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妆品、医疗器材等.目前的研究认为PDMS基本不被人的皮肤与胃肠所吸收,几乎无急性毒性,对皮肤基本无刺激作用,对眼部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轻度结膜炎或红膜炎.无证据表明PDMS有致畸、致癌性及遗传毒性.有理由认为,PDMS在现有的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引起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2.
冯晓建 《中国纤检》2003,(11):42-43
人们为了使服装挺括,不起皱,或防霉防蛀,通常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各种化学品,使其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服装的存放、干洗时,也会使用一些化学物品。如不加注意,这些化学品就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1.纤维整理剂纤维经过整理后可起到防缩抗皱的作用,克服弹性差、易变形、易褶皱等缺点,制成的服装挺括、漂亮。然而,由于整理剂多为含甲醛的羧甲基化合物,所以整理过的纺织品在仓库储存、商店陈列,甚至再次加工和穿着过程中受温热作用,会不同程度地释放甲醛。甲醛是一种中等毒性的化学物质,对人眼、皮肤、鼻黏膜有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引起炎症,…  相似文献   

3.
浅谈服装压力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紧身服装为众多消费者所青睐,作为决定着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服装压力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简介了服装压力的产生、影响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压感觉、形态、心血管系统、皮肤以及其他生理机能的影响,并简要总结了服装压力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许多国家的皮肤癌比率逐步上升,UV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夏季的轻薄服装并不能对户外工作者起到足够保护作用。本研究比较了几种织物的紫外线防护因子(UPF),这些织物的成分和结构适用于夏季服装。为开发一种数学预测模型,测试了纤维种类和织物的孔隙度对UPF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对每种纤维分别分析,UPF和织物孔隙度两个参数具有高相关性。对单一纤维可以开发预测模型,但是还不能用于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历史及现状,总结了服装压力对人体皮肤温度、体核温度、皮肤血流量、出汗量、心率、血压、唾液分泌、呼吸、肺活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服装压对人体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服装压产生原因以及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蒙蒙  宋晓霞 《纺织学报》2017,38(10):94-97
为研究高温环境中降温服装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出汗暖体假人实验和真人着装实验分别研究了通风服的热湿性能以及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通风量为0.012 m3/s 时,通风系统的引进使服装的湿阻减小58%。男性受试者穿着通风服在2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运动,其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均比风扇未打开时低;其中,胸部和腿部皮肤温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打开与关闭风扇两种实验条件下,受试者的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性差异。运动20 min 和休息20 min后,风扇打开时的平均皮肤温度比未打开时分别低2.4、0.9 ℃;研究表明该通风服装可用来作为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服装雏形。  相似文献   

7.
紧身袜已成为现代女性四季都流行穿着的服装,其穿着压迫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下肢受压迫时皮肤血流的变化来探讨压迫对人体的生理影响,选择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健康女教师为受试者,以小腿及脚踝为研究对象,通过受试者正常穿着不同压力值的压力袜的着装试验,比较穿着不同压力袜在不同的压迫下,对受压部位压力、皮肤血流的变化以及压感觉评价等的影响,为医疗实践提供理论的指导,也为紧身类服装的开发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较系统地概述国内外出汗暖体假人的研究状况和服装舒适性的表征方法;综述出汗暖体假人在日常服装、特种防护服装等研究中的应用,重点指出出汗暖体假人在皮肤非均匀出汗、局部服装舒适性测试及假人皮肤材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出汗暖体假人最迫切的发展方向,即服装舒适性测试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由服装引起皮肤过敏,是皮肤科医生经常遇到的病例(有些皮肤病则是例外)。例如:1.受到挤压而引起的荨麻疹,在服装狭窄部位数小时后发生。2.皮肤划痕症,与上述现象类似,在片刻间发生。3.霉菌病:如果穿着吸汗性较差的服装(如游泳衣),并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有利于人体腹股沟褶痕处的毛癣菌繁殖和生  相似文献   

10.
为更全面评价湿感觉,并了解湿感觉形成机制,在回顾了已有皮肤湿感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阐述了皮肤湿感觉的成因;总结了现阶段皮肤湿感觉的常用测评方法;并从3个层面归纳了影响皮肤湿感觉的因素,包括温度、机械刺激等外部刺激因素,织物性能、服装整体等服装因素,及人体感知、体表特征差异等人体因素。最后指出,未来研究中应更真实地模拟着装过程中皮肤与织物的实际接触情况,并可结合神经生理学等其他学科深化对不同群体的湿敏感性研究,为服装设计的优化及服装舒适性的改善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人体下肢各层组织在服装压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和应力分布情况,利用16层螺旋CT仪及Mimics软件获取人体下肢分层三维模型,用ANSYS构建有限元模型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层、其它软组织层和肌肉层产生的位移形变;在人体下肢选择44个压力采集部位,对实测服装压与预测服装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服装压作用下,人体下肢各层的形变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形变分布最少区域为小腿前侧;皮肤层形变最大值为2.73×10-2 mm,其它软组织层形变最大值为5.19×10-4 mm,肌肉层形变最大值为7.30×10-5 mm;皮肤能抵消的最大形变值约为2.73×10-3 mm,低于这个值的形变量在皮肤层以外的地方无法测得;人体下肢各面所受到的应力分布与形变分布整体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内侧、后侧、前侧、外侧;服装压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多重相关系数拟合优度为1,二者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所建立的服装压预测分层模型可用来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其它软组织和肌肉的形变。  相似文献   

