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沉降速率法确定卸载时机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确定卸载时机的沉降速率法存在的缺点,推导得到沉降速率与工后沉降的关系式,论证成层地基也可采用沉降速率法,提出可以考虑超载、欠载、次固结等因素并适用于复合地基的确定沉降速率卸载标准的方法,试验结果和工程实践表明所推导的关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对工后沉降法确定卸载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经常将剩余沉降用于卸载时机确定的现象,在分析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两者之间的换算公式。工后沉降法中最终沉降应是设计荷载——等载预压下所对应的最终沉降,对于超载预压、欠载预压,应根据监测资料确定沉降与填土高度的关系,从而根据超载预压、欠载预压监测资料推算得到等载预压对应的最终沉降量。对多土层地基,目前预测工后沉降的方法易导致提前卸载和实际工后沉降偏大,因此应分层确定工后沉降,然后累加得到总的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3.
在堆截预压地基处理工程中,有多种推算最终沉降量的方法,却没有理论公式可直接计算在给定的卸载沉降速率时所对应的剩余主固结沉降量和卸载时间。而工后沉降(包括剩余主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和沉降速率是卸载的重要标准,次固结沉降可估算在一定范围之内,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与否则主要由剩余主固结沉降所控制。在Asaoka法中,可推算出堆载预压任意时间时的沉降速率。运用沉降速率和剩余主固结沉降的关系,可推算出任意时间的主固结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的理论公式,称之为“速率法”。沉降速率的对数和堆载预压时间又成线形关系,从而由图解法也可确定卸载时间。此方法在深港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路软基超载预压卸荷沉降速率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软土地基上的路基施工常采用沉降速率法确定超载卸荷时间。现有的沉降速率法主要依据地方经验沉降速率标准,无法与获得的工后沉降相联系。基于分级加荷条件下地基固结度计算的改进太沙基公式,推导出超载沉降速率与等载工后沉降间的关系式,据此建立按容许工后沉降控制的超载预压卸荷沉降速率标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表明,相对于地方经验沉降速率标准过于严格,该沉降速率标准卸荷控制的工后沉降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应用于实际工程,给出了超载卸荷时间。  相似文献   

5.
最近认真拜读了杨涛教授等人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0006年第11期的论文“公路软基超载预压卸载时间确定的沉降速率法研究”[1](以下简称“原文”),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两点值得商榷之处,在此提出,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最近认真拜读了杨涛教授等人发表于《岩土工程学报》20006年第11期的论文“公路软基超载预压卸载时间确定的沉降速率法研究”(以下简称“原文”),受益匪浅。同时也发现两点值得商榷之处,在此提出,仅供探讨。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超载预压卸载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软土地基的复杂性及使用功能的多样性,要制定合理的卸载控制标准存在诸多困难.通过总结软土地基超载预压卸载控制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推导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剩余沉降与工后沉降各卸载标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固结性质差别较大的多层软土地基卸载控制标准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围海造陆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相应的卸载控制标...  相似文献   

8.
非常感谢刘吉福对“公路软基超载预压卸荷时间确定的沉降速率法研究”(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和讨论,现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1)从概念上讲,工后沉降S rT与剩余沉降Sr二者显然是不同的。如果不考虑次固结,有  相似文献   

9.
非常感谢刘吉福对“公路软基超载预压卸荷时间确定的沉降速率法研究”(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和讨论,现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答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公路软基超载预压卸荷时间确定的沉降速率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涛  李国维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1):1942-1946
推导出了超载沉降速率与等载工后沉降之间的关系式。该式表明,超载沉降速率控制标准不仅取决于允许的工后沉降,而且与土的固结性质、各级荷载增量的加荷速率和加荷起讫时间有关。基于分级加荷沉降预测理论,建立了超载卸荷时间快速预报方法。最后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京珠高速公路新乡—郑州段的观测资料,窄路基沿宽度方向的沉降分布呈抛物线型,而宽路基沿宽度方向的沉降分布则呈马鞍型。为探讨超宽路基沉降分布规律,对不同宽度的路基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在半幅路基宽度大于一定值后,沉降最大值点距轴心的距离与半幅路基宽度基本成正比。当半幅路基宽度从20 m增加到66 m时,沉降最大值点距轴心的距离与半幅路面宽度的比值从0.0增加到0.6。  相似文献   

