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工程师》2014,(4):5-I0005
对于太阳能电池研究来说,能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光转换效率都是十分重要的,而目前太阳能电池板的抗反射性能多会因其表面附着的一些脏污而降低,从而影响到电池效率。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新型抗反射涂层,可在阳光照射下快速分解附着其表面上的脏物,这种涂层不仅可使得建筑物窗户自洁,更可增强太阳能电池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半导体制冷原理及温度对太阳能电池主要表征参数影响等的讨论,解决了LED光源驱动、散热、太阳能电池温控等技术问题,设计出太阳能电池的温度特性测试装置,并利用该装置对Si太阳能电池特性参数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与理论讨论相符,对提高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水平和研究太阳能电池片的性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芬兰Picosun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硅纳米棒太阳能电池新技术,不仅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能效,还可降低生产成本。新型太阳能电池的能源转换效率可达到9%以上,并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该公司主要  相似文献   

4.
《机械》2012,(4):5-5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9日报道,澳大利亚和日本科学家已经发明出一种比蜘蛛网更薄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非常柔软,甚至可以缠绕在一根头发上。这种超薄太阳能电池由镶嵌在塑料薄片上的电极组成,厚仅1.9微米,相当于现在最薄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这种超薄、超轻、超柔韧的太阳能电池将来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透明导电玻璃(FTO)的表面沉积一层钛薄膜,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钛基体表面原位构建出致密、高长径比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将制得的TiO2纳米管作为光阳极制备直射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并测试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在阳极氧化电压为25V,NH4F电解液浓度为0.5ωt%条件下,可制备出结构规整有序的TiO2纳米管阵列,从而制得直射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AM1.5,光强100mW/cm2的模拟太阳光光照条件下测试,开路电压Voc=0.82 V,短路电流Isc=8.19 mA·cm-2,填充因子FF=0.61,光电转换效率η=4.03%,比相同条件下钛片背光式DSSC提高了29.1%.  相似文献   

6.
《机电工程技术》2011,(10):92-92
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氧化铁化合物制成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硅酮制太阳能电池的100多倍。  相似文献   

7.
《机械工程师》2012,(6):I0008-I0008
据报道,澳大利亚和日本科学家已经发明出一种比蜘蛛网更薄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非常柔软,甚至可以缠绕在一根头发上。这种超薄太阳能电池由镶嵌在塑料薄片上的电极组成,厚仅1.9微米,相当于现在最薄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这种超薄、超轻、超柔韧的太阳能电池将来用途很广,包括可以用于便携式电子充电装黄或用于制造电子纺织品。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附近 ,有一幢半地下的平房建筑 ,这座房子是美国摩托罗拉半导体公司建造的美国第一座电子住宅。这座电子住宅是由 5个微型电脑构成电子系统进行控制的。电子住宅坐南朝北 ,有门廊、客厅、起居室、饭厅、卧室、浴室、洗衣房、厨房、汽车库和游泳池。它像山脊一样高耸的屋顶上 ,装置有太阳能电池方阵。这座房子的大门正对着一条依地形而修起的缓缓坡道 ,向阳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集热器。这套太阳能电池方阵和集热器提供了住宅所需的电能与热能。屋顶两侧的窗户采用半透明的光学玻璃 ,光线可以入内 ,而阳光直射…  相似文献   

