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的季也蒙假丝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自行筛选的辅酶Q10产生菌株——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ind)CG108进行Co60-γ射线辐照、微波诱变、紫外照射、紫外线结合LiCl处理等复合诱变,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和耐前体突变株的理性化筛选,获得一株辅酶Q10高产菌株PN251.该菌株摇瓶发酵的生物量为6.21 g/L,辅酶Q10产量为11.2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256%.该诱变株遗传性能稳定,经转接五代后其辅酶Q10产量为10.9 mg/L,是一株很有开发前景的辅酶Q10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2.
从龙潭山宾馆厨房排污口分离得到11株产蛋白酶菌株,培养相同时间测定蛋白质降解率,从中筛选出一株蛋白质降解率高的菌株P4.通过基本的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通过紫外诱变提高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在发酵时间为120 h的前提下,蛋白质降解能力约提高10.96%.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蛋白质最佳降解条件:酵母膏最优浓度为2.5 g/L,葡萄糖最优浓度为5.0 g/L,Cu2+最优浓度为1.0 g/L,最优装样量为40%.  相似文献   

3.
对L-丙氨酸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分别进行紫外、激光以及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正突变率幅度较大,从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得到的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其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活性较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9.97%、30.04%和26.55%,经9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亚硝基胍诱变筛选高产 L -乳酸米根霉菌株,对其高产机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突变株发酵产乳酸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米根霉 As3.3462,获得高产 L -乳酸的正向突变株.通过对该高产突变株和原始株在不同时段的产酸量和产乙醇量进行比较,发现突变株的碳代谢系统中丙酮酸分支点流入乙醇途径和乳酸途径的流量改变,46h时乙醇产量从11.476g / L 减少到7.038g / L,乳酸产量从64.8g / L 增加到73.8g /L.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对高产 L -乳酸高产菌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 / L):葡萄糖160,尿素2,KH2PO40.3,MgSO4·7H2O0.25,ZnSO4·7H2O0.08.  相似文献   

5.
L—组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76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诱变处理,D-组氨酸(D-His)、6-氮鸟嘧啶(6-AU)等结构类似物平板和以L-组氨酸(L-His)为惟一氮源平板定向筛选,获得一株L-组氨酸产生菌H-24(D-His^r6-AU^r Hisase^-)。在加有150g/l葡萄糖、35g/L硫酸铵以及10mL/L玉米浆的发酵培养基中发酵72h,产L-组氨酸1.6g/L。  相似文献   

6.
利用稀释平板法从曲样和窖泥单菌落中分离得到2株毛霉1#和2#,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产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1#菌6 565 U/g,2#菌9 146 U/g.对两株菌进行紫外诱变,获得的诱变U1#菌、U2#菌分别比出发1#菌、2#菌产蛋白酶活力提高了48.58%和54.45%.  相似文献   

7.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YD-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反复诱变处理,选取每一轮发酵3-羟基丁酮产量最高的菌株进入下一轮诱变。结果表明,菌株的复合诱变条件是在照射距离为25 cm时紫外诱变30 s后再经10%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30 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3-羟基丁酮高产菌,其产量高达19.02 g/L,比诱变前提高了50.95%,其遗传物质经RAPD分析,与出发菌株YD-1相比有较大差异。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新菌株3-羟基丁酮产量高而残糖量低。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分离选育高效降酚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酚菌的降解影响因素,诱变选育出高效苯酚降解菌,并确定此株高效菌的降解特性.方法从3种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能降解较高质量浓度苯酚的野生菌P4,通过菌落形态及显微镜观察作初步鉴定.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从诱变后的正突变菌株中选取一株降解率最高且生长旺盛的菌株,命名为高效苯酚降解菌P4S,利用正交试验法测试其降解特性.结果初步鉴定野生菌株P4为酵母菌,该菌能在48h内将8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经紫外诱变选育出的高效降酚菌P4S,能降解1600mg/L的苯酚,并可耐受1700mg/L的苯酚.由正交试验与验证性试验结果相比较,得出其在苯酚废水中的最佳降解条件为150r/min,36℃,pH为6,生物投加量为5%,降解率可达85%.结论经诱变选育出的高效苯酚降解菌能降解更高质量浓度的苯酚,环境适应范围更广,更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米多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615发酵生产米多霉素的产量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米多霉素的前体提高米多霉素产量;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519产米多霉素的产量相对较高,但丧失了前体利用能力,菌体生长还受前体的抑制.对链轮丝菌ZD615和ZD519原生质体制备最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菌丝培养基和2 g/L的溶菌酶质量浓度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通过研究紫外灭活ZD615和热灭活ZD519的原生质体的双亲本融合条件,发现当化学融合时间为5 min时,可得到最大的双亲融合率(5.2 %).从多种融合子中选育出一株高产链轮丝菌51-19,该菌株能够利用米多霉素的前体物质高产米多霉素,米多霉数产量比出发菌株ZD615提高了170%,达到了1 015 mg/L.  相似文献   