12.
压力医用弹力服装在治愈静脉曲张、皮肤瘢痕、矫形以及术后恢复等方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理疗器械,由于穿戴时间较长,服装的舒适性至关重要。通过改变尼龙、聚酯以及棉3种纤维的混合百分比,来研究压力医用弹力服装透气性、热性能、透湿性、表面摩擦性以及芯吸性能,从而对其舒适度进行广泛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棉含量增加,热吸收率和透湿率增加,面内芯吸性能下降;而透气性和表面摩擦性能不受影响。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纤维混纺比来达到不同的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加热服装的开发对拓展野外探索领域、治疗雷诺氏症候群等病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回顾电加热服装的发展进程,明确其主要功能,解析其测试手段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选取市场常用的电加热服装,采用暖体假人测试、人体生理和心理测试,获取服装热阻、人体皮肤温度和主观热感觉,从活动状态、加热方式、人体部位和加热时间等角度,探析电加热服装的热舒适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加热档位可提高服装热阻,但电加热模块位置过于集中易造成人体皮肤温度分布不均,从而影响其热感觉。研究结果为电加热服装的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服装,被人们称为人的第二皮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服装的消费心理及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仅仅满足服装“遮体”、“保暖”、“美化”人体的实用功能,更注重的则是服装的“绿色保健”功能,追求服装自然、休闲,体现人们的健康理念。服装具有“绿色保健”功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服装面料无有害物质存在,服装在整个生产使用处置的全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二是服装在穿着过程中,对人体肌肤及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并通过与人体肌肤的接触、摩擦达到更好地呵护肌肤、预防和治疗多种…  相似文献   

15.
当今内衣多采用以天然纤维为主的纬编针织物作为面料.天然纤维手感好,不易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纬编针织物变形能力大,弹性好,加之非常合体的服装款式和特有的加工工艺,使这类服装具有独特的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服装可以称为人体的第二皮肤,人们选择服装不仅注重文化品味、独特风格和流行趋势,同样注重服装的舒适、安全和实用性。现代服装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应当秉持人本理念,通过服装材料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穿衣环境。本文主要分析服装材料特点,围绕服装材料的分类探讨服装材料的卫生学性质,研究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把生态、绿色等理念融入服装材料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婴幼儿服装指适合0~3周岁以内新生儿、初生婴儿穿着的服装,婴幼儿是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身体各个器官包括皮肤尚处在生长期,机能不完善、比较娇嫩,且自我行为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未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各种伤害,故成为被重点关心和保护的对象。因此,婴幼儿服装穿着使用的安全健康性能问题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要防止使用对象受到不良影响和伤害。  相似文献   

18.
防火服装暴露在火场环境下,其表面温度会逐渐升高,并大量传热至人体,可能会引起皮肤烧伤。通过在燃烧假人闪火实验中利用红外热像仪测试实验服装以及假人的表面温度,研究发现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通过服装传递的热量使假人的表面温度在10s内持续升高,四肢的升温速率要大于躯干的升温速率;减少燃烧时间、使用面密度较大的面料会减小这种升温幅度;而增加闪火时间、穿着尺寸较小的服装则会加大升温幅度。针对闪火燃烧试验结束后实验服装系统的散热性能,引入了新变量?–––着装假人系统的散热效能指数(γ)来进行综合表征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衣下空气层厚度对着装人体热传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昭华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2010,31(12):103-107
位于人体皮肤与服装内表面之间的空气层是着装人体向外环境传热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人工气候室中重构热平板仪,测量了不同衣下空气层厚度时的面料表面温度,研究空气层厚度与面料表面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模拟显热量从皮肤表面经过衣下空气层、面料层向外环境传递的数学模型,分析衣下空气层厚度及环境条件对着装人体热传递的影响。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衣表温度随着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当空气层厚度达到16 mm时,自然对流的出现加大了皮肤向面料内表面的传热量,导致衣表温度升高。环境温度及风速与衣下空气层组合起来,共同影响人体通过服装系统向环境的散热量。  相似文献   

20.
服装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必需品,被人们称为"人的第二层皮肤"。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各种款式、各种格调、各种材质的服装层出不穷,闪耀夺目。有益健康、塑造美观体形、展示整体魅力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对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