9.
透明导电电极在触控屏、OLED、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纸、LCD、透明显示、透明电磁屏蔽等诸多光电子产品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如何实现大面积银网格透明电极的低成本、批量化制造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面临的一项挑战性难题和亟待突破的技术。结合电场驱动熔融沉积直写和液桥微转印技术,提出一种实现大面积透明电极低成本、批量化制造的新方法,通过试验揭示了主要工艺参数(打印床温度、功能材料表面张力、固化条件)对所制造透明电极分辨率和质量的影响及其规律,利用提出的方法并结合优化的工艺参数,实现了图案化面积20 mm×20 mm,线宽4 μm,周期200 μm,透光率88.15%、方阻约12 Ω/sq的纳米银网格透明电极的制造。结果表明,基于电场驱动熔融沉积直写和微转印的大面积透明电极制造方法具有成本低、精度高、一致性好、效率高的显著优势,为大面积透明电极规模化制造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全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硅太阳能电池表面绒面的光陷阱可以使光在其中经历多次反射和折射,从而尽量减少光的反射损耗.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采用光陷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绒面太阳毹电池可使入射光的反射率减小到10%左右.将用碱腐蚀法得到的绒面结构进行简化,建立了绒面太阳能电池的计算模型,并用Silvaco TCAD软件进行计算.计算出了可用光电流和量子效率曲线,并与光滑表面太阳能电池进行了比较.通过加载单色光,比较了绒面电池和光滑表面电池的效率,分析了上电极对光生载流子产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太阳能电池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能可靠的运行,必须将太阳能电池串牢固的布贴在帆板上。空间太阳能电池串的布贴操作是空间太阳电池方阵制造过程的重要环节。这里通过机器人技术、滴胶技术和布贴技术的结合,设计出一套空间太阳能电池串自动布贴系统,实现了太阳能电池串的高精度布贴和精确施压。文章详细介绍了设计方案,并对施压方案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综合实验仪,通过导轨上光源的移动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动来改变太阳能电池入射光的强度,测定了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入射光强度的关系以及一定入射光强度下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实验仪器测量准确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王彦平  陈希 《光学仪器》2021,43(3):45-51,59
针对彩色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美学特征,对该太阳能电池的纳米级色彩调节进行了研究.利用Fano共振原理以及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采用Fano微纳砷化铝光栅结构,模拟出了不同色彩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拟结果表明,调节Fano微纳砷化铝光栅结构的周期和槽深,可控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反射峰位置和峰宽,并且峰位的控制精度达到了1 n...  相似文献   

14.
透明导电薄膜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触控面板、液晶显示等领域。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AZO/Ag/AZO透明导电薄膜,研究Ag层厚度对AZO/Ag/AZO透明导电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ZO薄膜是具有六方晶系ZnO纤锌矿结构的多晶相。当Ag层厚度增加时,AZO/Ag/AZO薄膜的(002)衍射峰略向较高的角度移动且半高宽略微增大,晶粒尺寸和晶面间距减小。AZO/Ag/AZO薄膜的电阻率,方块电阻,光学透射率与Ag层的厚度密切相关。随着Ag层厚度的增加,电阻率减小,透射率减小。品质因数表明,其中Ag层厚为5nm的AZO/Ag/AZO三层薄膜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日前,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康俊勇教授课题组研发成功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即将氧化锌和硒化锌两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用作太阳能电池,从而大大稳定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使其寿命延长。实现了宽带隙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窗户已经无法保障人们的生活需要,智能窗必将代替传统窗户进入每家每户。采用STC89C52单片机进行设计研究,将其与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LY-C1光敏传感器、红外检测传感器等相结合实时检测出各项数据。该控制系统可及时反应室内外各环境因素指标,以控制窗户的开关实现对室内环境的调节;并且起到了防火灾以及防盗功能,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是一个性能稳定且功能优良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运用机器视觉原理中的自动聚类检测方法,利用嵌入式系统作为核心控制元件,气动装置作为执行机构,设计制作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太阳能电池筛检系统,用于检测太阳能电池的几何参数及物理缺陷。实验表明,该系统在太阳能电池筛检中识别正确率在95%以上,执行机构无故障率98%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太阳能电池筛检识别精度和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型窗户防盗报警系统,它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拥有在声光报警的同时阻止窗户打开的自锁机械装置部分。当有人闯入窗户附近区域时,红外线传输受到阻碍,此时系统的声光报警电路装置发出声光报警,同时触发步进电机驱动机械装置,将窗户锁定在原来的位置,阻止窗户的打开,从而实现了窗户防盗的双重保险。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颜色分选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本文基于彩色机器视觉原理,根据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颜色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直方图统计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颜色分类方法。通过分析硅片灰度直方图,分别与标准样品图像比较计算,计算得到直方图分布的标准差,并将得到的标准差进行分类决策,从而实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颜色分选。实验证明,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和能够满足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当今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开展的一种新型混合动力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混合动力自行车动力系统能源供电的控制策略,着重研究了太阳能电池/蓄电池选配和控制,把能源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匹配到原有的整车模型,获得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混合动力自行车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