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质土坝作为挡水建筑物而言,稳定条件下的渗流场、应力变形场对于坝体的安全评价极其重要。通过给理想均质坝坝身填土设置不同渗透系数初始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渗透系数初始值条件下坝体稳定状态时的渗流和应力变形。对比分析了竣工期与稳定期坝体应力变形场的区别。结果表明:由于稳定期水库蓄水产生水压力、扬压力作用,蓄水后坝体偏向下游侧水平位移最大值较竣工期增大,竖向沉降量较竣工期减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我国北部和西北部水中填土坝的黄土料的特性,主要内容包括了这种低干容重和高含水量黄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性、填土的起始孔隙压力和外加应力关系以及影响孔隙压力消散的土的性质指标等方面的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均质土坝利用当地土料进行筑坝,造价较低,材料单一,工序简单,特别在我国西北黄土地区修筑较多。但西北黄土地区,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土料天然含水率普遍偏低,且土料场多位于黄土梁峁上,地形较为狭窄,土料泡土和开采制备难度较大。同时均质土坝上游坡面砼护坡作为水库水位长期涨落的冲刷面,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以延安市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工程为依托,重点阐述延安市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均质土坝土料制备及上游坡面砼护坡施工技术,结果可为西北黄土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东省施工实践与试验研究,认为我国南方省份的粘性土和黄土一样可以采用水中填土法筑坝,并亦可以筑高坝,在用此法时和黄土相比较,在某些方面还是比较优越的,而且是经济的.粘性土采用此法施工,其填筑初期平均干容重一般约相当于土料平均天然干容重的95—99%之间,其适宜含水量如用苏联规范经验公式,则稠度多在0.1—0.3之间,即 w=w_p (0.1~0.3)w_n,较黄土的0.5为小;亦可先据以定出施工期设计干容重与含水量以试出相应的试验资料来供设计校核选用.粘性土水中填土坝的沉降量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中,完工后则缓而小,设计时对完工后的沉降加高可视情况考虑在2—5%的坝高以内,不需太大.粘性土水中填土坝所发生的滑坡事故多是施工时未按施工规范要求办理所引起,它是可以防止的.  相似文献   

5.
为较经济解决某些小型水库均质土坝的严重渗漏问题,借鉴锥探灌浆技术在堤防防渗广泛应用经验,结合已实施的工程案例,通过地勘渗透试验分析和渗流稳定分析其合理性,并提出了实施要点:建议在水库坝高不大于20 m均质土坝,渗透系数、压实度均不满足土石坝设计规范要求且坝体渗漏量不大情况下,采用锥探灌浆技术较为适宜;灌浆应在坝前水位降至死水位后实施;应根据大坝的地勘报告、坝高和坝体渗流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施工参数;施工中应设置大坝变形观测断面,实时监测大坝位移、沉降和检查变形、裂缝及冒浆情况。  相似文献   

6.
序言汾河水库位于静乐县下石家庄,库容7亿立方米。它控制了上游山区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这是一个满足工农业用水及防洪发电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由土坝,输水道,溢洪道及电站四部分组成。土坝高60米,为水中填土法填筑的黄土均质坝,1958年11月下旬开始施工。在冬季,主要进行了截水槽及清基削坡工程的施工。1959年4月开始坝身填筑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为拦洪断面,按防御百年一遇洪水,  相似文献   

7.
黄壁庄水库1958年开始修建,1968年底竣工,总库容12.1亿m~3,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和城乡工农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黄壁庄水库副坝为水中填土均质坝(部分坝体为碾压式均质土坝),坝顶长6907.3m,最大坝高19.2m。  相似文献   

8.
汾西县北掌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基覆盖层主要为低液限黏土和卵石混合土,存在渗透变形及渗漏问题,文章根据其地层岩性及试验参数阐明了各个地层渗透变形的类型及渗漏量,从而提出了坝基覆盖层地基处理的方式和方法,为水库的正常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杰 《治淮》2010,(4):39-40
<正>一、概述某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18.5m。坝身填土主要为中~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局部填土中夹砾石,填土多呈软~可塑状。大坝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筑坝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挑抬、分队分组作业。填土主要是就地取材,坝身填土土料混杂、不密实,局部  相似文献   

