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石化炼厂管式炉常用的几种炉管的焊接方法,如碳钢炉管、低合金耐热钢炉管、2讕讈Cr-1Mo集合管、奥氏体不锈钢炉管以及耐热耐腐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炉管,同时介绍了炉管与弯管焊接时焊口出现的主要问题的防治措施及焊后热处理工作,以防止因炉管焊口焊接缺陷造成漏油引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的焊接性分析,提出奥氏体耐热不锈钢焊接应采取的焊接工艺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双相不锈钢由体积比接近1∶1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成,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在石油天然气管道、化学品运输罐以及船舶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种镍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在很多场合下能够取代奥氏体不锈钢,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双相不锈钢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在应用中总会经历焊接加工,双相不锈钢在焊接加工时,焊接接头尤其是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相变过程。因此,关于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的研究一直是  相似文献   

4.
根据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对其焊接残余应力小孔法测量技术要点——电阻应变片粘贴前的表面准备、应变片尺寸、钻孔直径等项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指出Cr-N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小孔法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氮作为一种强奥氏体化元素,在不降低韧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材料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为了研究氮含量对316L型不锈钢焊接性能的影响,采用两种不同氮含量的316L型不锈钢进行不填丝穿孔等离子弧焊接。通过力学、抗晶间腐蚀等性能的对比,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可以看出奥氏体不锈钢中氮元素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但却促进了热影响区晶粒的粗化,导致热影响区的低温冲击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不锈钢的不锈性主要因为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铬保护膜,但镍元素的加入可以使不锈钢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同时改善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属性。本文阐述了不锈钢不锈性的原因,重点说明了Ni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最后介绍了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  相似文献   

7.
针对材质为0Cr18Ni9的奥氏体不锈钢燃烧炉,对在高温环境使用时产生裂纹的原因及焊接性能进行分析,通过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和制定合理的工艺措施,成功地修复了裂纹缺陷,保证了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燃烧炉的高温使用性能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制造不锈钢过程中,人们固然可通过添加铜、钼和氮等合金元素来提高其耐腐蚀性,然而随之导致其焊接性能的下降难题却未解决好。鉴于这种原因,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经多年研究终于开发成功了一种焊接性好、焊接接头强度高的耐蚀奥氏体不锈钢——SUS316JIL耐蚀不锈钢。  相似文献   

9.
李荣锋  陈亮山 《钢铁研究》1996,(6):31-33,59
根据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特点,对其焊接残余应力小孔法测量技术要点-电阻应变片粘贴前的表面准备、应变片尺寸、钻孔直径等项进行了试验与分析,指出Cr-N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残余应力的小孔法测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氮合金化不锈钢新材料,具有典型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利用氮取代镍元素的奥氏体化作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介绍了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的发展历史,重点讨论了合金元素和热处理对相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304和316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焊接性能和焊接工艺的研究进展。经济型双相不锈钢S32101、S32003、S32202等,已用于核电、桥梁、建筑、热交换器等行业,取代传统奥氏体不锈钢AISI 304和316。由于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具有高强度和优良耐蚀性,同时镍、钼等贵金属的含量都较低,已成为未来不锈钢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MIG焊接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完全重结晶区中带状奥氏体边缘起伏随热输入的增大逐渐增强,宽度逐渐增大;焊缝中心的奥氏体大多为等轴状的块状奥氏体,而靠近熔合线则主要为魏氏奥氏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大,魏氏奥氏体逐渐减少,而块状奥氏体逐渐增多;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抗拉、屈服强度均有轻微降低,而断后延伸率略有升高;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从母材到焊缝金属先升高后降低,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最高,硬度的变化与焊接接头各区域中奥氏体体积分数有关,随着热输入的增大,各区域中奥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升高,显微硬度则相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秦斌  王宝森 《钢铁钒钛》2008,29(2):23-26
对3 mm厚304奥氏体不锈钢板进行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MIG)试验.在焊接中发现,在适当范围内提高焊接速度有利于减小焊缝和热影响区宽度,增加接头强度的稳定性;但是焊接速度过快会导致焊缝区气孔的产生,从而降低接头强度的稳定性和耐蚀性.通过控制焊接速度可以保证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赵晨旭 《不锈》2005,(3):22-26
双相不锈钢是铁、铬、镍的合金,其室温组织通常为50%的奥氏体和50%的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而这是普通单相奥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所不具备的。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局部和应力腐蚀的性能,尤其是在含氯离子的热腐蚀环境中。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具有更好的成型性能、焊接性能及韧性。正是由于这些优良性能,双相不锈钢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洋环境、石化工业和石油提炼业。尽管双相不锈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被开发出来,但直到高合金双相不锈钢的出现才使其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早期的双相不锈钢难于进行热加工并且经焊接和热处理后易发生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述高碳马氏体与奥氏体不锈钢的对接焊接试验,通过对焊接试样的分析,评定两种组织的不锈钢焊接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由于碳含量偏高,焊接后的不锈钢在热影响区更易发生断裂;焊接后的热处理只能起到细微的细化晶粒的作用,对焊接性能没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孙海涛  王建勇 《特殊钢》2012,33(2):26-28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中稳定存在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该钢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耐点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性能,在核电站设备制备中被广泛应用。一般双相不锈钢铸件中铁素体相的体积分数≤20%,服役温度≤425℃,双相不锈钢锻件中铁素体相约占50%,服役温度≤250℃。文中介绍了核电站设备中应用的双相不锈钢铸、锻件的化学成分、制造和焊接工艺要求及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自动环焊设备对发动机管路进行焊接试验.通过调整焊接电流和气体流量,摸索出适合壁厚0.8 mm的φ6奥氏体不锈钢管路自动环焊的焊接工艺参数.经外观检验和X光检验,证明不锈钢管路满足焊接要求,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为实现航空发动机不锈钢管路的全自动焊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构件在浓氯化物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察了18—8Ti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构件在浓氯化物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并对焊接接头各区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2205是一种新型的双相不锈钢,其中的组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当奥氏体与铁素体的比例接近1:1时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最好。通过对奥氏体含量与冷却速度的关系,得出冷却速度过慢容易在接头中形成脆性相(σ相)。无论是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还是合金元素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中的分布都接近于母材;这样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最好。通过控制热输入最终获得接近于母材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焊接工艺,通过对S31254的焊接工艺评定,获得可靠的参数范围,用于指导现场生产。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B2101、B2304、B2205以及B2507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针对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实践推荐了合理的焊接方法、填充金属、热循环及焊接保护气体参数,并列出了双相不锈钢在不同焊接方法条件下的典型接头性能;针对特殊焊接方法推荐了合适的焊后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同常规奥氏体不锈钢一样具有较好的焊接性,但焊接过程须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热输入以免造成接头腐蚀性能的下降;焊接保护气中添加一定含量的氮较纯氩气保护可以使接头获得更高耐蚀性能,同时适当温度范围内的短时热处理也可以明显改善接头耐点腐蚀性能.实践表明,通过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控制,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