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士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2.
晚明的清课之风盛行,清课活动和园林营造互相影响,都成为文人自我实现的手段。晚明文人费元禄提出“抗志绝俗,玩物采真”,并在其营建的甲秀园中践行自己的理念。本文通过对费元禄甲秀园的历史文献解读,分析甲秀园的选址与空间特征、园林中的清课活动、园林清课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晚明隐居文人的园林活动形式以及清课所体现出的园居思想。  相似文献   

3.
“画”与“园”的关系一直是园林史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明代中后期得到理论的确立和盛行。吴门画派画家作为明代苏州文坛上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是园林的使用、享用、绘画、描述、参与者,还是发扬文人园林文化的主导人群。通过对他们作品中的“画”与苏州文人园林的“园”内在逻辑的研究,挖掘明代文人园林的意境追求、园居理想、结构布局及格调追求,总结“画”与“园”在艺术追求与手法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个园”何处?扬州东关街北深巷中一游览胜地也。“个园”精绝安在?修篁引假山叠石,寓四季之景也。江苏古典第宅园林驰名国内外,保存得完好者,亦以江苏为最。这些园林,有的园主本人即为文人、画家;有的园主为怡情寄志,盛邀文人或画家参与或主持设计、造园工程。作为历代经济繁荣的扬州,人文荟萃,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与中国古代特有的“气”的宇宙观可以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被称为“文人园”,园主人多是“士大夫”阶层。园林常是园主人的思想寄托所在,是其生活和品格的象征,它总要体现园主的日常活动和精  相似文献   

7.
从营造手法和审美观念两个角度,对黄石假山在晚明兴起及发展的技术背景、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并指出正是借助文人“画意”的深度介入,黄石作为一种新兴的假山类型,在17世纪的前30年间(明代万历末期至崇祯初期)迅速成熟并开始广泛流行于江南地区的文人园林中,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之后中国传统园林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人园林作为文人诗意栖居和养 生实践的空间载体,其空间营造不仅注重劳形固 精、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养,更侧重以诗书画境和 文人价值观为内核的心神怡养,是中国健康园 林的典范。文章以传统文化和医学理论“精气 神”为基础,构建中国文人园林健康思想的解 析框架,并以网师园为例,通过空间的理性分析 和诗画吟咏的感性解读,从空间营造、园林居游 和诗情画意三个层面,阐述文人园林在涵养人 体之“精气神”方面的重要价值。研究对以健康 为导向的园林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即健康园林 不仅关注环境营造,更注重诗意居游方式和人 文情思在康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晚明时期的旅游活动极为兴盛,许多文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游道”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的园林营造中。其中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游道思想与造园艺术的结合尤为独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白鸥庄进行了复原,分析其营造内容,总结其“集锦式”园林的空间特征与内涵,挖掘其造园手法与王士性独特旅游经历及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罗星海  梁明捷 《中国园林》2022,38(6):133-138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移天缩地在君怀──深圳“世界之窗”园林艺术谈王贵祥近几年来,文化旅游园林,尤其是微缩型的又化旅游园林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一股热潮。作为一种新的园林艺术形式,已经展示了一定的生命力、然而对于这忡带有浓厚商业氛围的园林,如何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去鉴赏、去创造...  相似文献   

12.
晚明时期的旅游活动极为兴盛,许多文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游道”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的园林营造中。其中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游道思想与造园艺术的结合尤为独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白鸥庄进行了复原,分析其营造内容,总结其“集锦式”园林的空间特征与内涵,挖掘其造园手法与王士性独特旅游经历及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的传统创作方法,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这种创作过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高度结合,在我国遗存的古典园林中,以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表现得最为典型。江苏许多遗存文人园林,都属于这种类型。中国古代造园大师们,在创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相似文献   

