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动电位测量及红外光谱试验研究不同的溶液条件对吸附在滑石表面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作用效果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滑石具有较好的天然可浮性,CMC能够吸附在滑石表面,降低滑石的表面疏水性。吸附后的CMC对滑石的抑制作用效果受溶液pH及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影响较大。当吸附有CMC的滑石位于pH=9的溶液中,CMC的羧甲基之间存在较强的静电排斥作用,吸附的CMC分子呈伸展状态存在,形成的吸附层较薄,造成的亲水性较弱;当矿浆pH变为酸性或溶液中有离子存在时,CMC羧甲基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减弱,CMC分子在滑石表面呈蜷缩状态,所形成的吸附层较厚,造成的亲水性较强,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3.
低阶煤泥表面疏水性差,难以通过常规浮选实现高效分选提质。此外,低阶煤与氧气反应活性高,易发生自燃,但由于煤层或煤堆内部氧气含量低,其主要还是以受高温烘烤作用(类似于低温热解环境氛围)为主,而低温热解转化已逐渐成为低阶煤高效利用的途径之一。因此,探究低温热解对低阶煤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揭示热解固体产物半焦的可浮性变化规律,对低阶煤的高效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以不黏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仪(TGA)描绘煤样热解过程中的失重特性;气相/液相色谱(GC/LC)检测热解过程中挥发性产物的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镜(SEM)表征热解前后煤样表面官能团和微观形貌的变化规律;诱导时间测定仪和单元浮选试验分析煤样热解前后疏水性和可浮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煤样经低温热解后失重明显,大量挥发性组分(氢气、甲烷等气态产物,苯酚为主的液态产物)逸出,直接导致煤表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含量相对减少,疏水性官能团含量相对增加;热解半焦表面孔隙、裂痕显著增加,粗糙度增大;与原煤相比,热解半焦诱导时间显著缩短,浮选产率明显增高。低温热解增强了不黏煤表面的疏水性,提升了浮选回收率,从而促进了低阶煤“低温热解转化-半焦浮选提质”联合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药剂对滑石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海城滑石矿矿石为基础,研究了胺类等不同种类药剂及不同 PH 值等条件对滑石浮选的影响,指出了原矿烧失量与选出滑石精矿回收率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浮选、吸附量测试及动电位测量,研究不同结构的羧甲基纤维素对绿泥石浮选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绿泥石具有一定的天然可浮性,羧甲基纤维素对绿泥石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随矿浆pH的升高而增大。羧甲基纤维素的结构对其抑制作用效果影响较大,羧甲基纤维素的取代度越低,分子量越高,对绿泥石的抑制效果越强。动电位测量及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在弱碱性pH条件下,绿泥石表面荷负电,羧甲基纤维素分子中的羧甲基也荷负电,二者之间存在阻碍羧甲基纤维素吸附的静电排斥作用,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越低,分子量越大,在绿泥石表面吸附量越高,对绿泥石的抑制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磺酸盐对滑石可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pH(7~11.2)范围内,用哈里蒙德浮选管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了6种木质素磺酸盐对滑石可浮性的影确.在用石灰调节pH至最高值(pH 11)时,木质索磺酸盐对滑石的抑制作用最强.木质素磺酸盐的抑制能力与聚电解质在滑石表面上的吸附密度密切相关.随着木质素磺酸盐的吸附量增大.它们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吸附数据表明,带负电荷的滑石表面与强阴离子聚电解质之间的静电斥力阻止木质素磺酸盐吸附在滑石表面上,降低了对滑石浮选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在木质紊磺酸盐抑制滑石的过程中钙离子起到促进作用.滑石表面上的钙维分似乎起到了为阴离子聚电解质提供吸附质点作用.在溶液中一开始就有可增大钙的羟基阳离子在其表面上特效吸附数量的钙组分存在. 相似文献
8.
煤浆通过一定强度的超声波辐射处理后浮选精煤产率和浮选完善指标明显提高。文章采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对比了煤浆超声处理前后煤粒表面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超声处理后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减少,疏水性增强,可浮性得到改善。通过测定接触角发现,超声处理后煤的接触角显著增大,表明超声处理提高了煤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9.
颗粒疏水性是影响浮选回收率的重要因素,为明晰颗粒疏水性对颗粒气泡涡旋脱附的影响机制,采用自制的浮选颗粒气泡受限湍流脱附测试平台探索了湍流涡中不同疏水性气絮体的脱附行为.结果表明,气絮体在进入壁腔后被涡旋捕获,随后在壁腔内做旋转离心运动.低、高疏水性颗粒在壁腔中的平均脱附时间分别为0.34 s和0.59 s,表明高疏水性颗粒有助于提升气絮体在涡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疏水性颗粒在涡旋中的脱附机制,创新性地将颗粒气泡气絮体在涡旋中的脱附行为分为流体剪切脱附和颗粒离心脱附.低疏水性颗粒主要在壁腔中心区域发生脱附,全部表现为因离心力过大而导致的离心脱附;对于高疏水性颗粒,虽然离心脱附仍为主导脱附机制,但气絮体有20%的概率会在壁腔顶端位置因受到强烈的湍流应力作用而发生剪切脱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论述了近20年来我国已探明的黑滑石的资源状况,并介绍了新近在广东发现的黑滑石的资源情况,以及黑滑石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滑石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科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1,(2):11-13
本文简要描述了滑石的特征以及塑料工业对滑石的质量要求,论述了滑石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滑石在不饱和聚脂树脂汽车部件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分析国内外塑料市场的发展趋势,讨论了滑石在塑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某硫化铜矿含铜0.65%、硫9.50%、Mg O 5.20%,属于高滑石硅酸镁夕卡岩型铜硫矿。由于矿石中黄铁矿和滑石含量较高,且滑石在磨矿过程中极易发生泥化,恶化浮选环境,造成现场铜浮选指标不理想。为了解决该铜矿中高滑石、高硫对铜浮选的影响,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采用"SNA调整剂调浆-CMC抑制滑石-铜硫混合浮选-粗精矿脱药再磨-铜硫分离"工艺。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5.71%、回收率82.13%的铜精矿,铜精矿含Mg O小于5%。工艺显著提高了铜回收率,并降低了铜精矿Mg O含量。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X射线衍射、流动度、厚化度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对滑石质瓷坯料料浆流动性、稳定性、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硅酸钠、碳酸钠、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复合添加剂均可以降低滑石质瓷坯料料浆的黏度,提高料浆流动性;六偏磷酸钠与硅酸钠对料浆流动性的改善作用都优于碳酸钠;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对滑石质瓷坯料料浆黏度降低效果比无机添加剂更加明显,其最佳添加量为0.06%,但添加之后坯料料浆的触变性严重,悬浮稳定性变差;复合添加剂最佳添加量为0.08%,复合添加剂对滑石质瓷坯料料浆性能的改善作用优于以上单一种类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17.
造纸用滑石的功能特性及其产品的研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宝祥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9,(2)
概述了造纸用滑石的主要功能特性和用途.滑石在未来造纸市场的经济技术定位,主要体现在它特有的功能特性方面,高品质滑石主要用于造纸粘性物控制剂和涂料级产品,低档滑石及其复配产品主要用于造纸填料.黑滑石储量丰富,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开发与此相关的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以及相应的应用技术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从含铜多金属矿中综合回收滑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含铜多金属矿中,含有大量的易浮滑石,采用先浮细泥滑石,再选铜除杂的工艺流程综合回收滑石产品,既综合利用了矿产资源,又减少细泥滑石对金属矿物选别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