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量热实验中的最复杂问题,是不能避免量热计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作用。这主要是由热辐射,热对流及引线的热传导等因素所引起的。所以,若对量热实验中所观察到的两者之间的温差加以修正,则将引入较复杂的计算。假如在量热计结构和条件的选择上,尽量使量热计与其环境的热交换作用完全消除,再  相似文献   

2.
高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用新近开发的高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的测量控制系统对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标准物质α-Al2O3进行的比热测量,并对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作了分析。该自动绝热量热计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原有的绝热量热计的发展,它继承了原有量热计的本体,又开发了高精度量热和温度自动测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与NIST的数据和其它数据对比以及不确定度分析。测量结果与NIST的数据相比,其相对均方根偏差为0.447%,一致性为0.167%。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333%。结果表明,该自动绝热量热计具有高精密量热和比热测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九、热传导真空计测量下 限的开拓[3]  热传导真空计从其出现时开始,就有不少研究者开展延伸测量下限的工作。但长期以来,实用的热传导真空计,下限只达10-3~10-4托;采取了复杂措施后,可达10-6托。一般观点都认为,难于超越这个极限。1977年,T.Oguri用量热计做为皮年计规管(热丝温度100℃),发现测量下限可达10-8托,甚或更低,并制成了所谓Ⅱ-型真空计。现先对延伸下限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普遍讨论,然后介绍T.Oguri的结果。 电阻真空计的测量下限,主要取决于测量电桥输出的仪表(或放大器)所能检测的最小讯号,似及系统不稳定所导致的讯号本底涨…  相似文献   

4.
塞块式瞬态量热计测量结果修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连忠 《计量学报》2008,29(4):317-319
塞块式瞬态量热计是气动加热地面模拟试验模型中表面冷壁热流主要测量手段之一,对塞块式瞬态量热计测试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采用有限差分原理,建立了数学分析模型,编制了瞬态量热计测量结果修正计算程序,并对一些典型的测试结果进行了修正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量热法测量水吸收剂量的方法,着重论述了石墨量热计和水量热计的绝对测量过程和核心装置,讨论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量热计装置和当前的不确定度水平。给出了各国计量实验室的医用加速器辐射质参数,申报国际计量局校准测量能力情况,以及加速器水吸收剂量国际比对进展和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6.
《真空》1976,(Z1)
一、概述 近年来,在低真空测量方面,工业上通常采用热传导真空计(热偶计、电阻真空计)或水银真空计。在工业用的真空系统中,如真空冶金、真空镀膜、真空浸渍、制药、造纸等要测量的压强常常处在中真空范围(1~10-5乇),因此广泛采用复合计。 热传导真空计测量准确性较差,受环境温度,油蒸汽污染的影响较大,对压强的快速变化反应较慢。水银真空计虽然原则上比较准确一些,但它影响工人的健康,此外操作不方便,读数慢,不能测量可凝性汽体等缺点。复合计的低真空和高真空衔接不好,用钨丝做灯丝的电离计管在10-1~10-3乇情况下工作寿命很短,。高压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监督国家镭基准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1980年研制成功一台热流型微量热计。该量热计测量20毫克镭源的精度达到±0.02%(单次测量标准偏差),超过±0.2%预订指标。研制过程中对量热计的结构、理论和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了热电偶装配结构,给出最佳热电偶数目表达式,分析了多体问题,减小了源位置效序,提出了相关补偿法,提高了稳定性,并且降低了恒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下落法和绝热量热法测量原理,研制了一套下落法测量装置及其相应的电测设备.介绍了下落法量热计装置测量原理、结构、加热炉均温区、量热计标定、标准参考物质比热测量等内容,比热测量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标准参考物质SRM781-Mo,测量温度范围为370~720 K,新装置的比热测量结果与NIST标准参考物质证书给出的参考值进行了比较,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6%.在测量温度范围之内,新研制的量热计对标准参考物质SRM781的比热测量结果与该物质的比热参考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 使用PL-3规管之热偶真空计,是目前压强在10-1-10-3托量程中,是最广范使用的一种真空计。第一它具有在10-1-10-3托压强范畴,气体热传导性能突出,因而性能稳定可靠。并具有连续测量,同时可以测量气体和蒸气总压强,可远距离测量,结构简单,在大气压下也不致损坏规管。第二厂家设计定型,生产定型,产量大,目前国产单独热偶计与热偶电离复合计型号甚多,例表一单独热偶计产地与型号参数表,例表二复合计产地、型号、参数表。 热偶计规管,在国内基本上都采用DL- 3型规管,每年亦有上万支的产量。可见其应用价值与使用量都是很大的,第三在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型的、测量镭基准用的热流微量热计。从多体问题角度解释了量热测量中的展开效应,用双杯零位法解决了平衡时间过长的问题。分析了量热计主要性能与热电偶数目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最佳热电偶数目的理论表达式。分析了产生位置效应的原因和减小方法,做了位置实验。提出一种新的补偿方法——相关补偿法,在房间没有恒温、量热单元不匹配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测量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测量20mg镭源(约3mW)的单次测量标准偏差为±0.02%。  相似文献   

