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整平全光亮镍铁合金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研究表明,我们研制的光亮剂XNF配合稳定剂SR-86使用的镍铁合金镀液具有较好的深镀能力和分散能力;可在较低温度(43-53℃)下工作;XNF-1含量在1.5-5ml/1范围内,可获得高整平全光亮镀层;深镀能力较好,不亚于NIRON。镀液光亮剂的消耗量较低(小于100ml/kAh),其浓度易于检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缎状镍电镀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缎状镍工艺尚未被国内消费者与产品设计人员广泛认识的状况,本文全面介绍了缎状镍电镀的概念、应用、国内外发展概况、缎状表面与缎状镀层的产生方法。然后根据作者的小试与在电镀厂中试的经验,着重阐述了微粒复合型缎状镍工艺,即以固体微粒与镍的共沉积获得缎状镍镀层的工艺;列出了镀液成分与操作条件;一一分析了硫酸镍、氮化镍、硼酸、固体微粒、光亮剂、表面活性剂、阳极等镀液成分与电流密度、温度、pH位、电镀时间、镀液过滤、空气搅拌与阴极移动等操作条件对镀层的影响。最后,叙述了镀液的维护与处理。  相似文献   

3.
镍—金刚石复合电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由于单一材料难以满足某些特殊要求,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复合镀层,操作简单、易于控制、生产费用低、能耗少和原材料利用率比较高;与热加工法相比,复合镀层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人们控制材料各方面性能的更大主动性。有关复合电镀研究的报导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是FeSiC,FeAl2O3,而对NiC(金刚石)研究得很少。本文报导的镍金刚石复合电镀研究主要包括:镀层内金刚石微粒含量、镀层耐磨性与镀液组成、工艺条件关系,力求为镍金刚石复合镀的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2 实验2.1 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NiSO4·6H2O,gL280NiC…  相似文献   

4.
快速型镍系列电刷镀溶液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放  张天顺 《电刷镀技术》1995,(3):29-33,39
快速镍电刷镀液是一种应用面广、用量大的镀液,但在应用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为此通过试验研究,开发了快速型镍系列电刷镀液,形成二十余种刷镀液,镀层性能各有不同,适用于多种用途。本文系统研究快速型镍系列电刷镀液组份及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镀液特性、技术参数、镀层性能,并进行了实际应用,证明该镀液沉积速度快,镀厚能力强,镀层硬度高且范围广,具有良好耐磨性能,镀层致密有光,具有一定的韧性,与基体结合强度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工艺条件对镍-钨-铁-钴合金镀层组分、显微硬度及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θ为60 ~ 70℃、pH为6.0 ~6.5、Jk为2~ 10 A/dm2、15 ~ 25 mL/L调色剂,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合金镀层效果最接近硬铬镀层;提高镀液θ和pH,增加调色剂质量浓度,有利于阴极电流效率的提高;升高镀液θ,提高Jk和镀液中调色剂的质量浓度,降低镀液pH,镀层中的钨和显微硬度增加.还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在350~400℃条件下热处理3h,镀层显微硬度可达1065 HV.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整镀液中主盐的浓度、电流密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不同镀层中的铁含量进行系统分析比较,找出了对镀层中铁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及镀液成份,可以得到含铁量不同的镀层,以满足不同耐蚀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 前言镍镀层的整平性能是装饰性镀层外观上的重要性质,一般随着镀液成分、添加剂种类与浓度、电镀条件、基体表面状态、镀层厚度以及整平性能的计算公式不同而数值也不同。因此,为了要比较镀层的整平性能,不仅要在上述条件一定时进行测定,而且有必要先了解这些条件的影响。本文采用由霍尔槽试验的整平性能测定方法,研究了关于镀液组成、光亮剂以及电镀条件对镍镀层整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镍—钨50合金镀液呈酸性性质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镀层结晶比较细密,应力小、硬度高、耐磨性好。目前用刷镀技术维修机械零部件时多用这种合金镀液镀工作镀层。  相似文献   

9.
在瓦特镍镀液中加入添加剂后获得较稳定的悬浊液,利用这种镀液制得珠光效果良好的珍珠镍镀层。考察了添加剂用量、镀液温度与pH、电流密度等工艺条件对珍珠镍镀层外观的影响,并对珍珠镍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珍珠镍镀层表面有无数重叠的圆形凹坑,直径约20~30μm,这些凹坑在光照下会发生较强的漫反射,在宏观上表现出柔和的珍珠效果。阳极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珍珠镍镀层的耐腐蚀性优于半光亮镍镀层。  相似文献   