10.
大米原料根霉发酵制L—乳酸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产L-乳酸的根霉菌进行了筛选,根据其产酸水平及稳定性筛选出一株高产菌,并就其发酵条件对产酸水平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从5株购得菌中筛选出了少根根霉As3.2893,并确定发酵条件如下:氮源采用硫酸铵,浓度为0.6%,装液量在40-50mL/250mL锥形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其产酸水平稳定5.8-6.5g/100mL。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变色圈法、排油圈法从土壤和污泥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菌株WB,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葡萄糖10g/L,麸皮25g/L,酵母粉0.9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2,250mL摇瓶装液量为50mL,发酵时间为72h的条件下,菌株WB的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可达3.6g/L.  相似文献   

12.
卷枝毛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3.2208进行紫外诱变,采用苏丹黑染色和TTC酶活法进行初筛,摇瓶发酵测定相关指标进行复筛,获得1株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产率比出发菌株显著提高的突变株M3,经培养,M3菌体细胞收率为15.20 g/L,油脂含量为20.10%,油脂产率为3.65 g/L,GLA含量占菌体油脂总脂肪酸的17.28%,产率达630.72 mg/L.  相似文献   

13.
利用pH分级法将云南寻甸褐煤和褐煤氧化降解制备黄腐酸后残煤中的腐植酸分为酸性不同的组分,对每一组分进行元素、红外光谱、官能团含量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了主要组分的凝聚限度值,从结构组成、性质方面将2种腐植酸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降解前后腐植酸的结构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降解后腐植酸(OHA)分子质量减小,主要组分的酚羟基、羧基含量分别由HA中的3.68 mmol/g,3.00 mmol/g增加到OHA中的4.76 mmol/g,3.61 mmol/g,主要组分的凝聚限度值由16.80 mmol/L增加到20.42 mmol/L;随着沉淀溶液酸度的增强,总酸性基团、羧基、酚羟基含量增大;元素氧含量,C/H原子比增加,元素碳、元素氢含量,C/O原子比减少.2种腐植酸都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效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通辽市污水灌溉区土壤微生物,用5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筛选出9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此基础上按照C92、C93组合筛选出了9种高效复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了100%,用乙醇提取最大产量为3.5 g/L,转化率达到了18.9%.应用于低温染料水体和常见废水效果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提供了高效菌种.  相似文献   

15.
从近海土壤中分离1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对产酶菌株经碳源、氮源、金属元素、培养温度、pH和接种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组分和条件为:20g/L葡萄糖,10g/L胰蛋白胨,3g/LK2HPO4,3g/LNaH2PO4,2g/L氯化铁,pH6.5,培养温度32℃,接种量为2%(v/v)。优化后纤维素酶系中以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最高,为72.37U/mL,其次是β-糖苷酶和微晶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6.
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蓝色素产量较高的放线菌,命名为Cya-5.对蓝色素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甘油20 g/L、KNO31 g/L,K2HPO40.5 g/L,MgSO4.7H2O 0.5 g/L,FeSO4.7H2O 0.01 g/L,NaCl 0.5 g/L,pH=8.5,装液量为100 mL/250 mL三角瓶、30℃发酵96 h,发酵液的A590总值达到12.02.利用碱沉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色素物质,粗提物色价可达到45.8.  相似文献   

17.
从水果中筛选出一株野生型酵母S3,并将其运用于膜牛物反应器封闭循环乙醇发酵.运用酵母S3进行了3次摇瓶发酵实验,得到细胞浓度、乙醇产率以及葡萄糖转化率的最大值分别为:5.37g/L,1.90g/(L·h),87.9%;将S3菌株接人膜牛物反应器封闭循环发酵系统,进行了524.4 h的封闭循环发酵实验,整个发酵过程乙醇产率为1.48g/(L·h).葡萄糖消耗速率为3.55g/(L·h),发酵结束时,细胞存活率为30%,葡萄糖转化率为81.4%,均高于菌株SO的发酵结果,乙醇-细胞比产率以及乙醇-细胞得率分别为0.148 g/(g·h)和77.63 g/g,分别是菌株SO的1.57倍和1.71倍.结果表明,酵母菌在膜生物反应器封闭循环发酵过程中有被定向驯化以适应此发酵环境的可能性,并且野生酵母S3比工业安琪酵母SO更容易被定向驯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灵芝菌漆酶发酵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筛选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漆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 g/L,葡萄糖10 g/L,麸皮20 g/L,豆粉10 g/L,KH2PO43 g/L和ABTS 0.025 g/L;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从以上6因素中筛选出了对漆酶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的主效应因素为:玉米粉、麸皮和ABTS,并得到了以漆酶产量为响应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进一步的响应曲面法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响应面优化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分泌表达纤维素酶EGA重组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对淀粉、酵母粉、蛋白胨等8个因素对枯草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EGA的显著影响与否进行评估分析,筛选得到淀粉、酵母粉和MgSO4·7H2O为3个显著影响的因素,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这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的配比为淀粉21g/L,酵母粉11.26g/L,蛋白胨25g/L,MgSO4·7H2O 1.52g/L,KH2PO40.395g/L,NaCl 3.25g/L,CaCl20.1g/L,FeSO4·7H2O 0.005g/L。在最优条件下,利用小型发酵罐对重组菌进行扩大培养,其最高酶活力达到1 264U/L。  相似文献   

20.
黄单胞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烷烃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石油污染的海水筛选了一株能降解烃类的菌株黄单胞菌(Pseudomonas Xanthomonsa)。并实验研究了它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能降解庚烷和甲苯,在48h内对1.5%庚烷的利用率达到30.06%,且能在氯化钠浓度为10~90g/L的培养基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