14.
贾星星  张青萍 《中国园林》2021,37(4):133-138
"花屏"是明清园林中一项独特的造景细节,也是明清园林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大量明清园林的园记、园图等史料的考察,梳理了"花屏"的多样形式、功能和造景手法,并探析了这一造景形式的历史演变、审美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了"花屏"经过从对西晋石崇"锦步障"和南宋"飞英会"的继承和延续,到明代"花屏"的兴起与流行,再到晚明文人对其审美情趣的转变,以及清代"花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历史演变,并阐述其对日韩园林造景的影响。通过该研究,可更加细致地认识明清园林发展中的特点和转变,也对古园复原研究、当代植物造景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肖子哲报道:3月29日,深圳市园林学会就“怎样贯彻落实市政府在《特区经济建设大纲》中的规定,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清洁文明的花园城市”为题,组织学术讨论会,与会人数53人。  相似文献   

16.
文人园林的审美是古典园林研究的 重要问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强调 对文人园林的诗性感悟和外形模仿,缺乏对 园林审美本质的追问。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 学整体论和同型论的观点,从园林主题、造 园手法和园林题咏方面分析文人园林网师园 的审美特点,认为园的主题的确立与消隐是 审美心物场逐渐转变的外在表现;造园手法 是知觉组织原则的综合应用;园林题咏唤起 了“心”与“物”的同型,营造了丰富的景观意 象,促使着审美经验的完形。研究认为,格式 塔心理学原理有助于理解文人园林意境的生 成,但在分析个人和群体的审美知觉差异方 面较为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作为一座迈入存量发展与精细治理时代的超大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为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提供了试验对象,亟须总结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经验,以充实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方法】由《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出发,从“规划—建设—管理”3个层面,在回顾深圳城市与公园发展的历程和研判当下深圳公园建设的核心挑战的基础上,立足深圳本土特征、市民需求和实施短板,梳理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圳路径。【结果】明确了规划手段在传统和现实层面对于深圳公园建设的必要性,总结了在对标全球先进城市的基础上,延续规划示范性、统筹空间建设“一张蓝图”、构建管理实施行动纲领的总体编制思路,分析了深圳在生态治理、场景营造、城市运营、建设管理、公众参与5个核心方面所做的创新探索,展示了《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在形成共识、构建城市山海格局、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和推动绿色经济转化方面的积极作用。【结论】《深圳市公园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使深圳切实推进了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通过纲领式规划推动超大高密度城市的公园城市建设的路径,为未来中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引。  相似文献   

18.
《园林》2019,(11)
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中唐时期的许多文人仕途不顺遭贬谪,也因此有机会纵情山水,开展园林营造。其中柳宗元与白居易的园林理论与实践是该时期园林发展的重要代表。本文在探讨客观社会背景下白、柳的生平经历,分析其影响园林观形成的内在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对他们园林营造的书面表征和实践经验的深入比较,分析二者园林观的异同,并将其总结为"因借"与"再造"的差异性表达。通过分析表明白居易与柳宗元不同的园林观对当下园林设计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提出目前园林设计中对柳宗元的核心园林观中自然意识复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张卫 《中外建筑》1996,(2):25-27
文人园林是中国古代由文人士大夫开拓经营,设计创造,欣赏作用的一种园林类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园林反映出其“主人”-文士附层的特点,体现了文士阶层与中国古代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密切关系,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创造了世界园林史上独特的园林风格,为我们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2014,(5):3-3
8月20日,2014中国深圳国际房地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棕榈园林及其设计子公司受邀联合参展。 此次房博会期间,棕榈园林与西门子公司共同发起了“新型城镇化下的智慧城市与绿色城市探索”的专场论坛。棕榈园林副总裁、棕榈设计董事长张文英女士、棕榈园林副总裁辛齐先生、西门子和威胜集团旗下施维智能计量系统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兴农先生、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城市业务总经理商慧杰先生,分别就新型城镇化下的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建设问题分享了观点和实践。出席活动的还有各大城市土地机构代表、知名房地产公司观展代表以及众多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