10.
大宁水库防渗墙受回填施工 影响的现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大宁水库防渗墙受回填施工影响较大的10榀墙体和3个剖面设置监测仪器,对防渗墙随填土施工过程墙体中的混凝土应变、钢筋骨架内力、上墙两侧土压力、下墙顶面土压力及墙体偏斜情况等进行了实时动态自动连续监测,而墙体沉降则采用人工间断性实测。监测结果表明,填土施工引起的墙体应力、应变和内力呈现出下墙大于上墙,而水平位移和沉降则是上墙大于下墙。同时,回填土进度快慢对墙体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墙体的应力、应变等在填土完成后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三渡水水库位于五华县郭田公社东部,1969年冬兴建,1971年竣工。最大坝高47米,总库容800万立米。 土坝填筑土料以花岗岩风化残积土为主,含沙量较多。在14米高程以下,坝段施工比较正常,在此高程以上前坡开始抢筑拦洪断面。后坡则分级填筑,虽采用水中填土,但堆填较厚,有的达一米以上,灌水量未掌握一定标准,一般偏少,填筑土料崩解不完善,造成土坝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2.
土石坝的施工方法分为干填碾压(碾压式)、水中填土、水力充填(包括水坠坝)和定向爆破修筑等类型,本案例工程采用碾压式填筑。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容量的土石方设备运用到施工中,填筑材料适用范围的拓展,原来不适合作坝料的材料也可作为填筑料,从而为碾压式土石坝的施工创造了条件。文章以某新建水库工程为例,介绍均质土坝工程填筑技术。并探讨了填筑原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坝和路堤下的涵洞大部分处于边坡之下,边坡下涵洞填土为倾斜表面,其与填土表面水平的涵洞受力不同。通过分析涵洞横纵2个方向涵顶填土的受力,对填土表面倾斜的涵洞顶垂直土压力进行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相同填土高度下,填土表面倾斜的涵洞顶垂直土压力大于填土表面水平的涵洞顶垂直土压力;填土表面坡度越陡,涵洞顶垂直土压力越大;边坡效应使涵洞土压力较自由场土柱压力增大0~40%,填土表面倾斜的涵洞土压力较表面水平填土涵洞土压力增大0~22%。  相似文献   

14.
水库坝体及坝基渗流量过大,引起孔隙水压力的升高,进而冲刷和破坏土坝坝基,降低土坝坝基的承载能力,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库的安全。结合广东湾头水库左岸均质土坝,分析了原有土坝的渗流情况及坝体稳定性,并探讨了均质土坝的防渗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碾盘山水库淮河支流潢河下游右岸,是一座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为均质土坝,坝体填筑土料主要为粉质粘土。坝址区清基处理不彻底,坝体填土质量差。文章针对坝体与坝基接触带渗漏、坝基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类似工程的建设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岗水库是一座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为均质土坝。大坝主坝设计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122.50 m左右,最大坝高15.50 m,坝长375 m,坝顶宽度约6.50 m。主要存在坝填土填筑质量整体较差、坝基渗漏及黄土状土湿陷等问题,文章针对水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水库加固设计、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变电站基础工程,对膨胀土加筋挡土墙开展了一系列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填筑高度较小的情况下,墙背土压力增加较快,实测竖向土压力大于γh,土压力系数逐渐增大;而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大,实测竖向土压力逐渐开始收敛并小于γh,土压力系数也逐渐降低。降雨导致竖向土压力和侧向土压力均降低,但土压力系数增大。大型膨胀土填土工程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且变形收敛速率缓慢。筋带的存在有效地抑制了挡土墙的侧向变形和竖向沉降。施工中,挡土墙的排水问题和防水处理对抑制挡土墙变形及不均匀沉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对在膨胀土地区采用加筋挡土墙的合理性和有效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原体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横山土坝的变形及应力特性。分析表明,横山坝的沉降和位移均可用双曲线方程表示,位移比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可视为常数。坝竣工2-4年后,变形即基本稳定。此时,稳定沉降达最终沉降的80%以上。水库首次蓄水对上游坝壳的沉降有较大的影响。另外,也研究了心墙分层沉降的特性。心墙内的孔除水压力有明显增大,而土压力则减小,这些现象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土石坝内部分层沉降变形的常规监测方法存在观测过程复杂、不易纳入自动化控制及设备管路易冻结、掺气、堵塞等问题.在吉林省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土坝安全监测设计和施工中,利用位移传递杆串接一组振弦式土体位移计组成一套沉降变形监测系统,解决了均质土坝内部沉降变形常规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自动化监测.并总结了该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介绍了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1工程概况 文峪河水库位于山西省文水县黄河支流文峪河上,控制流域面积1 876km2,总库容1.05亿m3.水库土坝为水中倒土均质坝,最大坝高55.6m,坝顶长720m,坝顶高程841 m,坝顶宽6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