11.
脉冲加热测量材料热物性技术的综述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戴景民  范毅  褚载祥 《计量学报》2001,22(4):249-253
使用脉冲热技术测量热物性参数的瞬态量热法克服了利用经典稳态法进行测量的许多缺陷,因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利用脉冲加热技术进行热物性测量的基本原理,简单介绍了最近三十年国内外利用此技术进行热物性测量的原理和装置,以及利用扫描高速高温计进行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系数测量的方法和实验装置.最后介绍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电弧风洞中超音速湍流导管壁面上3种不同塞式量热计热流测量比较。3种不同结构的量热计分别为带绝热套的铜塞、测热端与校测件点接触的铜塞和测热端与校测件无接触的铜塞(测热端与校测试片的壁面有0.4 mm的缝隙),均匀分布在长、宽分别为100 mm、100 mm的试片上进行冷壁热流测量。结果表明:在低压、低冷壁热流条件下3种量热计测量结果较一致;而在高压、高冷壁热流条件下测热端与校测件有缝隙的铜塞测量值最大,带绝热套的铜塞的冷壁热流测量值居中,而与壁面接触的铜塞测量值最小;随着导管内压力的减小,与测试件有缝隙的铜塞与带绝热套的铜塞热流测量值逐步接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近改进的自动绝热量热装置,该装置在90K至280K的温度范围内,对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标准参考物质α-Al2O3,的量热测试,所测得的比热值与NIST的公布值得相对偏差在0.3%以内,与其它文献给出的值其一致性也分别在0.2%和0.3%以内,热焓测量值的拟合精度在0.35%以内,这些精度参数与NIST公布的当前世界上最精密量热计的结果一致,表明此自动绝热量热计可用于高精密比热测量。  相似文献   

14.
王培玮 《计量学报》2018,39(5):731-735
作为吸收剂量基准的石墨量热计,对于量值复现有很高要求。分析说明了NIM的石墨量热计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包括:温度控制,电能(功率)测量,电能-辐射能量转换关系,以及吸收剂量基准值复现测量,并给出得到的结果 。对有关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说明,同时给出其随时间的变化(稳定性)。作为基准绝对测量旁证检验,对石墨比热容进行测定,与BIPM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偏差在0.1%以内。  相似文献   

15.
受限空间中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耗氧原理的燃烧热释放速率测量方法和锥型量热计系统。在不同的外加辐射热作用下测量了PMMA和松木两种典型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分析了PMMA与松木燃烧过程以及外加辐射热对固体可燃物热释放速率的影响,发现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放热过程与它们本身的结构特性密切相关,外加辐射热对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研制的辐射加工用电子束吸收剂量盒式水量热计、石墨量热计和聚苯乙烯量热计测定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方法和结果,用盒式水量热计在电子束中刻度给两种辐射显色薄膜剂量计的吸收剂量响应曲线,由水量热计与重铬酸钾(银)剂计测定的吸收剂量结果在所给癖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固体物质高温焓测量的落入式自动绝热铜块量热计,并对量热标准物质α-Al_2O_3在400—1700K温区的焓进行了检测。由实验测量值得出了经验公式,将测量值和由经验公式得出之计算值与已发表的较好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装置的测试精密度达±0.1%,准确度达±1%。  相似文献   

18.
张方圃 《计量技术》1991,(12):12-14
吸收剂量量热计要求其测温元件—珠状热敏电阻的标称值R_T和电阻温度系数α_T的年漂移量分别不大于0.02%和0.1%。本文叙述了为满足此要求而对热敏电阻进行“老化”、测量它的R_T、α_T装置、方法及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测定空调器性能的风管量热计法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怀  杜垲 《制冷》1997,(2):5-9
采用风管量热计法测定空调器性能具有测试功能多、装置简单的优点。误差分析和现场使用表明,在现有的测试装备条件下,制冷量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2%,循环风量和热泵制热量的测量精度也可以满足生产厂家所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了某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热值,讨论了测定过程中量热系统热容量、内筒温升测量偏差、点火系统放热量、富燃料推进剂质量称量等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了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某富燃料推进剂的燃烧热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9 J/g,扩展不确定度为38 J/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