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今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此快速有序的变化离不开规划与设计的支持。实践证明单纯的、传统的二维平面规划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城镇建设的需求.需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其总体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的设计控制,本文结合云南省嵩明县总体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实践,探寻小城镇总体空间形态控制的内容与途径.为小城镇的总体城市形态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城镇发展迅速,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地域性城镇风貌特色丧失等问题,小城镇发展模式和城镇风貌特色保护等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川西平原地区小城镇空间拓展为例,总结出川西平原地区小城镇空间结构拓展的一般性规律,并由此提出适应地域性城镇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作为小城镇空间拓展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丁桂月 《安徽建筑》2004,11(1):16-18
城镇具有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区域特征,小城镇的发展,应体现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点。本文结合安徽省无为县的两个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在现代人性化设计的前提下,城镇广场空间的设计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安市“四举措”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编制,着力把好设计关,抓好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重点抓好城镇主要出入口、主干线沿线等重要地段和节点地区的城市设计,积极开展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5.
张凡  段德罡 《小城镇建设》2014,(2):52-56,61
本文以山西省武乡县城为例,基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和空间结构迅速变化两个方面,针对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①对其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引导控制作用,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进行了问题阐述和反思,提出城市规划引导下的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必须考虑在内部填充的基础上遵循城市的增长规律而进行的向外有序扩张的观点。保证小城镇空间拓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动城镇空间集约化发展,达成城镇发展与区域生态的协调,以科学合理的指导城镇建设用地的优化调整,同时为后续城市空间拓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总体规划对城市(镇)空间形态调控乏力的问题,探讨总体规划编制中宜采用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整合的城市(镇)空间形态研究方法,提出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构成与内容,并从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和空间形态优化设计两方面具体分析了诸佛庵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增长存在着城镇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城镇空间增长绩效低下、城市特色消失、城镇空间扩展定量研究不足等问题。文章基于城市空间增长的相关分析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构建了景观生态学视角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增长分析方法,并以陕西省黄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傅悦 《重庆建筑》2015,(2):18-21
西部山地小城镇的建设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是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该文以大英县隆盛镇核心区城市设计为例,从城镇核心区空间拓展和空间重塑两个层面入手,用城市设计手段解决西部山地小城镇面临的空间品质低下、土地利用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为西部山地小城镇核心区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柳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1):108-113
陕西关中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自古以来与渭河水系密切关联。该文以关中地区滨河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与生态环境特点,从城镇布局与河流水系的空间形态关系入手,对滨河小城镇进行类型化分析;针对当前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盲目建设及缺少生态理念指导等现实问题,提出城镇与河流协调发展的理念,探索不同类型滨河小城镇生态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模式及相应策略,促进城镇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黄星溢 《重庆建筑》2023,(11):28-29+33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依托于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优势,承载后者的产业和人口转移,因而获得较大发展机会,而与此同时,小城镇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受到大城市的巨大影响。该文以武汉蔡甸城镇发展历史为例,通过梳理该地1978—2020年的城市形态变化,讨论大城市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特征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特征,认为郊区小城镇空间形态趋同于中心大都市,且空间发展支撑系统更加完善、均衡。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我国南方传统集镇中一类看似简单却是最具活力的空间——"檐下空间"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文章从交通、商业、生活、生产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在空间功能上的多样性,从营业与非营业时间描述其在时间上的多义性;并从空间的非对称性与界面的模糊性的角度探讨了檐下物质空间的"非物质化",指出檐下空间的"灰"色特征引起了街道空间与商铺空间"非对称"流动,同时也营造了传统集镇多义的生活场景和承载着传统集镇丰富多样的社会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小欣 《华中建筑》2011,29(11):86-89
该文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行为出发,引入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大型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小尺度公共空间在旧城中的存在价值,最后提出“旧城公共空间碎片重组”的概念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明清江南地区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与市镇兴起的商业因素相结合,成为影响市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实例的分析,探明镇庙、镇市与桥相结合是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市镇空间结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潘望 《华中建筑》2012,(2):105-109
阿道夫·路斯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在一系列城市住宅设计中实现了他的容积计划设计理念,其实质是一系列通过楼梯连接的净高不同的多层联锁空间。容积计划的空间生成是基于功能的,准确的说是基于一般使用者的居住特性的考虑,另一方面,从客观上讲它恰好形成了复杂空间,该文正是以复杂空间作为切入点,利用一般系统论的相关知识,对容积计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人民广场紧邻李哥庄镇政府所在地,是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城镇现代化的标志性地段。考虑这一特殊地位,广场设计时一方面从城市尺度的角度出发,突出宏伟、庄严的城市标志空间所应有的尺度和氛围;另一方面从个体的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营造多元化空间及多元活动,突出广场的公共性、开放性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徐振  周霜  陈飞 《风景园林》2022,29(7):111-117
在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二维和三维两方面测度城市街景蓝绿空间感知状况,有助于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和城市绿化建设提出科学的参考依据和优化策略。以江南水乡浙江省绍兴市为例,使用街景图片数据和全卷积神经网络语义分割法,识别二环内沿街蓝绿空间,并基于遥感影像的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比较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蓝绿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绍兴市整体沿街绿色空间感知度较高,但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2)沿街蓝色空间虽然充裕,但由于路边植被、围栏等形成视觉障碍,存在不少“临水不见水”的现象;3)沿街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比例在二维和三维方面分别呈中等程度相关和弱相关。基于此,就绍兴市沿街蓝绿空间的提升与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古建筑保留较好的江南城市着手,对建筑边缘、景观边缘、城镇边缘等部分做了相关的调查摸索.边缘空间是区分空间的一种因素,也是空间形象塑造、空间存在含义表达、场所认知、氛围营造等的一种媒介.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边缘空间将城市中各种不同功能和空间融为一体,在整个城市空间格局与建筑构建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引发更多的基于“边缘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肖瀚 《建筑与文化》2016,(12):220-221
空间句法是一种致力于对建筑、聚落、城市形态包括景观在内的一种研究空间结构组织与人类社会形态之间联系的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对于人居空间结构形态的量化描述。在传统古镇街巷空间形态解析领域,空间句法提供一种定量的,理性的方法去解读古镇所表现的街巷空间形态。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利用Depthmap软件,对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的街巷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濯水古镇保护规划提出相关建议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谈小城镇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澄海城市建设为例,分析了目前小城镇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从建筑实体尺度、街道空间尺度、广场空间尺度以及绿色空间尺度四方面对如何塑造适宜的小城镇空间尺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对小城镇的空间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康城是中国古代城镇建设史中因地制宜的典例,借助于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从建筑学科学角度,对其空间结构及环境建设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