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润滑与密封》2007,32(4):M0004-M0004
根据2006年7月27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定于2007年11月上旬在广州召开2007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交流展示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在本次会议期间还将选举产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这是我国摩擦学界的一件大事。这次会议将对我国摩擦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欢迎广大在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摩擦学研究和应用的摩擦学工作者踊跃投稿,积极参加会议,为促进我国摩擦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润滑与密封》2007,32(12):I0001-I0001
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摩擦学全国会议于2007年11月9日至12日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学术交流展示了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在会议期问对摩擦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五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产生了摩擦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这是我国摩擦学界的一件大事。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摩擦学发展战略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40年来摩擦学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两年来摩擦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以及英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摩擦学面临的挑战,并初步提出了我国摩擦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生物摩擦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简要回顾了生物摩擦学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生物摩擦学问题的基本特性。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了我国生物摩擦学研究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生物摩擦学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将于2015年10月14日~17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活动和产品展示交流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对摩擦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四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产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欢迎广大在企事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摩擦学研究和应用的摩擦学工作者踊跃参加本次大会,促进我国摩擦学科学、工程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发展绿色摩擦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我国面临的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和能源安全的挑战以及当前在我国发展绿色摩擦学的紧迫性;指出我国发展绿色摩擦学的主要方向:第一,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绿色摩擦学的知识、方法与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绿色摩擦学技术的产业化;第二,研究和开发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装备提供技术支撑的绿色摩擦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润滑与密封》2007,32(5):152-152
根据2006年7月27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定于2007年11月上句在广州召开2007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交流展示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在本次会议期间还将选举产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定于2011年11月5~8日在武汉召开第十届全国摩擦学大会。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活动和产品展示,交流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本次会议是中国摩擦学  相似文献   

9.
各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工业摩擦学对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下,摩擦学的工业应用受到全世界工业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业摩擦学产生于摩擦学发展的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工作条例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的决定,定于2011年11月5-8日在武汉召开第十届全国摩擦学大会。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活动和产品展示交流我国摩擦学界在摩擦学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本次会议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摩擦学设计主要是摩擦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一般意义下的讨论了摩擦学设计,涉及 摩擦学设计的目标和特征。强调摩擦学设计不能仅仅被理解为理解为摩擦副的设计,更能被理解为摩擦,磨损或润滑的设计。介绍了国内在转子-轴承-密-齿轮系统、推力轴承系统、缸套-活塞-活塞环系统、主动磁轴承系统和摩擦学机敏材料系统设计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这些 强有力的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总结了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成立25年来我国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论述了在流体润滑理论与设计、微观摩擦学、材料磨损机理与控制、表面工程与耐磨材料、润滑材料以及磨损状态监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如减摩抗磨技术、制造过程摩擦学、生态摩擦学、仿生技术与生物摩擦学等。  相似文献   

13.
世纪回顾与展望——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在回顾摩擦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摩擦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体润滑、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对摩擦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摩擦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如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和微机械学等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世界正在进入海洋大发展时代,各种海洋装备蓬勃发展,这些海洋装备在苛刻海洋环境中的摩擦学问题对摩擦学科技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分析海洋环境及其介质特性,认为复杂的海洋环境使得海洋开发和营运于海洋环境的装备面临各种因素的耦合作用;阐述海洋摩擦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认为海洋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海洋开发和营运于海洋环境的装备,研究重点是腐蚀与摩擦等多学科交互作用机理、海洋环境动态变化下的长效可靠性、海洋生物与海洋装备的运动与密封件的侵蚀机理以及深海工程的摩擦学问题等。对船舰、海洋结构物、水下航行器/水下空间站、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各种摩擦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提出将海洋摩擦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身体系的新兴摩擦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涂层刀具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涂层摩擦学研究进展,对常见涂层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涂层在摩擦过程中的磨损破损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应用于摩擦学领域涂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热等静压氮化硅陶瓷、钴铬15及钼50钢摩擦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陶瓷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为耐高温、耐腐蚀等复合摩擦副材料,介绍了热等静压烧结的氮化硅陶瓷、钴铬15及钼50高速合金钢的摩擦学性能。对陶瓷材料的润滑及摩擦化学反应对陶瓷材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Tribology International》1987,20(6):307-315
In recent research in tribology, emphasis has been given to the problems which have developed in new industrial fields such as mechatronics, and to the new materials and lubricants which are able to withstand extreme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Committee for the Survey of Future Directions of Tribology Research (SFDTR) was established in 1983 by the Japan Society of Lubrication Engineers to grasp the current state of tribology research and what tribotechnology will be needed in future. The surveys, based on discussions with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staff in various industries, included: tribological problems, current trib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ithin industries, and insights into the future trends of trib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ccording to machine elements, the major results of these surveys.  相似文献   

18.
摩擦学设计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摩擦学设计系统中,以摩擦学系统的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综合考虑摩擦学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在轴承—转子系统摩擦学设计中得到应用。实践证明,该模型评价结果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