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谈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之一的混凝土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应运而生了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而高性能混凝土更是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21世纪混凝土,受到了学术和工程界的极大关注。而在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过程中,国内尚存在将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等同认识的现象。本文以高强度和耐久性为出发点就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关系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乃谦 《建筑技术》2004,35(1):20-23
混凝土100多年来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也是强度与性能不断提高的过程。按其强度和性能提高划分其发展过程,混凝土可以简单地划分成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性能,故高性能混凝土成为今后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混凝土施工工艺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是混凝土的高流动化,如泵送混凝土,自流平免震混凝土;另一方面是混凝土干硬化,如碾压混凝土。从性能上讲,这两种混凝土都在向高强、高性能化发展着。本文拟就碾压混凝土高性能化中外加剂的作用和关系加以探讨,试图论证用外加剂促使碾压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清水混凝土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试用,其发展过程可概括为原始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镜面清水混凝土和彩色清水混凝土四个阶段。由于目前国内尚无严格的清水混凝土质量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因此,清水混凝土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一些问题,应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解决。  相似文献   

5.
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再生混凝土(RegeneratedConcrete),又叫再生骨料混凝土(RecycledAggregateConcrete),是用.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碎块作粗骨料,加入水泥砂浆拌制的混凝土。因为它是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加工,使其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建材产品,所以称其为再生混凝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到现在已召开了三次有关废混凝土再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再生混凝土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研究课题,有些国家还采用立法形式来保证此项研究和应用的开展。例如日本建设省在1992年提出了“控制建…  相似文献   

6.
介绍高强混凝土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反应堆安全壳中应用的全过程,其中包括高强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试验,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捣、养护、强度,以及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黄华 《广东建材》2006,(5):27-30
本文谈及外加剂应用的一些经验,论述了减水剂对提高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建议有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尽可能推广使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利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节约水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泵送混凝土已逐渐成为混凝土施工中一个常用的品种。它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好,节省人工,施工方便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桥梁道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等工程。它既可以作水平及垂直输送也可用布料直接浇注。它要求混凝土不但要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还要满足管道输送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可泵性。本文就以广州市荔港南湾城启集团写字楼工程为例,就混凝土现场搅拌及超远距离泵送施工进行初步技术探讨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密实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最高原则,为此,采用大量掺加矿物掺合料以达到混凝土结构致密。本文提出保持水泥浆体高钙物质组成才是保证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为此要求用高钙水泥配制混凝土,应少掺或不掺掺合料。本文设计了富钙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技术路线及可比性强的科学的混凝土试体配合比。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与超高耐久性混凝土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冯乃谦 《混凝土》1998,(2):6-10
1.前言高性能混凝土是以高耐久性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为了保证混凝土具有高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一般低于0.38,这样从理论上可以阐明混凝土中的水泥石仅存在水泥凝胶、凝胶水和大约8%左右的孔限;而无毛细水‘”。混凝土具有高的抗渗性与耐久性。根据上述理论,许多国家开发和应用了低水灰比的高强度混凝土。1979年,美国混凝土协会(ACI)成立了高强混凝土委员会,有系统地研究与推广高强混凝土(HSC);并于1982年将100MPa的HSC用于美国芝加哥贸易大厦。1989年,在芝加哥商业大厦6层以下的柱子,使用了强度为96MPa的…  相似文献   

11.
南川 《建筑》2009,(6):61-63
一、引言 混凝土配合比是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成本和混凝土施工的难易,以及混凝土工程的外观及内在质量,因此,如何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混凝土理论及现场实际经验,来谈一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90年代以来对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较多,高性能混凝土不仅仅是对混凝土强度有要求,更主要的是对混凝土施工性及耐久性有要求。即混凝土要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新拌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在20cm以上,具有大流动性、可泵性,塌落度的经时损失小,便于浇注。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水化热低,硬化后体积变形小,结构密实,强度高,抗渗、抗冻、抗碳化等耐久性好。满足具有良好和易性、高强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及掺合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外加剂的应用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又使塌落度损失减少;掺合料的应…  相似文献   

13.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适应了高层、重载、大跨度等现代土木工程对结构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好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施工,是钢筋混凝土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国内外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钢纤维混凝土、钢管混凝土以及钢骨混凝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台湾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锋  冯乃谦 《混凝土》1997,(6):14-17
本文系根据台弯科技大学张大鹏教授于1997年7月在北京的讲学整理而成的。可供我国混凝土技术界及有关高性能混凝土工作者参考。一、概述高强混凝土(HSC),根据美国混凝土协会ACI363委员会的定义:高强混凝土为单轴抗压强度大于或等于4lMPa的混凝土。而高性能混凝土除具有高抗压强度外,还要考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工作性、高弹性系数、高体积稳定性、良好耐久性、高水密性与致密性,以及低的徐变与收缩等性能。高强混凝土仅对混凝土抗压强度一项提出需求;经常造成HSC强度高,但坍落度低,工作度不佳等现象,甚至耐久性方面还出现问…  相似文献   

15.
高强碱矿渣(JK)流态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型碱矿渣混凝土具有高强,快硬,低热,高抗渗,高抗冻,高抗蚀等一系列优异性能,而且工艺简单,基建设资少,成本较廉,是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结构材料,但由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短,施性性能较差,影响着这种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作者针对碱矿渣混凝土这一弱点,研究成功了高强碱矿矿混凝土的特效缓凝剂,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高强碱矿渣流态混凝土,混凝土抗合物坍浇度达18~22厘米,坍落度可以作到2小时内无损失,3小时内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半轻质强度钢纤维混凝土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使用石英砂能使轻质混凝土有效地获得高强度,钢纤维能明显地提高轻质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初裂强度和剪切强度等;在所有情况下,钢纤维的掺入较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体积早强高强超缓凝泵送混凝土的试验与施工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番禺大桥主塔承台、横梁混凝土施工中所面临的大体积、早强、高强、超缓凝泵送混凝土等一连串相互矛盾的问题,通过大量试验,充分研究水泥、粉煤灰和各种外加剂性能,应用“双掺”技术,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并从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品质入手,配合施工中各环节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加强混凝土“外保内散”的养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杨玉洁 《建厂科技交流》2007,34(2):84-84,100
混凝土强度是用来作为评价混凝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它能综合反映混凝土的各项质量标准。混凝土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每种组成材料的性能及配合比的变异、搅拌、运输成型和养护的工艺条件的变异,都会引起混凝土强度的波动,如何控制波动的幅度,降低变异系数,将是混凝土搅拌站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C80高强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程结构用的混凝土要求向轻质、高强发展。高强混凝土更能适应现代结构向大跨度、高层次和特殊施工条件的需要。按我国现行的有关规程规定,配制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高强度混凝土。C80高强混凝土在国外已有相当的研究与应用水平,如日本在七十年代已能配制C80~C90的高强混凝土。近年来美国、加拿大也在工程中应用C60~C100混凝土,最高达C120组的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较广,桥梁工程用高强混凝土可减少自重,降低截面高度,房屋建筑中用高强混凝土浇注底部柱子和剪力墙,可使柱子尺寸…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强混凝土和泵送工艺日益成熟,高强泵送混凝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高强泵送混凝土在获得许多优良性能的同时,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所以成为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方向。但是,高强泵送混凝土这种掺塑化剂的低水灰比高流态混凝土经常会在拌合后十几分钟就出现“板结”现象,即混凝土不被搅拌则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