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多规合一”到空间规划体系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我国地方层面的“多规合一”的实践,认为目前的“多规合一”工作主要在于规划协调,但源于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未能解决,“多规合一”仍面临法律与机制的障碍,改革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借鉴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各级事权划分、法律法规体系、行政协调机制等方面的经验;结合具体实践,分析厦门“多规合一”的实践成效,介绍厦门以“空间战略规划”承接上位规划、统筹专项规划的空间规划体系模式,阐述厦门“空间战略规划”的编制内容、统筹协调方法与面临困惑;总结地方层面的创新探索,进而对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提出重构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相关法规、整合配套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城市的"多规合一"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多规合一"的工作重点是规划和调控,但是,空间规划体系问题没有得到相关的解决,"多规合一"的机制和法律制度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改革空间规划体系,通过"多规合一"的形式解决了与多个法规相抵触的问题,实现基本的城市治理。通过构建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城市发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空间战略规划"的实际效果,介绍了"空间战略规划"的空间规划系统模型,承担上层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准备工作,将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调整方法进行综合调整。对于我国地方各级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一些创新性的探索,通过重建空间规划系统、整合机构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完善城市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3.
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多规合一”为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规划基础与平台基础,自贸区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空间.在对当前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剖析厦门基于“多规合一”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做法与工作成效,主要存在审批事项精简效果不够突出、各审批阶段内串联审批影响审批效率等问题,进而分析了厦门自贸区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借鉴新加坡在建设项目审批上并联审批流程、弹性审批方式等先进经验,提出在厦门自贸区的改革思路,总结出重实效、强化项目生成工作,减环节、推进实质性的并联审批,改方式、创新审批方式简化审查等三方面的实施途径,为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7)
"多规合一"是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主要改革抓手。目前我国"多规合一"的核心在于建设用地布局合一以及城市增长边界等管制线的划定和管制,形成覆盖全域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但实际上,"多规"仍包括大量专项设施落地需求,在完成"用地大类"的空间管控后应重点关注"用地小类"的项目精准落地。文章以广州市为例,从建立以"市区联动"为核心的整合机制、构建以"四个校核"为重点的内容协调体系和形成基于规划管理单元整合的成果法定化手段等方面探索面向专项规划整合的"多规合一"方法,以期为各地"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规合一”的核心是体制改革,需要面向管理、面向实施;厦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了“多规合一”的真正应用,将其作为优化规划编制、实施与管理的系统性工作来做.面对城市转型所带来的发展需求,厦门发挥城市规模小、行政架构清晰、信息化基础好等条件,分四阶段循序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形成了面向实施的空间规划体系.厦门“多规合一”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统筹规划构建形成面向治理主体的规划编制体系,通过搭建平台形成开放协同管理的规划管理机制,通过统筹项目形成推动项目依规落地的规划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6.
金成  吴若兰 《城市住宅》2021,28(6):74-76
"多规合一"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可解决现有各类规划互相冲突、不成体系等问题,可建立规划的有效协调机制,提高空间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正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工作进展,探索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但现有各类规划从编制、标准、审批到实施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给"多规合一"的推进带来严峻挑战.在研究"多规合一"发展演变历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地方相关实践,结合现实语境探讨"多规合一"背景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始逐步推进"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工作。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工作正式全面展开。空间规划是政府加强空间管控、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构建市域层面空间管控体系,切实发挥空间规划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我国市域空间管控体系现状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定位、空间管控和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三个层面,建立基于"多规合一"工作的市域空间管控体系框架。再以山东省青岛市工作实践为例,从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远景发展战略传导、管控平台完善、基础评价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差异化管控措施制定等方面进行实例阐述,探索在"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市域空间管控体系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规合一”是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法制化是“多规合一”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分析了对“多规合一”工作进行立法制规的基础条件,并从依法行政和推进法制进步等方面分析了对“多规合一”法制化保障的必要性.回顾厦门“多规合一”工作,分析厦门“多规合一”立法的出发点与着眼点,总结厦门“多规合一”立法从规划体系构建到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做法,包括明确空间战略规划法定地位、明确空间规划统筹机制、建立规划协同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实施与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制度保障等,并对厦门“多规合一”立法进行思考总结,认为其具备开拓性与局限性、完整性与针对性、实效性与时效性等特点,为国家和地方层面“多规合一”的法制化、规划体制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7,(5)