12.
变容压力脉冲渗透系数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理论上讨论传统压力脉冲法(定容脉冲法)在渗透系数测量量程上的局限性,提出水箱容水量可调的变容压力脉冲法(变容脉冲法)的新思路。介绍变容脉冲法的原理、装置及试验流程。与定容脉冲法不同,变容脉冲法试验装置的水箱内装的流体为气液两种流体的综合体,可以通过调节气液体积比来实现容水量的改变。通过调节水箱内不同的气液体积比(不同容水量)条件下对同一个岩石试件进行渗透系数重复测量,分析变容脉冲法的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小于5%),并与恒流法测得的渗透系数相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土质为湿陷性黄土,这些地区修建的多层建(构)筑物中,有些由于地下管线漏水、室外排水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地基土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建(构)筑物出现倾斜等工程事故。为使这些上部结构完好,保证基础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建(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应使其倾斜得到纠正。通过工程实践和模型试验,提出一种将水注入建筑基础下土体诱使地基补偿沉降纠正偏移建筑的方法。对一个放置在与工程现场相似、人工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基础上的建筑模型进行纠偏试验。该模型相似比取1∶5,高度为3 m。采用诱使沉降法,首先在建筑一侧开沟,释放侧向约束应力,其次在沟底向建筑基础下部掏水平圆孔,减小地基承压面积,增加地基土的竖向应力,然后向水平孔注水软化地基土,诱使建筑基础产生沉降,达到纠偏的目的。纠偏模型试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 应力释放和地基应力增加产生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仅为注水软化地基的1%~2%;(2) III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基础在压力作用下,其初始湿陷含水量为12%,但当含水量达到25%时,湿陷沉降明显加速,因此,采用注水诱使湿陷沉降纠偏时控制湿陷含水量为20%~30%,持续2~3 h/d,可使纠偏过程安全且效果良好。工程案例和按照试验方法进行的大量工程纠偏实践证明,此方法可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纠偏实践。  相似文献   

14.
黄土路堤工后沉降预测新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堤的工后沉降是在黄土地区修建高标准铁路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实测数据,找出其相应的工后沉降规律将有利于指导设计与施工。在分析了大量的兰武二线铁路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模型。为了检验新模型,运用常用的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分别对相同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分析和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新模型预测的误差小,与实测数据的吻合较好。新模型为工后沉降的分析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为今后黄土路堤工后沉降的预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剪切波速预测黄土场地震陷量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黄土动力学试验及原位波速测试资料,给出了兰州地区黄土剪切波速和震陷性的统计关系,提出了利用土层剪切波速预测黄土场地上震陷量的方法,并对黄土场地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震陷量和永登地震黄土震陷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经含水量归一化处理后黄土的震陷量与其剪切波速及试验动应力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可用于黄土场地上的震陷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17.
软土卸荷时效性及其孔隙水压力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英国GDS公司生产的STDTTS+UNSAT(7 kN/1 700 kPa)型号三轴测试系统,对上海淤泥质软土进行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系统地探讨基坑不同区域的卸荷时效性特性及其孔压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卸荷后蠕变可出现3个阶段:衰减蠕变、等速蠕变、加速蠕变。当应力水平较低时,蠕变曲线只出现蠕变的第1阶段;当卸荷应力水平增大到一定值时,蠕变曲线出现第1,2阶段;当应力水平较高时,变形急剧增加,土样很快就出现破坏。但不会出现从蠕变的第2阶段(等速蠕变阶段)直接过渡到蠕变第3阶段(加速蠕变阶段)的情况。孔压系数随时间而变化,并不是常数。卸荷时基坑不同区域孔压均减小,然后在不排水蠕变阶段逐渐增加到最大值,此时基坑安全系数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