消减量越少,其中核心的贡献 度更高;3)公园绿地周围建成环境方面,最高建筑指数、建筑 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密度在5个缓冲区中发挥着对 PM2.5消减的相似作用,且对PM2.5的贡献度依次递减,尤其 需注重300m范围内这4项指标的管控。从改善大气颗粒物污 染的角度,为公园绿地自身的空间格局及周围建成环境的优化 调控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明  戴菲 《中国园林》2020,36(10):63
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优化绿色基础设施(UGI) 空间形态,对缓解大气颗粒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UGI空 间形态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主要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极少 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角度展开。基于武汉建成区内 1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为中心形成的1 000m×1 000m研究单 元,通过MSPA和UGI连通性分析,研究MSPA要素、UGI 连通性对PM 2.5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6个研究单元的 MSPA要素存在较大差异,可分为以核心与边缘为主导要素 的2种形态,其相应的UGI整体连通性前者高于后者;PM 2.5 污染越重时,研究单元的UGI比例、MSPA要素与PM 2.5 浓度 相关性越显著,整体而言,PM 2.5 浓度与核心、孔隙的面积以 及孔隙、环的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孤岛、分支的面积呈显著 正相关,与边缘面积在轻度污染时呈显著正相关;整体连接度 连接指数EC(IIC)与可能连接度连接指数EC(PC)均与PM 2.5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最后,从改善PM 2.5 污染的角度,提出增 加UGI的核心并减少孤岛面积、以环线加强UGI内部连通性与 提高UGI的整体连接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研究2010年和2015年澳门半岛城市绿地现状图,进行绿地增量的数据统计,并对新增的绿地按照类型进行分类统计,探究绿地增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分析绿地增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除此之外,还对不同类型的新增绿地在城市中的布局方式进行统计研究,尝试分析各类型的新增绿地的布局特点和增长方式.通过上述研究的结论对高密度城市新增绿地的布局规律进行探索,并提出一定的规划策略.分析发现,近5年来澳门半岛绿地增量主要表现为“微绿空间”的形式;其新增绿地面积、绿斑个数、平均绿斑面积等指标与街区人口密度有内在相关性,且各类新增绿地布局呈现一定规律.由此,提出高密度城市微绿空间的发展策略宜为:结合人口密度规划布局绿地、优化道路绿化拓展微绿空间、见缝插绿提升街区空间绿量等.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绿地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远 《中国园林》2006,22(8):56-60
传统的绿地指标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但这些指标均未对城市绿地的分布均匀度提出要求。要使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居民的亲绿需要得到满足,应该增加绿地分布均匀度的概念,并可以利用洛伦茨曲线作为分析方法,以基尼系数作为指标来测算城市绿地分布均匀程度,从而在城市绿地规划以及在城市绿地建设的比较上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参数。通过绿地在城市范围内的均匀分布,使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得以优化,使绿地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薛思寒  马悦  王琨 《建筑科学》2021,37(6):86-95
面对当前严峻的全球性空气污染问题,如何改善住区空气质量成为住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寒冷地区郑州市分散式、片状集中式和带状集中式3类典型绿地布局的住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微气候观测,描述住区内PM25时空变化特征.进而采用相关性分析、中介效应分析和回归分析,逐步剖析空间形态参数与住区内PM2.5的关联,探究建筑和绿地布局对PM2.5浓度的综合影响,为住区冬季室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优化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建筑视图因子(BVF)、天空开阔度(SVF)与植物视图因子(TVF)对PM2.5浓度影响权重排序:TVF >BVF >SVF.TVF每增加10%,PM2.5浓度上升约20 μg/m3;2)BVF对PM2.5浓度的直接效应最强;SVF主要以相对湿度间接影响PM2.5浓度;3)分散式绿地布局空气环境均质稳定性最好,带状集中式次之,片状集中式最差.  相似文献   

6.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绿化功不可没:公园内绿地PM2.5浓度比园外裸地处PM2.5浓度低20%。夏季空气佳:夏季北小河公园绿地内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为四季最低。多栽针叶林PM2.5浓度低:从全年平均看,北小河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内PM2.5浓度排序为:乔灌草型>乔草型>草坪>篱草型>纯针叶林。  相似文献   