在县域层面展开"多规合一"研究不仅有助于省域层面对数个县的"多规合一"成果直接进行汇总集成和管理,还有助于将用地布局、指标等下放到镇乡层级进行细化落实。文章在分析当前"多规合一"两种主要规划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以白沙黎族自治县"多规合一"规划为例,探讨了县域层面"多规合一"规划的创新方法,即通过"自上而下"地编制全县的总体战略规划,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通过"自下而上"地协调各类规划,划定生态、开发控制线,实现了各项规划的有机衔接;通过建立一个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协同平台和完善一套行政审批机制,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和同质化、重复建设,构建了"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的规划体系,可为我国"多规合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空间规划实践的重心转移:从用地协调到共治规则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7,(7)
文章结合全国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参与的"多规合一"及空间规划实践,详细分析了我国空间规划实践的特征,即"一张图"是空间规划共同关注的热点,空间规划的工作重心由用地协调、事权协调转向全域空间治理,当前空间规划工作面临着城市战略共识欠缺、空间规划事权重构和交叉冲突、空间治理的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对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规划共治规则,包括统筹区域和地方的发展规则、纵向传导和横向统筹的空间规则、责任与激励相结合的公平规则。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探索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了“多规合一”的实践工作.结合海南省推动省、市县两级联动的“多规合一”工作实践,同时汲取和借鉴国外在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的经验,分析《海南省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体系,省、市(县)两级的空间规划体系,空间规划技术标准要点和多管齐下确保落地实施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实践过程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规划发展新时期,在"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中,创新城市规划审批改革,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重要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厦门市在"多规合一"改革中创新规划审批改革的实践与经验,提出信息化时代城市规划审批改革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8,(10)
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是新时期推动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它包含从规划编制到规划管理再到规划实施的全流程构建,横向涉及拥有空间规划管理权的各部门,纵向涉及国家、省、市县3个层面。文章结合南京的规划实践,着重探讨在"多规合一"工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规划组织、技术融合、审批协同和动态实施等发挥空间规划的管控与协同作用,并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市级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探索,旨在为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厦门成为"多规合一"的国家试点,整个工作过程形成了顶层引领的"一个战略"、统筹协调的?"一张蓝图"、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一个平台"、建设项目审批的"一张表单"、保障改革实施的"一套机制"的"五个一"改革成果。"多规合一"的本质是放管服,从深化"放管服"的角度来解构厦门"多规合一",可以  相似文献   

15.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作为支撑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本文从机构改革的政策背景出发,基于系统框架和功能设计层面详细分析了珠海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构建方法,并总结了珠海依托平台促进规划审批和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6.
空间规划和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在城乡空间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通过市-区-镇三级"两规合一"和以"上海2040"编制为契机的"多规合一"两个工作阶段,系统研究梳理了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工作。从统一规划体系、协同技术手段和简化行政程序3个方面入手,探索了横向上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主体、融合其他专项规划,纵向上以空间规划体系深化落实空间布局和各项空间政策,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全过程的空间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规划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回顾上海空间规划体系"两规融合、多规合一"实践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在资源环境紧约束下,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新要求下,从生态文明视角,全面、系统地探讨和总结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内容和特点:一是优化"空间合一、时间合拍"的规划体系;二是注重各层次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三是加强刚性管控和弹性适应内容的逐级传导;四是健全动态维护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运营机制,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重纵向控制、轻横向衔接的问题,导致同一空间不同规划"打架"现象严重,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三种规划,这三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问题的集中体现。"三规合一"工作的重点是解决这三种规划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破解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难题。现阶段,受法律、管理体制的影响,"三规合一"工作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基于城乡空间的规划协调工作。随着"三规合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三规合一"及在此基础上扩展的"多规合一"将融入我国空间规划秩序的构建和探索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载体。不少城市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时存在误区,主要聚焦于平台的功能性需求,往往忽略了平台在随需应变、服务集成、统一运维、数据工程、团队协作等方面的非功能性需求,这些恰恰是影响"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能否支撑和促进空间规划体系与简政放权改革落地,能够满足"多规合一"工作可持续性开展、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岚清  岳阳 《城市规划》2021,45(9):23-34,94
实现"多规合一"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推进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改革."多规合一"目的是解决规划"打架"问题,有利于落实空间管控措施,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实现内涵集约发展.2014年起我国逐步开展国家级"多规合一"试点,本文采用2012—2017年地级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多规合一"能够有效抑制城市蔓延,试点城市的蔓延指数减少约1.3%,稳健性检验表明抑制作用显著存在.(2)市级规划使蔓延指数减少约3.1%,省级规划使蔓延指数减少约1%,一定程度上说明市级规划可能会更好地抑制城市蔓延.(3)"多规合一"的政策效果在城市人口密度、地域分布、政策执行能力等层面存在一定异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方面提供了影响城市蔓延的政策因素和"多规合一"政策评估领域的文献补充,另一方面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