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健身目标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体育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重要话题。在高校中网球作为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我国广大院校中普遍开展,而通过网球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则成为众多一线教师不断摸索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激发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体育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要注意培养中职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高职体育的角度出发,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高效性进行探讨,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少数体育教师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出现了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科研水平相对较差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不重视、上课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参与意识不强致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逐年下降。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新的形象,用自己的形象魅力去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强终身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将是终身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体育教育在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性。终身体育的培养基础在学校体育教育。改进高职体育教育,加强高职体育教材的建设,对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职院校终身教育的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的问题、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坚持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对策作了分析、探讨和研究,旨在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体育具有别的学科和别的事物所不具有的乐趣。体育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和“学习”两大方面的乐趣,要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教育和满足兴趣的双重性,就要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决心。我国著名教育家《圣陶先生说院“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院“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涉及到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两方面。本文说明了如何从健康理念和兴趣培养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并针对如何利用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一系列实际方案。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如何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终身体育观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体育的综合素质、注重个体差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达到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健康意识强烈,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即终身体育观的健康型人材。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何在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笔者进行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展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成为体育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采用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得出结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要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教育的优势,创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环境,激发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时期。高校体育应注重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从而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身体锻炼,对体育的认识也逐渐加强。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就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体育是我国国民体育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尤其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发展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增强国民体育素质的有效方法。本文就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做几点分析,希望能给同行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尽管当代的中国文化教育大环境中,体育学科仍然不被足够重视,但其实就算文化成绩好而身体素质差也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长久需要的,只有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而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就必须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意识是保证体育锻炼的根本。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而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的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对养成享用终身的良好体育习惯有重要的意义。就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是要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兴趣,体育教学核心思想是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具有一种体育锻炼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能够保持终身锻炼的思想。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灌输终身体育思想存在的问题,教师、学生、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更好地观察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思想,为学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学以体育俱乐部形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是达成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学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在学校体育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满足广大中学生的体育需求、增强体质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为主要目的中学业余体育组织。目前在河南省城市高级中学已经有少部分学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正在大力倡导全民体育运动,兴起全民锻炼的高潮。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拥有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使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更顺利。根据调查昆明市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学生体育意识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已成为了现阶段各学校体育教改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体育实际教学中,我们不但依据大纲展开教学,还要适度拓展,养生健身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五禽戏、太极、八段锦等既可以起到舒展肢体,活络筋骨的作用,还因为其运动趣味性强,接受性强,深受高中学生的喜爱。养生民族传统体育即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还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终身体育所必备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高职阶段又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重要转型及定型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极为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特点,并从加强学生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等方面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得出结论: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碍于师资、场地、教务管理等多方面条件,在选项课课程安排上不能实现按等级分班,造成了每个选项班级中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差距很大,不利于体育教学的进行,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更好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提高,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足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分层目标设置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中的学生根据个体差异分层,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练习目标进行教学,安排不同的目标完成考核,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