10.
在Ni-P电刷镀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了Ni-W-P电刷镀工艺,镀液中加入钨酸盐。通过试验确定各组分的含量及工艺条件。镀层测试结果表明:Ni-W-P镀层为非晶态镀层,硬度高、耐腐蚀性能好,并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可用于工、模具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三价铬镀铬工艺对铬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图谱和铜加速醋酸盐雾试验,研究了镀液主要组分及工艺条件对三价铬镀液铬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并与六价铬镀液镀层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随主盐含量增加,镀层的耐蚀性有所下降;电镀工艺条件的影响是:pH增大,电镀时间过长,镀层耐蚀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
电沉积镍-钴-碳化钨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在镍钴合金镀液中加入碳化钨微粒形成镍-钴-碳化钨得合镀层的共沉积过程。分析了镀液中碳化钨微粒的悬浮量、镀液温度及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中碳化钨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一种较佳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酸性氯化物槽液中可镀取光亮、整平的锌镍和锌钴合金镀层.阐述了工艺配方、操作条件、工艺流程、镀液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所得镀层经过三价铬蓝色钝化处理后,外观和抗蚀性能都很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纳米Ni-ZrO2复合镀液共电沉积Ni-ZrO2复合镀层;结果表明,以咪唑啉作为分散剂,能得到均匀分散的ZrO2纳米粉体的复合镀镍溶液;pH为3.0-4.0、电流密度为1.4A/dm2和慢速搅拌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Ni-ZrO2复合镀层。对镀层进行了腐蚀、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纯镍阳极连续电解后,杂质元素(Fe、Zn、Cu、Cr)累积影响镀液与镀层质量的问题,采用3种高纯镍阳极材料连续溶解30 d,以模拟工业电镀进程的方法,研究了杂质元素对镀液与镀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赫尔槽实验、条形阴极法、中性盐雾实验等方法测试了8 d、30 d时镀液的电流效率、分散能力等性能,分析了8 d、30 d时镀液获取的镀层的外观、内应力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采用高纯度可溶性镍阳极,连续电解8 d,镀液与镀层性能未见明显改变;但电解至30 d时,镀层麻点增多,内应力增大、耐蚀性下降。国内外品牌对比发现,使用国内品牌1电解30 d时,镀液的铬杂质含量是最少的,为0.001 mg·L-1,而国外品牌3电解30 d时,镀液的铁杂质含量是最少的,为0.090 mg·L-1。镀层的微观形貌表明,对30 d的镀液进行"电解和循环过滤"后,能够有效提高镀液性能和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发明是有关改进镍磷合金镀液使之适用于要求具有耐酸性、耐磨性、脱模性、耐变色性等表面处理。见诸报导的有代表性的镍磷合金镀液里含有几种镍盐或者有机酸盐,还添加几种含磷试剂,不仅镀液配制和抽出时损失较大不上算,而且镀液的维护管理复杂。此类镀液的缺点是:镀层中的含磷量易变,镀液寿命短。我们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简化镀液组份简化试剂补充与镀液维护管理,同时使镀层表面膜中含磷量的比例稳定,延长镀液寿命,提供能够进行长期连续使用的镀液。作者经反复研究,认为发有必要同时使用几种镍盐,只用硫酸镍就够了,磷酸具有调整镀液pH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控制生产中瓦特镍镀层的内应力,利用条形阴极法测试了镀液的温度、pH及镀液中的杂质等对瓦特镍镀层内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镍液θ为50℃,pH为4.0时,镀层内应力最小;随着镀液中Cu~(2+)、Zn~(2+)金属杂质含量的增加,镀层内应力均增加;另外,在生产中为降低镀层的内应力,还需严格控制硫酸镍品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含细化剂的低温镍-磷合金镀液,并对所得镀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温度为40℃;含细化剂的低温镍-磷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优,镀层由细小、致密、平整、均匀的团聚状颗粒组成;细化剂不仅可以细化晶粒,还起到了共沉积促进剂的作用;该镀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快速镀镍液是一种偏碱性的镀镍液,具有沉积速度快,镀层硬度较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采用刷镀技术维修机械另部件时,多用这种镀液镀尺寸镀层、底层、工作镀层等等,是目前刷镀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一种镀液。一、快速镍镀液的性质和主要工艺参数 1、快速镍镀液的性质和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相似文献   

20.
优选和开发了一种在质量浓度低的硫酸盐三价铬镀液中电沉积铬-磷合金的工艺。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到了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并对镀液和镀层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镀液的稳定性好,沉积速率快,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镀层外观光亮,结合力、耐蚀性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