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不同品种黄瓜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由水黄瓜﹑旱黄瓜和水果黄瓜中分别分离鉴定出11种﹑5种和11种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均为:9,12-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2.
邹耀洪 《食品科学》2007,28(12):372-376
以2-氨基-2-甲基丙醇(AMP)为化学修饰试剂,将不饱和脂肪酸羧基修改为含氮杂环,从而避免了链烯基中碳碳双键在EI源中的移动。以气相色谱-EI质谱分析海马脂肪酸,通过解析不饱和脂肪酸AMP化学修饰产物的EI质谱图,确定了海马脂肪酸中碳碳双键的位置,鉴定出海马中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5.15%,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26.17%,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相似文献   

3.
薏米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薏米中脂肪酸进行了提取并进行了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共占薏米中脂肪酸总量的95.66%。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酸(棕榈酸)13.05%,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35.75%,9-十八碳烯酸(油酸)39.85%。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生菜仔油,在一定功率和频率的超声波作用下考察了不同提取温度、物料比、提取时间对生菜籽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40℃,物料比为1:6(g/mL),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率是17.86%。用氢氧化钾-甲醇法酯化后,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菜仔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为:(Z,Z)-9,12-十八碳二烯酸(85.7%),十六烷酸(7.63%),十八碳烷酸(2.82%),二十碳烷酸(1.06)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对野生红蘑、猴头菇、香菇三种食用菌中脂肪酸含量与组成进行测定、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红蘑鉴定出3种脂肪酸,其比例为十六酸13.47%,9,12-十八碳二烯酸28.30%,油酸58.23%;猴头菇签定出4种脂肪酸,其比例为十六酸24.03%,9,12-十八碳二烯酸21.85%,油酸42.40%,硬脂酸11.73%;香菇中鉴定出2种脂肪酸,其比例为十六酸11.86%,9,12-十八碳二烯酸88.14%。  相似文献   

6.
赵丽娟  李婷 《食品科技》2012,(5):285-287,291
对广西玉林地区八角茴香中的脂肪油进行提取,同时分离和鉴定其组分和含量。用索氏提取法对脂肪油进行提取,采用不同甲酯化法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研究八角茴香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作用。主要组分为十六碳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等。采用不同酯化法得到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仅有较小差异,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测得八角茴香中脂肪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东盟进口小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油脂的提取、甲酯衍生化,在气相色谱中采用安捷伦CP-Sil 88 for FAME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质谱分析采用全扫描模式。对柱长、载气流速和和柱温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条件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和反-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标准品在10~8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分别为0.9989和0.9985,方法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分别为0.4 mg/L和1.0 mg/L。2种物质在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0.5%~105.6%,相对标准偏差为3.5%~8.2%。样品中反-9-十八碳烯酸甲酯和反-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的分离度好。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分离效果好,可以用于对东盟小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唐迪  赵婷  邹烨  仰榴青 《食品科学》2012,33(22):286-289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42.91%)、亚油酸(38.53%)、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15.43%)、十八碳三烯酸(1.33%)、花生油酸(1.27%)和十七烷酸(0.52%)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77%以上。结论:番荔枝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GC-MS分析中药白及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中药材白及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索氏抽提法提取白及中脂肪油,经三氟化硼乙醚甲醇溶液甲酯化处理,用GC-MS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共分离出13个峰,确定了12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十六烷酸),山嵛酸(二十二烷酸),木蜡酸(二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等。结论此法操作简单、迅速、灵敏、准确度高,可满足白及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11.
梁攀  李书倩  张博  刘长江  辛广 《食品科学》2011,32(2):237-23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辽南地区的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及其籽中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在野生软枣猕猴桃全果中分离鉴定出7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6.66%)、亚油酸(10.57%)、亚麻酸(77.78%)、硬脂酸(3.09%)、10,13- 十八碳二烯酸(0.2%)、11- 二十碳烯酸 (0.8%)、花生酸(0.14%);在野生软枣猕猴桃籽中分离鉴定出4 种脂肪酸,分别是棕榈酸(3.24%)、亚油酸(5.40%)、亚麻酸(42.49%)、硬脂酸(2.39%)。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分别占77.78% 和42.49%。  相似文献   

12.
赵桦  田光辉  宫海明 《食品科学》2009,30(10):162-165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和密楝果实的脂溶性成分,对其极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吴茱萸果实脂肪油中鉴定出45 种脂肪酸,其中有14 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十四碳二烯酸(13.626%),亚油酸(13.992%),α- 亚麻酸(10.153%),十四碳三烯酸(4.603%),反式- 油酸(2.207%);饱和脂肪酸31 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5.506%),壬二酸(5.363%),异- 十七酸(3.82%),硬脂酸(3.306%),阿魏酸(2.909%)等。从密楝果实脂肪油中鉴定出35 种脂肪酸,占其极性脂溶性成分的90%,其中有11 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种类有:十四碳二烯酸(29.818%),亚油酸(9.25%),α- 亚麻酸(6.699%),反- 十六碳-9- 烯酸(2.736%),顺- 十六碳-9- 烯酸(2.717%)等;饱和脂肪酸24 种,主要种类有:棕榈酸(16.411%),阿魏酸(2.139%),硬脂酸(2.134%), m- 香豆酸(1.567%),香草酸(1.475%)等。结果表明,吴茱萸和密楝果实中含有多种重要的脂肪酸,在人体营养、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芥子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媛  王喆之 《食品科技》2006,31(8):254-256
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芥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16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芥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分别为49.32%、8.98%、13.55%和11.68%。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酯化方法分析荞麦中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荞麦油进行了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8种脂肪酸,占荞麦油总量的98.64%和99.97%;方法1鉴定出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5.92%,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0.37%,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32%;方法2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6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1.75%,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3.26%。  相似文献   

15.
采用Bligh-Dyer提取法和Soxhlet提取法分别提取林蛙籽中的脂肪油,再进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Bligh-Dyer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为16种,相对含量72.49%,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五烯酸均为5.72%,二十二碳六烯酸为5.02%,亚油酸为8.8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为5.72%。Soxhlet法提取的脂肪油中检测出12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6种,相对含量64.86%,油酸为21.99%,亚油酸为7.58%,二十碳五烯酸为5.22%。  相似文献   

16.
玉米油的制备及脂肪酸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辽宁地区玉米种子为原料制备玉米油。对玉米油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析,共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亚油酸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林蛙卵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研究微波法对林蛙卵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料液比、浸泡时间、微波功率对林蛙卵油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9.82(g/mL)、浸泡时间3.33 h、微波时间30 min、微波功率600 W;林蛙卵油的提取率可达到(20±0.67)%。与其他林蛙卵油提取方法比较,微波法辅助提取林蛙卵油具有得率高的优点。对得到的林蛙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出2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54.98%,其中以亚油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亚麻酸、棕榈反油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邹耀洪 《食品科学》2007,28(6):293-297
以2-氨基-2-甲基丙醇为化学修饰试剂,柱前化学修饰气相色谱-EI质谱分析海参脂肪酸。通过修改官能团抑制了脂肪链中碳碳双键的移位,并使质谱呈现显示双健位置的规范信息。解析隐藏羧基的脂肪酸衍生物2-烯基-4,4-二甲基噁唑的质谱图,确定了海参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键的位置。共鉴定出16种脂肪酸,由C14~C24脂肪酸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3.49%,其中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相对含量达18.26%,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含量达6.65%,还检出了奇数碳链的14-二十三碳烯酸(相对含量为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