8.
洪歌  吴雪飞  蔡锐鸿 《中国园林》2023,39(3):138-138
有效规划和管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GI)的组成和结构以维持高水平的UGI碳汇绩效对于节约国家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然而目前UGI景观格局对碳汇绩效的影响因素仍不明确,因此,旨在量化UGI景观格局对碳汇绩效的影响,为低碳导向下UGI的管理和优化决策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利用景观指数法对武汉市UGI景观格局进行多尺度量化。然后使用哨兵2号数据改进的CASA模型、生物量-碳转换系数评估了多尺度下武汉市UGI的碳汇绩效。并整合莫兰指数和半变异函数识别了武汉市UGI景观格局和碳汇绩效的本征尺度。最后,以本征尺度为最佳网格分析尺度揭示了UGI景观格局对碳汇绩效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武汉市UGI碳汇绩效不存在城乡梯度差异但依然存在空间分异和空间聚集特征;2)2.5km是最佳网格分析尺度,宜作为低碳导向下武汉市UGI的最佳管理单元;3)UGI碳汇绩效与耕地、湿地占比和聚集度呈负相关,而与林地、草地占比和聚集度成正相关,林地的高连通度也意味着UGI的高碳汇能力。此外,湿地和林地的形状指数对碳汇绩效也有显著影响。建议在2.5km尺度下从增加林地占比、构建绿廊、减少冬闲田、碳汇树种选址种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对于优化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的绿地生态网络状况,提出由绿源、一级绿廊、二级绿廊及水廊道构成市域生态网络.在形成总体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对以城市绿道为代表的生态廊道及以重点生态用地、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生态斑块的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武汉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体系建设的发展,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北京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并通过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北京规划市区内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覆盖范围总计为42196km^2,约占规划市区面积的38%,存在62646km^2的服务盲区。另外,规划市区东部、北部和西南最外围区域大多数办事处中所含的公园绿地缓冲区占其行政区面积的比例均低于10%。在分析基础上,还进行了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陈明  胡义  戴菲 《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营造清洁健康的城市环境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PM_(2.5),然而当前对绿地空间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能在规划设计中直接应用的成果不多。基于武汉市9个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要素量化差异与实地测量的PM_(2.5)浓度大小,探索二者深层的量化关系规律。结果显示:1)PM_(2.5)消减量随绿地规模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规模大于5~10 hm~2消减量减缓;2)绿地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与PM_(2.5)的消减量显著正相关,分维指数与近圆形形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PM_(2.5)的消减效率随绿地规模的增加急剧下降,当绿地规模超过5~10 hm~2,消减效率变化不明显。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对PM_(2.5)消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指标,提出适当的规模、不规则或复杂的绿地形态及分散式的布局等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有犯罪学研究成果表明,公共绿地空间与城市犯罪事件的发生存在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实际数据为基础,现状场地调研为依据,CPTED理论为指导,探究北京市朝阳区32个单元的犯罪率与绿化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其次,随机抽取朝阳区12个具有代表性的绿地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空间环境特征将其归纳为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绿地形态,并由其易滋生犯罪的环境特征提出规划设计层面的改进方案,以期为城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犯罪预防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及其周围的环境对PM_(2.5)颗粒物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了8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样地各设5个样点进行PM_(2.5)数据采集,并对样点进行植物群落结构、郁闭度、周边环境调查。结果表明,PM_(2.5)浓度与污染源距离成反比;城市绿地对PM_(2.5)颗粒物的消减有明显作用;以乔灌草为主、郁闭度大的绿地对PM_(2.5)具有较好的消减作用;水面与铺装为干扰类环境因素,使城市绿地对PM_(2.5)颗粒物的消减作用变得不稳定;在不同的空气质量等级下,城市绿地对PM_(2.5)的消减能力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连续监测苏州市工业园区现代大道30块街旁绿地内PM2.5的质量浓度、群落微气候因子及植物结构因子,探究城市街旁绿地的PM2.5浓度消减能力,并从颗粒物消减视角提出城市街旁绿地优化设计策略。结果表明:1)植株郁闭度、种植密度、常绿植株数量占比与PM2.5浓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PM2.5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中应将两者统筹兼顾,缺一不可,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为早晨、上午、傍晚浓度值高,变化趋势曲线呈现“U”字形;3)在绿地空间植物配置中,多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和优势树种进行种植。在植物配置模式中,“乔灌草-乔灌”多层种植模式的消减作用最强,能有效消减绿地PM2.5浓度。研究结果为城市绿地的系统布局提供较有效的布置建议,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参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影响了城市绿色空间的生境质量,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构建城市范围内的多物种综合生境网络能够整合现有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育。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了基于In VEST-MCR复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格局构建方法体系:即以生境类型为导向选取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焦点物种,通过大数据选取焦点物种的栖息源地,基于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选取潜在栖息地(汇)并生成生境网络构建阻力面,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丰台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研究结果明确了丰台区的生境质量现状与未来生境网络发展脉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生境网络构建提供了新方法,为丰台区绿地空间格局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参考框架。  相似文献   

16.
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对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率和优化空间布局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供需研究存在精细空间尺度下拓展分析的不足,聚焦于地块尺度的公园绿地的供需研究,通过供需测度揭示杨浦区公园绿地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在空间上的真实匹配状况.首先,通过相关研究选取冷岛效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等...  相似文献   

17.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7):77-83
为研究中国先进的城乡绿地规划理念与建设成果,选取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设背景变化及绿地格局重大变革为转折,将城乡绿地网络建设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历史地图、统计资料的收集及田野调查,重点梳理绿地网络规划建设历史进程并对比6个阶段绿地建设的时代背景、规划编制、规划布局及建设成果,进而从经济支持、政策引导和事件推动3方面探讨绿地建设主要驱动力。由此总结上海城乡绿地网络主要特征及控制、连接、拓展、更新和融合五大整合策略,为其他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4):56-6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